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头联动防盗锁,采用由钥匙控制的主锁体,配有前后锁头、前后拨块、方舌、圆舌、齿条滑块、齿条定位滑块机构相互配合,主锁体配有上下连动机构,由主锁体装有的联动扇形摆杆与联动滑块组合,联动扇形摆杆与装有压簧的连杆配接,连杆伸出主锁体外的部分分别配接联动锁,联动滑块与支撑圆舌的齿条滑块配连,选用不同结构的联动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方便使用,安全性、可靠性优于现有防盗锁。(*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防盗锁,特别是多头联动防盗锁。其用于安全门、防盗门等装置。现有的防盗锁,采用保险弹子锁头,使用钥匙控制锁体使锁舌开启关闭,其多装在门边的中间,使门两端形成被撬、破坏的过渡部位,因而不能有效地防止被撬、破坏等行窃行为。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安全的隐患,防盗性不高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出并设计多头联动防盗锁,其系机械锁,使用一把钥匙就能达到多把锁的开关功能。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由钥匙控制的主锁体,主锁体配有前后锁头、前后拨块、方舌、圆舌、齿条滑块、齿条定位滑块机构、扣壳,它们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主锁体配有上下连动机构,由主锁体装有相互配合的联动扇形摆杆与联动滑块组合,联动扇形摆杆与装有压簧的连杆配接且动配合,连杆伸出主锁体的部分,分别配接联动锁,联动滑块与支撑圆舌的齿条滑块配连。上下连动机构的连杆均装有可调节头,主锁体采用外壳与底座扣合,用螺丝固定,底座为阶梯形结构。连杆分别配接的联动锁为横向联动锁。连杆分别配接的联动锁为纵向联动锁。上下联动机构的连杆分别配接纵向联动锁和横向联动锁。横向联动锁分别配有扣壳。纵向联动锁分别配有扣壳。连杆伸出主锁体外的部分装有连杆罩。横向联动锁采用无锁头的锁体,锁体中装有二连杆运动机构,其中短连杆一端配接锁舌,一端与长连杆配接,长连杆一端固定在锁体,且与锁体动配合,另一端与伸出主锁体外的连杆配连。纵向联动锁直接安装于门框的方形管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新颖,结构紧凑,使用灵活、简捷方便,上下(或左右)配备的联动锁可据需要进行调整,还可以使锁舌的紧固部分设计为埋藏式而省去扣壳,本技术安装方便,只需要将固定前锁头的三眼板安装正确,使前锁头转动灵活,主锁体即可套装上,无需调整就可以紧固,主锁体与扣壳相互配合,本技术与普通防盗锁相比更具有防撬、防盗功能,其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木质门、铁质门、栅栏门、卷闸门等防盗要求,有广泛的互换性和通过性,能大大提高这类防盗门的可靠性、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本技术采用的主锁体与前后锁头和扣壳配连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6,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7,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实施例一采用主锁体6、前锁头4 4、后锁头4、联动锁、扣壳16、22、29、连杆罩26、方舌19、圆舌21、连杆17、24、可调节头25、压簧27、锁定机构9、方舌拉手7、方舌杆3、齿条滑块11、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定位扭簧13、定位销12、前拨块37、后拨块5、锁定旋扭39、传动片43、三眼板42、联动滑块20、联动扇形摆杆18、23、方舌拨杆2。主锁体6采用外壳40与底座8扣合,使用螺丝10固定,固定部位有四处。底座8的截面为阶梯形结构,以便连杆17、24与联动扇形摆杆18、23的配连。后锁头4安装在主锁体6的外壳40上,其与外壳40固定连接,铆接。安装在主锁体6的外壳40内的后拨块5与装在后锁头4中的锁芯36固定连接。当钥匙35插入后锁头4中的锁芯36,钥匙35旋转带动锁芯36和后拨块5转动。在主锁体6的外壳40中,后锁头4的上边安装有方舌杆3,方舌杆3前部与方舌19连接,方舌19有一面具有斜面,方舌杆3套装有压簧,方舌杆3尾部与方舌拉手7配接,由固定销固定。方舌拉手7的一部分伸出外壳40并可以沿外壳40的运动槽移动。锁定机构9与方舌杆3配合,控制其锁定或运动,锁定旋扭39与锁定机构9配接,锁定旋扭39安装在主锁体6的外壳40上。