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及变形缝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5619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及变形缝修补方法,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止水带、第二止水带、第一密封胶、螺栓以及铝条,第一止水带预先与管廊本体连接;第二止水带与第一止水带的位置相对应,且与第一止水带连接;第一密封胶设于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之间;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铝条,一个铝条与第一止水带接触,另一个铝条与第二止水带接触;通过在管廊本体的变形缝处增设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可以对管廊本体的变形缝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漏水、渗水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及变形缝修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设施建设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及变形缝修补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城市管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综合管廊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综合管廊的防水、防渗是重中之重,综合管廊一旦漏水,将直接影响管廊的使用和维护,重者甚至使得综合管廊报废、城市瘫痪,后果非常严重。变形缝是由于管廊结构具有不同的刚度、不均匀的受力以及混凝土结构膨胀等因素而设置的,可有效地防水以及漏水补救,是管廊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通常,在综合管廊的设计时,需要在变形缝处设置止水带,从而可以起到防水防渗的作用。然而,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止水带发生严重破损,越来越多的综合管廊中变形缝暴露出不同程度的漏水问题。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止水带破损造成综合管廊漏水严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包括:第一止水带,预先与管廊本体连接;第二止水带,与所述第一止水带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止水带连接;第一密封胶,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铝条,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一止水带接触,另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第二止水带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条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2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栓的两端部均包覆有第二密封胶,且所述铝条也密封于所述第二密封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两侧设有预埋注浆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两侧还设有膨胀橡胶止水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变形缝修补方法,包括:将完好的第一止水带清理干净,并在所述第一止水带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安装第二止水带,在所述第一止水带表面设置第一密封胶,然后将所述第二止水带与所述第一密封胶连接;在螺栓上套设铝条进行密封,将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止水带、所述第一密封胶以及所述第二止水带,在所述螺栓的端部采用所述铝条再次进行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修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螺栓的两端部设置第二密封胶,并将所述铝条也密封于所述第二密封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修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两侧设置预埋注浆管。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形缝修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两侧设置膨胀橡胶止水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管廊本体的变形缝处增设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并采用螺栓将第一止水带和第二止水带连接,一方面可以对管廊本体的变形缝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漏水、渗水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设置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有结构仍良好的第一止水带,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以及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同时施工方式更加简单,密封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缝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缝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缝修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形缝修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变形缝防水结构;11-第一止水带;12-第二止水带;13-第一密封胶;14-螺栓;15-铝条;16-第二密封胶;17-预埋注浆管;18-膨胀橡胶止水条;20-管廊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10,包括第一止水带11、第二止水带12、第一密封胶13、螺栓14以及铝条15,第一止水带11预先与管廊本体20连接;第二止水带12与第一止水带11的位置相对应,且与第一止水带连接11;第一密封胶设于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之间;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通过螺栓14连接,螺栓14的两端均套设有铝条15,一个铝条15与第一止水带11接触,另一个铝条15与第二止水带1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管廊本体20的变形缝处预先设有止水带,其中一部分止水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破损,从而成为破损止水带,在进行修补前需要清除干净;另一部分止水带则为未被损坏的止水带,即为第一止水带11,可对其进行清洗并保持干净。第一密封胶13可以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发生漏水或渗水的情况,使得管廊本体20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螺栓14可确保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连接紧密稳固,铝条15可以在螺栓14拧紧过程中对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施加作用力,确保二者紧密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10设置于管廊本体20上的过程如下:首先清除预先设置在管廊本体20上的破损止水带,同时将仍然完好的第一止水带11清理干净,并在第一止水带11的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在第一止水带11朝向第二止水带12的一侧设置第一密封胶13,并将第二止水带12与第一密封胶13连接,从而将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连接;然后在螺栓14上套设铝条15进行密封,将螺栓14依次穿过第一止水带11、第一密封胶13以及第二止水带12,在螺栓14的端部采用铝条15再次进行密封。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10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管廊本体20的变形缝处增设第二止水带12,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之间设置第一密封胶13,并采用螺栓将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连接,一方面可以对管廊本体20的变形缝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漏水、渗水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设置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有结构仍良好的第一止水带11,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以及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同时施工方式更加简单,密封效果更好。在一个实施例中,铝条15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2mm。从而能够与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更好地适配,起到更好的连接作用和防水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止水带11和第二止水带12均为橡胶止水带,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预先与管廊本体连接;第二止水带,与所述第一止水带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止水带连接;第一密封胶,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铝条,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一止水带接触,另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二止水带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预先与管廊本体连接;第二止水带,与所述第一止水带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止水带连接;第一密封胶,设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之间;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两端均套设有铝条,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一止水带接触,另一个所述铝条与所述第二止水带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条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20mm,厚度为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两端部均包覆有第二密封胶,且所述铝条也密封于所述第二密封胶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带和所述第二止水带的两侧设有预埋注浆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注浆管的直径为12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红梅孙宝华倪代俊林楚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