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lastin基因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53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Plastin基因的用途,即利用L‑Plastin基因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Ⅰ型超敏反应靶向治疗抑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致敏剂C48/80诱导的P815肥大细胞体外过敏模型,发现L‑Plastin的敲除具有抑制肥大细胞活化的作用,能有效抑制肥大细胞在致敏状态下的脱颗粒程度,缓解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阻遏炎症因子的合成及分泌;能够抑制炎症基因的表达和肥大细胞活化通路中的关键受体的表达,且在胞内信号通路中能够显著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及抑制AKT的磷酸化水平,在细胞水平证实其具有抗过敏作用,为临床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和筛选新的药物靶点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Plastin基因的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
,具体涉及由肥大细胞活化而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靶向治疗的抑制剂筛选,利用L-Plastin基因作为药物靶筛选抗过敏药物。
技术介绍
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二十一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4-5倍,且正以每年大于1%的速度增加。目前全球总患病率已达22%,预计在20年后,工业化国家50%的人口将患上过敏性疾病。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过敏性哮喘患者,其中的50%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还有4亿多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并指出这类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以哮喘为例,季节性过敏如不经治疗,25%-38%将发展为哮喘,最终成为慢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每年有超过18万人死于哮喘,于2005年更有约25万人因哮喘病而导致死亡。目前,在治疗方面的耗费极高,全球仅抗变态反应(过敏)药物这一项的支出估计超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L‑Plastin基因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Ⅰ型超敏反应靶向治疗抑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L-Plastin基因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Ⅰ型超敏反应靶向治疗抑制剂中的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输虞姣姣徐天瑞郭利群张新宇郝佩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