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生态修复
,具体是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
技术介绍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有以下几种:热力学修复技术、热解吸修复技术、焚烧法、土地填埋法、化学淋洗、堆肥法、植物修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稻苗秸秆15‑25份、小麦秸秆15‑25份、黄腐酸钾10‑12份、混合微生物菌8‑10份、有机物料腐熟剂6‑8份、海藻粉1‑2份、聚谷氨酸2‑4份、葡萄糖1‑2份、豆粉2‑3份、复合酶制剂1份;该土壤生态修复材料由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首先将稻苗秸秆和小麦秸秆搅碎为长度小于2cm的秸秆渣,将秸秆渣倒入烘干机中烘干8小时,烘干温度为120℃;将葡萄糖与水按质量比1:20配制成葡萄糖试剂;步骤二、将烘干后的秸秆渣与葡萄糖试剂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物料腐熟剂、豆粉和海藻粉后投入发酵装置中,调节发酵装置的发酵物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稻苗秸秆15-25份、小麦秸秆15-25份、黄腐酸钾10-12份、混合微生物菌8-10份、有机物料腐熟剂6-8份、海藻粉1-2份、聚谷氨酸2-4份、葡萄糖1-2份、豆粉2-3份、复合酶制剂1份;该土壤生态修复材料由如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一、首先将稻苗秸秆和小麦秸秆搅碎为长度小于2cm的秸秆渣,将秸秆渣倒入烘干机中烘干8小时,烘干温度为120℃;将葡萄糖与水按质量比1:20配制成葡萄糖试剂;步骤二、将烘干后的秸秆渣与葡萄糖试剂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物料腐熟剂、豆粉和海藻粉后投入发酵装置中,调节发酵装置的发酵物料的水分质量比至62%-68%,将发酵物料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为20min,搅拌转速为1200RPM,搅拌后将发酵装置加热至55-60℃,放置11-14天以进行腐熟,发酵期间每2-3天搅拌一次,每次搅拌时间为15min,搅拌转速为1200RPM,通过发酵装置上的取样机构对发酵装置中的发酵物料进行取样以检测腐熟是否完成;步骤三、腐熟完成后,保持发酵装置的内部温度在25-30℃加入混合微生物菌,混合微生物菌加入后的发酵物料水分质量比保持在38-44%之间,静置以培养微生物;步骤四、将黄腐酸钾、聚谷氨酸和复合酶制剂分别加入发酵装置中,混合均匀后低温干燥水分至水分质量比在23-27%时进行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微生物菌为胶质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酵母菌按照质量比为1:1:2混合得到,且三者的菌数含量分别是150亿/克、100亿/克、40亿/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粉为大豆粉与玉米淀粉的混合,其质量比为: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生态修复材料的使用方法为:将所述土壤生态修复材料覆盖到需要修复的土壤上,所述土壤生态修复材料的用量为每亩0.3-0.4吨/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土壤生态修复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壳体(1)、搅拌机构(5)、取样机构(11)和加热机构(12),所述壳体(1)内水平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壳体(1)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区域(3)和第二区域(4),所述第一区域(3)内设置有搅拌机构(5),搅拌机构(5)包括电机(51)、搅拌轴(52)、搅拌叶片(53),电机(51)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区域(3)的上端面中部,电机(5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搅拌轴(52),搅拌轴(52)贯穿第一区域(3)的顶端向下延伸,且搅拌轴(52)上可拆卸式的安装有若干搅拌叶片(53),搅拌机构(5)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6),且温度传感器(6)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区域(3)的顶端内壁上,第一区域(3)的一侧内壁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7),PLC控制器(7)的下方安装有过滤机构(8),过滤机构(8)包括第一过滤网(81)和第二过滤网(82),第一过滤网(81)和第二过滤网(82)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水管(9),水管(9)与第一区域(3)连通,水管(9)上设置有阀门(10),且水管(9)的尾端设置有取样机构(11);所述取样机构(11)包括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江,陈嘉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云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陈嘉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