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604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步骤如下:(1)搜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地理位置资料,将其归纳为遗址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根据点之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得到遗址地理坐标信息。(4)复合点之记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成果,获取遗址空间位置信息,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还原已发掘的遗址遗存分布格局与面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科技考古
,具体为一种利用多元地理信息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专家了解人类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相关考古研究工作展开的基础。在田野考古发掘中遗址的地形,发掘区的各种情况,包括地层、遗址、遗物分布以及一些遗痕等,除了要照相和详细地文字记录之外,还需要绘制各种各样的实测图,以便形象而准确地反映遗址和遗迹的状况。以往的考古发掘是唯一能够比较全面掌握其空间形态的时机,但由于受特定历史条件、仪器设备、对遗址的空间性重视程度不足等的限制,早期田野考古发掘遗址没有引入统一的空间定位概念,只是简单地采用了选取参照物定位、绘制一定比例尺考古工作图、文字记录等方法。在参照物失去后,遗址的空间定位便无从谈起,导致遗址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历年探方无法精确衔接,扩方出现误差,回填地表上探方准确位置确定困难等问题,其次由于大部分早期考古发掘的遗址尤其是土遗址考古回填后,没有相关修复性的规划及建设措施,导致遗址逐渐被“废弃”。近年来考古遗址重定位研究在聚落考古、遗址保护管理与规划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总结其国内外的研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全面搜集、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提取与遗址位置相关的地理信息,根据信息类型特征将其分别归纳记录为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工作。根据点之记的文本信息描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作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建立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空间映射关系,统一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参考,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全面搜集、整理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相关资料,提取与遗址位置相关的地理信息,根据信息类型特征将其分别归纳记录为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2)将点之记进行空间定标工作。根据点之记的文本信息描述,确认参照对象与目标对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相应的空间关系模型将点之记转化为具有空间坐标的地理信息。3)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将具有地理坐标的空间数据作为参考图像,缺少绝对定位的空间数据作为待配准图像,选取若干个地面控制点,利用地理配准模型,建立参考图像与待配准图像之间空间映射关系,统一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参考,得到遗址精确地理位置。4)复合点之记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成果,获取遗址空间位置信息,提取遗址特征点的空间坐标,实现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的精准再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进一步包括:基于文本陈述表达的点之记是指遗址的空间位置特征描述及说明,多源异构空间数据是指考古测图、航片摄影、遥感卫星影像、遗址保护规划图等一切与遗址相关的图形图像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精准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早期考古发掘遗址点之记的目标对象可以为遗址区、发掘区、考古探方或是遗迹单元等遗址相关的要素信息,参照对象为遗址周围环境要素,二者包含方位关系、度量关系、拓扑关系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的空间关系。分析点之记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同杨瑞霞杨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