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545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在三口烧瓶中将聚砜溶于三氯甲烷溶液中,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三聚甲醛,四氯化锡和三甲基氯硅烷溶液,反应27‑29h;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甲醇中沉淀,然后抽滤,洗涤,烘干得氯甲基化的聚砜;将氯甲基化的聚砜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中制得10%的铸膜液,静置脱泡后在玻璃板上刮膜,烘干得氯烷基化的聚砜膜,将该膜浸泡在过量的三甲胺水溶液中13‑15h,洗涤至中性,即得季胺化的聚砜膜;将季胺化的聚砜膜浸泡在NaOH溶液中14‑16h,洗涤至中性,烘干即得。该方法简便、快捷、易操作,制备的碱性季胺聚砜膜催化酯交换反应转化率高,且可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物柴油即脂肪酸烷基酯由于其独特的环保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传统生产生物柴油工艺采用液体酸、碱催化剂,该方法对设备腐蚀严重、回收难,因此生物柴油还未被广泛应用。与碱催化法相比,酸催化剂催化活性较低,要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需要在较大醇油比和较高反应温度条件下才能实现。用非均相固体碱催化剂代替均相碱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产品与催化剂分离容易,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固体碱具有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易于产物分离、可循环使用、对设备腐蚀性小等优点。然而,催化剂的流失还是不可避免,而且也会对后期生物柴油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开发新型催化剂已成为当前生物柴油制备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把催化活性基团直接以化学键的形式连接在聚合物分子链上,可显著提高活性成分的固载能力,是制备长寿命催化剂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三口烧瓶中将15‑25份聚砜溶于40‑50份三氯甲烷溶液中,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10‑20份三聚甲醛,20‑30份四氯化锡和15‑25份三甲基氯硅烷溶液,反应27‑29h;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甲醇中沉淀,然后抽滤,得到的白色固体用甲醇洗涤3‑5次,在44‑46℃下烘干得氯甲基化的聚砜;将20‑30份氯甲基化的聚砜在44‑46℃下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中制得10%的铸膜液,静置脱泡4‑6h后在玻璃板上刮膜,35‑45℃下烘干47‑49h,得到氯烷基化的聚砜膜,将该膜浸泡在过量的三甲胺水溶液中13‑15h,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碱性季胺聚砜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三口烧瓶中将15-25份聚砜溶于40-50份三氯甲烷溶液中,加热搅拌待其完全溶解后,加入10-20份三聚甲醛,20-30份四氯化锡和15-25份三甲基氯硅烷溶液,反应27-29h;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甲醇中沉淀,然后抽滤,得到的白色固体用甲醇洗涤3-5次,在44-46℃下烘干得氯甲基化的聚砜;将20-30份氯甲基化的聚砜在44-46℃下溶于N-甲基-2-吡咯烷酮中制得10%的铸膜液,静置脱泡4-6h后在玻璃板上刮膜,35-45℃下烘干47-49h,得到氯烷基化的聚砜膜,将该膜浸泡在过量的三甲胺水溶液中13-15h,取出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即得季胺化的聚砜膜;将季胺化的聚砜膜浸泡在浓度为1mol/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弘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