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把锁的内侧上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8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平把锁上锁装置。使可用于平把锁且结构简单。平把锁的内侧上锁装置,包括:固定盘、内把手组,其特征是:固定盘设一套管及该套管内置设一底板、解闩板、第一弹性元件、控制及按钮;该解闩板由控制筒一端容入,解闩板具有带动孔,该解闩板以耳板卡在控制筒的导槽,该导槽二端各具与控制筒端边约成平行的环槽,该控制筒由凸板卡在套管所设直槽,且该控制筒另端结合按钮,第一弹性元件一端顶接解闩板,另端顶推控制筒内端壁面。用于平把锁等。(*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平把锁的内侧上锁装置,该平把锁于门片内侧端可以利用压按方式上锁,且具有较简单的构造。另外,请阅第2图所示,美国第5,809,815号平把手锁的改良构造专利案,该专利案所揭示的把手锁构造,包括有内把手组91、外把手组92、解闩组93、控制组94等构件。该把手锁于门片内侧由压按钮95的压按,使其保险杆951上的钩952卡掣于解闩组93所设牵缩器931的槽壁932作上锁控制;该把手锁于门片外侧则由正确钥匙96带动锁心组97的锁心旋转,用以作上锁、解闩的控制。按,该5284372号专利案所揭示的,其外把手81端为一种习知管形锁构造,而该内把手82端则针对习知管形锁需以钥匙作上锁加以改良,使该内把手82端可以由压按方式作上锁动作,此种习知管形锁的外把手81、内把手82属于圆柱形形状,对于幼童及残障人士而言,较不方便,并且其按钮84及驱动管85的零件形状较复杂、成本较高、按钮84的定位亦较不佳。另外,该5809815号专利案所揭示的,其为习知的平把锁的管形锁构造加以改良,该内把手组91、外把手组92使用柄状的把手,而该解闩组93采用牵缩器设计,因此该构造较为复杂。本技术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平把锁的内侧上锁装置,包括:固定盘、内把手组,其特征是:固定盘设一套管及该套管内置设一底板、解闩板、第一弹性元件、控制筒及按钮;该解闩板由控制筒一端容入,解闩板具有带动孔,该解闩板以耳板卡在控制筒的导槽,该导槽二端各具有与控制筒端边约成平行的环槽,该控制筒由凸板卡在套管所设直槽,且该控制筒另端结合按钮,第一弹性元件一端顶接解闩板,另端顶推控制筒内端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莲溪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