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5679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硐室设计中心线在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施工平导硐,通过平导硐向上施工天井和斜导硐,施工至硐室拱顶设计位置并贯通拱顶,将拱顶按设计尺寸揭露并锚网喷支护;以天井为切割槽,沿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拉开上掘用的底槽,按设计尺寸自下而上分层掘进硐室,并在硐室四周预留设定厚度的光爆层;自上而下逐层爆破预留的光爆层,并逐层锚网喷支护,施工中凿岩和锚网喷支护工作均以碴堆为工作台,完成硐室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留矿法融入到硐室施工中,采用留矿法预留光爆层施工,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并具有出渣成本低、出渣工艺简单、作业空间宽敞,顶板安全更容易掌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
本申请属于地下钻探挖掘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硐室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机械硐室和生产服务性硐室两种。机械硐室主要有卸矿硐室、破碎机硐室、装载硐室等;生产服务硐室有等候室硐室、医疗室硐室、炸药库硐室等。各种地下硐室由于用途不同,其形状、规格和结构差别很大,所穿过的岩石性质也不相同,所以施工方法也较多。地下硐室常规采用台阶法施工,以破碎机硐室为例,从硐室两端施工两个天井至破碎机硐室顶板位置,一个作为通风行人,一个作为出矸石用,再采用台阶法分层向下掘进破碎机硐室。台阶法施工一般用在岩层稳定或比较稳定的条件下。由于破碎机硐室一般断面大、拱顶高度大,且硐室与上下部矿仓、大件道相连,采用此方法施工不仅组织复杂,施工成本高,而且出渣工序复杂,渣石倒运强度太大,且局部时段控顶高度大,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采用留矿法预留光爆层施工法施工硐室,具有出渣成本低、出渣工艺简单、作业空间宽敞,顶板安全更容易掌控等特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沿硐室设计中心线在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施工平导硐,所述平导硐形成平底出渣结构;(2)通过所述平导硐向上施工1条以上天井和1条以上斜导硐,施工至硐室拱顶设计位置,并贯通所述拱顶,将所述拱顶按设计尺寸揭露,随后对所述拱顶进行锚网喷支护;(3)以所述天井为切割槽,沿所述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拉开上掘用的底槽,从所述底槽开始,按设计尺寸自下而上分层掘进所述硐室,并在所述硐室四周预留设定厚度的光爆层;掘进所述硐室时,通过所述平底出渣结构放出一部分掘进所产生的岩碴,以保持剩余所述岩碴的碴面与掘进所形成的硐室顶板之间间距为1.8m~2.0m,以所述岩碴的碴面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沿硐室设计中心线在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施工平导硐,所述平导硐形成平底出渣结构;(2)通过所述平导硐向上施工1条以上天井和1条以上斜导硐,施工至硐室拱顶设计位置,并贯通所述拱顶,将所述拱顶按设计尺寸揭露,随后对所述拱顶进行锚网喷支护;(3)以所述天井为切割槽,沿所述硐室底板设计位置拉开上掘用的底槽,从所述底槽开始,按设计尺寸自下而上分层掘进所述硐室,并在所述硐室四周预留设定厚度的光爆层;掘进所述硐室时,通过所述平底出渣结构放出一部分掘进所产生的岩碴,以保持剩余所述岩碴的碴面与掘进所形成的硐室顶板之间间距为1.8m~2.0m,以所述岩碴的碴面为工作台,掘进所述硐室至所述拱顶位置为止;(4)自上而下逐层爆破预留的所述光爆层,通过所述平底出渣结构持续排出所述岩碴,分层降低所述岩碴的碴面,同时以所述岩碴的碴面为工作台,对所述硐室四周的侧墙进行逐层锚网喷支护,完成所述硐室的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首先在所述硐室设计位置旁施工主井,作为施工人员通道、施工材料上下通道以及通风通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硐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斜导硐位于所述硐室的靠近所述主井的一侧,所述斜导硐与所述主井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宝军冯增敏赵金刚秦利斌殷立勇于涛杨景华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滦南马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