在主锁体6的外壳40内,安装有齿条滑块11和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齿条滑块11通过定位锁12与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配合,定位销12一端与外壳40固定在一起,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装在齿条滑块11中。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上装有定位扭簧13。安装在后锁头4中的锁芯36上的后拨块5和装在底座8上的前拨块37分别与齿条滑块11和齿条定位滑块机构14配合,齿条滑块11与圆舌21配接,圆舌21共有2根,并排装在齿条滑块11前部垂直于齿条滑块11的固定板上。固定板上焊接有与齿条滑块11联动的联动滑块20。联动滑块20与固定圆舌21的固定板成为一个整件,可冲制成形,控制方舌19向主锁体6内运动的方舌拨杆2通过方舌拨杆销38安装在齿条滑块11上。方舌拨杆2端部与方舌杆3配合。安装在主锁体6中的上下连动机构包括相互配合联动扇形摆杆18、23与联动滑块20组合,联动扇形摆杆18、23分别通过销轴安装在底板8上,其沿销轴转动。联动扇形摆杆18与连杆17配接,其配接部位的连杆轴46端部套入底座8上的限位槽孔中。联动扇形摆杆23与连杆24配接,其配接部位的另一连杆轴46端部套入底座8上的另一对称的限位槽孔中。前锁头44通过三眼板42、螺丝45固定,前锁头44通过传动片43与安装在底座8上的前拨块37配合,传动片43插入前拨块37上的孔眼中。主锁体6配有扣壳22,主锁体6通过螺钉41将底座8固定在安装本技术的防盗门上,扣壳21也是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杆17、24伸出主锁体6外的部分配有连杆罩26,在连杆罩26内,连杆17、24安装有可调节头25、压簧27。连杆17配接的联动锁为横向联动锁1,连杆24配接的联动锁为横向联动锁28,横向联动锁1配有扣壳16,横向联动锁28配有扣壳29。横向联动锁1、28均安装有二连杆运动机构,其由长连杆15和短连杆配接构成,短连杆一端与锁舌30配接,动配合。短连杆另一端安装在长连杆15的中间部位,通过铆轴配接,两者动配合,长连杆15一端安装在无锁头的锁体内,另一端与伸出主锁体6外的连杆17、24的端部配连,均为动配合。锁舌30由锁体支承并在受到二连杆运动机构的作用时,能沿规定的方向运动,完成锁定和开启。图3中的剖视部分系按照图1中的主锁体6中A-A向剖视,以便清楚表明本技术的主要部件的结构。前锁头44与后锁头4共用钥匙35。钥匙35为十字形钥匙或一字形钥匙。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保持第一实施例基本结构,只是采用的联动锁选用纵向联动锁32、33,同时采用与其配套的扣壳31、34。纵向联动锁32、33的锁舌运动方向与连17、24运动方向在同一轴线上,故不用二连杆运动机构进行方向转变,因此相对于横向连动锁1、28来讲更为简便,其采用的无锁头的锁体中的锁舌可以直接与连杆17、24配接,上下联动锁可以互换使用,无方向之分。扣壳31、34采用螺钉固定,与纵向联动锁32、33配套使用。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技术提出另外四种大同小异的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保持第一或第二实施例基本不变的结构,去掉配备的扣壳,而将扣壳直接制作在防盗门的门框上。图4所示的是去掉配备的扣壳后安装纵向联动锁32、33的本技术产品结构。图5所示的是去掉配备的扣壳后上安装纵向联动锁32、下安装横向联动锁28的本技术产品结构。图6所示的是将本技术配备的联动锁直接安装在防盗门的门框的方形管47中的产品结构。图7所示的是去掉配备的扣壳后安装横向联动锁1、28的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头联动防盗锁,采用由钥匙控制的主锁体,主锁体配有前后锁头、前后拨块、方舌、圆舌、齿条滑块、齿条定位滑块机构、扣壳,它们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主锁体(6)配有上下连动机构,由主锁体(6)装有相互配合的联动扇形摆杆(18)、(23)与联动滑块(20)组合,联动扇形摆杆(18)、(23)与装有压簧(27)的连杆(17)、(24)配接且动配合,连杆(17)、(24)伸出主锁体(6)的部分,分别配接联动锁,联动滑块(20)与支撑圆舌(21)的齿条滑块(11)配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继德,
申请(专利权)人:贺继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