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420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包括菱形支架,菱形支架的四个侧壁通过铰接件铰接.菱形支架的四个内壁上均铰接有一连接杆,其中两根相邻的连接杆末端铰接第一支撑板的两端,构成U形撑;U形撑内部具有抵柱和中空管,中空管垂直固定在支撑板上,中空管内具有弹簧,所述抵柱一端固定在铰接件上,另一端插入到中空管中。支撑板上依次布置金属导体层与介电材料层。菱形支架合拢时,两个支撑板上的介电材料层接触,产生摩擦电荷;后受弹簧压缩后的反向力,两层介电材料分离,从而由摩擦电荷产生感应电场,形成电势差。相较于现有的振动俘能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使用寿命长、易与其他加工工艺集成、高能量转化率、精度优良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式摩擦发电俘能装置,尤其涉及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械运动,它存在于人体运动、公共汽车行驶、桥梁振动,等等。从环境中的机械振动采集能量来给电子器件供电可以广泛应用于健康监测、基础设施的监测以及环境保护和治安监测等。目前振动能的采集主要是基于压电效应、电磁感应效应、静电效应和磁力控制效应,而这些工作模式都需要器件在其共振频率及其很窄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工作。但是,环境中的振动往往有很宽的频谱分布,甚至很多时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因素都会使以前的工作模式不能很好地对环境中的振动能量进行采集。因而,能在低频范围内以及较宽频率范围内有效工作的静电发电装置,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该装置具有微型化、易加工、输出电压高、较高的能量转化率等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采集振动能量,并将机械量转换为电能,该摩擦发电装置包括菱形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采集振动能量,并将机械量转换为电能,其特征是,该摩擦发电装置包括菱形支架(1),菱形支架(1)的四个侧壁通过铰接件(7)铰接,所述菱形支架(1)的四个内壁上均铰接有一连接杆,其中,两根相邻的连接杆末端铰接第一支撑板的两端,构成U形撑(2),相对的其余两根连接杆末端铰接第二支撑板两端,构成U形撑(2);U形撑(2)内部具有抵柱(6)和中空管(5),中空管(5)垂直固定在支撑板上,中空管(5)内具有弹簧(4),所述抵柱(6)一端固定在铰接件(7)上,另一端插入到中空管(5)中。支撑板上依次布置金属导体层与介电材料层(3)。两个支撑板上的介电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内置U形撑的菱格状结构摩擦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采集振动能量,并将机械量转换为电能,其特征是,该摩擦发电装置包括菱形支架(1),菱形支架(1)的四个侧壁通过铰接件(7)铰接,所述菱形支架(1)的四个内壁上均铰接有一连接杆,其中,两根相邻的连接杆末端铰接第一支撑板的两端,构成U形撑(2),相对的其余两根连接杆末端铰接第二支撑板两端,构成U形撑(2);U形撑(2)内部具有抵柱(6)和中空管(5),中空管(5)垂直固定在支撑板上,中空管(5)内具有弹簧(4),所述抵柱(6)一端固定在铰接件(7)上,另一端插入到中空管(5)中。支撑板上依次布置金属导体层与介电材料层(3)。两个支撑板上的介电材料层的极性相反。菱形支架(1)合拢时,两个支撑板上的介电材料层(3)接触,产生摩擦电荷,抵柱(6)压缩中空管(5)中的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成汪华钢张鹤全力威张计炜骆季奎董树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