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区域无线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供电系统,尤其是一种工作于行波模式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础构成,供电系统承担了电力的传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供电系统的传导媒质为金属良导体,物理结构为线缆,工作形式为直流或极低频交流电。这是因为金属导线系统能够提供大容量、长距离和低损耗的电能输送。无线供电系统,顾名思义,即采用无电缆或非接触的方式对用电终端进行供能;其概念最早由尼古拉特斯拉提出,历史可以上溯至一百年前,受限于技术原因,之后并未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移动化和小型化的发展,无线供电技术具有了极大的社会需求,重新有了发展动力,各种新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无线供电距离和无线供电效率始终是业界公认的技术难题。若采用近场耦合技术,则难以实现中远距离供电,且对供电位置较为敏感。而采用定向辐射技术增强供电距离,大量的能量则被辐射至空间中,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和严重的电磁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于行波模式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能够在指定区域内提供稳定的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线(1)、输入端(2)、匹配负载端(3)、感应线圈(4)、用户受电装置(5)和信号增强线圈(6);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与输入端(2)相连接,另一端与匹配负载端(3)连接,传输线、输入端以及匹配负载端共同构成闭区域(7);所述感应线圈(4)与用户受电装置(5)连接后,置于所述闭区域(7)所包围的平面区域内或在上述平面区域法线方向附近空间内;满足行波传输条件时,用户受电装置(5)通过信号增强线圈(6)以及感应线圈(4)对穿过传输线(1)横截面的电磁行波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成所需的形式,完成无线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线(1)、输入端(2)、匹配负载端(3)、感应线圈(4)、用户受电装置(5)和信号增强线圈(6);所述传输线(1)的一端与输入端(2)相连接,另一端与匹配负载端(3)连接,传输线、输入端以及匹配负载端共同构成闭区域(7);所述感应线圈(4)与用户受电装置(5)连接后,置于所述闭区域(7)所包围的平面区域内或在上述平面区域法线方向附近空间内;满足行波传输条件时,用户受电装置(5)通过信号增强线圈(6)以及感应线圈(4)对穿过传输线(1)横截面的电磁行波能量进行收集并转成所需的形式,完成无线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1)为多导体传输系统,导体数为至少两个;所述传输线支持横电磁模传播模式;在供电区域内,除去馈电和负载端,传输线(1)的特性阻抗基本保持不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传输线(1)包围区域的外轮廓为曲线型;所述传输线(1)为多个传输线系统间的并联、串联、串并联、级联或其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2)的等效内阻与匹配负载端(3)的等效输入阻抗均为纯阻且阻值大致相等,所述等效内阻与等效输入阻抗在数值与传输线(1)的特性阻抗大致相等;所述输入端(2)为一高频信号输出装置,其等效电路包括理想源与等效内阻;所述高频信号输出装置的构成选自下述构成的集合:高频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变频器、功率合成器、逆变器、电池、有源电路输出端、输出匹配电路、AC电源接口及其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无线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负载端(3)选自由下述构成的集合:电阻器、变阻器、等效电阻器、发热元件、变频器、发光元件、电动机、单端口无反射网络、单端口吸收式网络、单端口匹配负载、外部电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