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及单相串激电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641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碳刷模组能够相对于机壳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换向拔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机壳上,换向拔杆的第一端由碳刷模组带动旋转,换向拔杆的第二端与正反转切换组件的正反摆杆接触配合,换向拔杆的第二端能够带动正反摆杆摆动,使正反摆杆下向摆动和反向摆动,改变正反转切换组件中电机引线接插片的导电回路,改变电流的方向实现换向。在碳刷模组与正反转组件之间通过换向拔杆传动,正反转组件不必设置在进风口处,有效的解决了电动工具在高粉尘强震动的恶劣工作环境中因为改变电流方向的触点外露、触点端接触片刚性不足引起的触点打火失效,定位基座塑料熔融,灰尘堆积长久后的接触不良,提高了换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及单相串激电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单相串激电动机。
技术介绍
电动机因输入的电流不同,可分为直流电动机与交流电动机,用直流电流驱动的电动机叫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因磁场电路与电枢电路连结之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串激电动机、分激电动机、复激电动机;用交流电流来转动的电动机叫交流电动机。直流串激电动机的励磁绕组与转子绕组之间通过电刷和换向器相串联,励磁电流与电枢电流成正比,定子的磁通量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转矩近似与电枢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转速随转矩或电流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可通过用外用电阻器与串励绕组串联(或并联)、或将串励绕组并联换接来实现调速。电动机有正转和反转的需求,为了实现电动机改变转动方向,需要设置正反转切换组件,由正反转切换组件改变触点的连接,从而改变转子的电流方向实现转向切换。目前的正反转切换组件由电刷架直接带动,操作者手动拧转电刷架,电刷架转动的同时带动正反转切换组件自身的拔杆摆动,因而正反转切换组件自身的拔杆必须采用L型的结构,正反转切换组件只能与电刷架并排设置,因此其必然要设置在电动机的进风口,外界的进风携带粉尘杂质,会对正反转切换组件的触点造成影响;并且由于电刷架和正反转切换组件自身具有一定的厚度,因而正反转切换组件自身的L型拔杆需要设置较大的长度,才能与电刷架接触,电刷架带动L型拨杆摆动,L型拔杆自身为塑料件,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变形,正反转切换时无法精准快速到位。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避免进风杂质对正反转开关组件造成影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改进了正反转组件的触发结构,不需设置在进风口处,避免进风杂质对正反转开关组件造成影响,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包括碳刷模组和换向拔杆,所述碳刷模组装配在机壳上;所述碳刷模组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壳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拔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碳刷模组接触配合,所述碳刷模组旋转时拔动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一端;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二端与正反转切换组件的正反摆杆接触配合,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二端能够带动所述正反摆杆摆动,从而改变所述正反转切换组件中电机引线接插片的导电回路。可选地,所述换向拔杆与所述机壳的转轴沿竖向设置,所述换向拔杆相对于所述机壳作横向摆动;所述碳刷模组相对于所述机壳围绕横向转轴在竖直面内旋转。可选地,所述正反转切换组件设置在所述碳刷模组的下方,位于所述机壳的手柄内腔中。可选地,所述碳刷模组包括相互卡接固定的碳刷架和碳刷包围支架,所述碳刷架用于固定碳刷;所述碳刷包围支架上设置拔转凸块,所述拔转凸块外露于所述机壳的外壁。可选地,所述碳刷包围支架上设置装配环,所述装配环的内壁为球形面圆柱弧形面;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一端末端凸出设置装配球,所述装配球与所述装配环的内壁相互卡接。可选地,所述换向拔杆的第二端开设插接长孔,所述插接长孔为腰形孔,宽度与所述正反摆杆的插接柱的直径相同,长度大于所述正反摆杆的插接柱的直径。宽度可根据换向拨杆与正反转切换组件的正反转摆杆摆角差异作适当宽度调节。可选地,所述所述换向拔杆上向外凸出设置圆柱形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末端设置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尺寸大于所述转动柱的直径,所述转动柱和所述支撑盘插接于所述机壳手柄上设置的T型槽中。可选地,所述碳刷模组与所述机壳之间设置能够弹性变形的限位件,所述碳刷模组与所述机壳的间距与所述限位件相互配合,压缩所述限位件实现限位。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为限位扭簧,所述限位扭簧的第一支脚卡在所述机壳上,第二支脚卡在所述碳刷模组上,所述碳刷模组和所述机壳两者与所述限位扭簧接触位置的最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张开距离。可选地,所述正反转组件包括相互卡接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上设置四块所述电机引线接插片,所述正反摆杆的中部与所述下盖转动连接;所述下盖上转动连接改向盘,所述改向盘的上表面独立设置两块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能够将相邻的两块所述电机引线接插片导电连接;所述改向盘的下表面凸出设置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与所述正反摆杆上设置的腰形孔插接。可选地,所述正反摆杆的一端设置“人”字形的两个斜面边缘,所述下盖通过弹簧连接限位球,所述限位球用于与所述正反摆杆端部的斜面边缘接触。