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56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包括:套筒、用于通气的气管、加热圈、喷嘴、环气流发生器及带有中心孔的孔电极板,套筒设置在气管的外侧且套筒与气管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熔体环形流道,加热圈设置在套筒的外侧用于保持熔体温度,喷嘴通过螺纹连接在套筒的一端且喷嘴内表面为向下延伸的锥面,所述环气流发生器包括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和与其装配为一体的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与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装配形成气流环形间隙,环气流发生器环绕设置在加热圈与喷嘴接触端的外侧,中心气流和环形气流对射流包裹进行充分拉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结构简单,安全,能够实现纤维在任意表面的喷射沉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及方法,属于静电纺丝领域。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将聚合物熔体或者溶液制成超细纤维的方法。传统静电纺丝装置使用普通毛细管针头进行纺丝,针头接高压静电发生器,接收板接地,形成高压静电场,且一次只能产生一根纤维,效率较低。熔体静电纺丝喷头需要加热组件,所以往往采用喷头接地,接收装置接高压静电发生器的方式形成高压静电场,从而使喷头处熔体感应带电形成射流,喷头和接收装置相隔一定距离对侧布置。由于接收装置要接高达几十千伏的高压静电,所以极大限制了纤维的接收方式,无法实现纤维在任意表面的沉积,也难以实现取向纤维的制备。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喷头处熔体感应电场强度,喷头和接收装置之间纺丝距离不能太远,而熔体粘度较高,所纺纤维较粗,往往需要增加气流辅助等降低纤维直径,但是气流只能在纺丝距离之内对纤维进行拉伸细化,作用距离短,纤维得不到充分拉伸,细化效果不明显。所以,需要解决静电纺丝中电极施加方式与气流辅助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套筒(1)、用于通气的气管(2)、加热圈(3)、喷嘴(4)、环气流发生器及带有中心孔的孔电极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设置在气管(2)的外侧且套筒(1)与气管(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熔体环形流道(16),所述加热圈(3)设置在套筒(1)的外侧用于保持熔体温度,所述喷嘴(4)通过螺纹连接在套筒(1)的一端且喷嘴(4)内表面为向下延伸的锥面,所述环气流发生器包括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和与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装配为一体的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且在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与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装配形成气流环形间隙(17),所述环气流发生器环绕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气流辅助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套筒(1)、用于通气的气管(2)、加热圈(3)、喷嘴(4)、环气流发生器及带有中心孔的孔电极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设置在气管(2)的外侧且套筒(1)与气管(2)之间留有间隙形成熔体环形流道(16),所述加热圈(3)设置在套筒(1)的外侧用于保持熔体温度,所述喷嘴(4)通过螺纹连接在套筒(1)的一端且喷嘴(4)内表面为向下延伸的锥面,所述环气流发生器包括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和与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装配为一体的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且在环气流发生器上组件(5)与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装配形成气流环形间隙(17),所述环气流发生器环绕设置在加热圈(3)与喷嘴(4)接触端的外侧,所述环气流发生器的侧面上设有用于气流进入的气嘴(10),所述孔电极板(7)贴合设置在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的下端,所述孔电极板(7)上连接有用于形成高压电场的高压静电发生器(12),所述加热圈(3)上连接有接地电极(9),所述环气流发生器下组件(6)上设有环气流出口(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波汪传生韩雯雯杨卫民田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