可选地,所述碳刷模组上向外周凸出设置轴向限位块,所述轴向限位块能够与所述机壳端部垂直于轴线方向的轴向限位壁的内壁贴合限位;所述轴向限位块与所述碳刷模组之间通过周向限位块连接,所述周向限位块用于与所述轴向限位壁的边缘顶靠接触限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单相串激电动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碳刷模组能够相对于机壳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带动碳刷同步转动;换向拔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机壳上,换向拔杆的第一端由碳刷模组带动旋转,围绕换向换向拔杆中部的转轴转动,换向拔杆的第二端与正反转切换组件的正反摆杆接触配合,换向拔杆的第二端能够带动正反摆杆摆动,使正反摆杆下向摆动和反向摆动,改变正反转切换组件中电机引线接插片的导电回路,改变电流的方向实现换向。在碳刷模组与正反转组件之间通过换向拔杆传动,正反转组件不必设置在进风口处,降低触点受杂质影响的概率,提高换向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各部件与电动机相对位置的爆炸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反转切换装置与电动机相互装配的整体结构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反转切换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图2B为机壳的内部结构图;图2C为图2B中Z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碳刷包围支架和换向拔杆相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正反转组件侧方的轴测结构图;图4B为正反转组件下方的轴测结构图;图4C为正反转组件去除上盖和电机引线接插片的结构图;图4D和图4E均为正反转组件去除上盖的结构图;图5A为碳刷模组和机壳相对位置关系的爆炸图;图5B为碳刷模组和机壳相互装配的内部视角图。图中包括:碳刷组件1、碳刷架11、碳刷包围支架12、拔转凸块121、装配环122、轴承13、碳刷14、轴向限位块15、周向限位块16、换向拔杆2、装配球21、插接长孔22、转动柱23、支撑盘24、机壳3、换向器31、轴向限位壁32、正反转组件4、正反摆杆41、插接柱411、电机引线插插片42、上盖43、下盖44、改向盘45、导电片451、传动柱452、限位球46、限位扭簧5、开关模组6。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改进了正反转组件的触发结构,不需设置在进风口处,避免进风杂质对正反转开关组件造成影响。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及单相串激电动机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如图1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各部件与电动机相对位置的爆炸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正反转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刷模组(1)和换向拔杆(2),所述碳刷模组(1)装配在机壳(3)上;所述碳刷模组(1)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壳(3)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拔杆(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3)上,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碳刷模组(1)接触配合,所述碳刷模组(1)旋转时拔动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一端;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二端与正反转切换组件(4)的正反摆杆(41)接触配合,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二端能够带动所述正反摆杆(41)摆动,从而改变所述正反转切换组件(4)中电机引线接插片(42)的导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刷模组(1)和换向拔杆(2),所述碳刷模组(1)装配在机壳(3)上;所述碳刷模组(1)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壳(3)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拔杆(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3)上,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碳刷模组(1)接触配合,所述碳刷模组(1)旋转时拔动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一端;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二端与正反转切换组件(4)的正反摆杆(41)接触配合,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二端能够带动所述正反摆杆(41)摆动,从而改变所述正反转切换组件(4)中电机引线接插片(42)的导电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拔杆(2)与所述机壳(3)的转轴沿竖向设置,所述换向拔杆(2)相对于所述机壳(3)作横向摆动;所述碳刷模组(1)相对于所述机壳(3)围绕横向转轴在竖直面内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转切换组件(4)设置在所述碳刷模组(1)的下方,位于所述机壳(3)的手柄内腔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模组(1)包括相互卡接固定的碳刷架(11)和碳刷包围支架(12),所述碳刷架(11)用于固定碳刷;所述碳刷包围支架(12)上设置拔转凸块(121),所述拔转凸块(121)外露于所述机壳(3)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包围支架(12)上设置装配环(122),所述装配环(122)的内壁为弧形面;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一端末端凸出设置装配球(21),所述装配球(21)与所述装配环(122)的内壁相互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拔杆(2)的第二端开设插接长孔(22),所述插接长孔(22)为腰形孔,长度大于所述正反摆杆(41)的插接柱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反转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换向拔杆(2)上向外凸出设置圆柱形的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的末端设置支撑盘(24),所述支撑盘(24)的尺寸大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腾达安刚利严世良李小健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聚杰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