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41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提箱锁具,包含:一封盖、一定位板、一顶撑片、一驱动块、一底座;其特征在于,    一底座,锁固于箱体,其呈中空状而具有容置槽,其前端具有开口、后端一侧具有侧开口,侧开口让箱体的定位勾插入;    一定位板,前后端设有螺孔配合螺栓而锁定于底座容置槽后端中,又其前端设有轴孔;    一顶撑片,两端设有轴孔,前端的轴孔配合一轴心而穿组铆合于定位板前端的轴孔,顶撑片呈可上下偏摆角度,形成一曲臂的作用,使封盖上仰及下降贴平于底座;    一封盖,后端两侧具有连结片,连结片前后端设有前、后轴孔,前轴孔配合一轴心而与顶撑片的后轴孔穿组枢接一体;封盖中央部位设有具锁型槽、锁闩的锁心,锁型槽不贯穿而可供对应形状的钥匙旋转锁心,进而使锁闩旋转设定上锁、开锁状态;封盖的前端底面设有轨道状的滑槽,滑槽中嵌组一控制板,控制板后端具有弹簧而可滑动,控制板底面设有对应底座前开口的锁勾、及对应锁闩的阻定片;    一驱动块,组装于定位板与底座内底面之间,亦即,定位板组装于封盖与驱动块之间;又,驱动块后端上方设有轴孔,配合一轴心而与封盖连结片的后轴心枢接一体,后端设有驱动弹簧,且驱动块的侧边设有缺口而形成有勾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提箱(例如行李箱、公文包、皮箱、高尔夫球杆置放箱)锁具,其上锁牢固、耐力强度大,因而具有防盗开、不易被破坏的极佳功效。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提箱锁具,都极简单而易被盗,其不外乎两种型态一为“片状钥匙及锁孔”、另一为“号码锁”。“片状锁”,锁心的锁孔设成条缝的贯穿孔通入锁心中,再以片状钥匙做打开、上锁的控制,因此,可理解的,片状锁极易被以“条片工具”插入拨动而盗开,甚至以起子强迫插入而呈破坏盗开。“号码锁”,对善于感觉号码是否对准的开锁高手而言,极易被转动号码而判断将其盗开。又,无论是“片状锁”、“号码锁”,其都只有一处(可谓是一“点”)勾定而上锁,可理解的,只有一点的勾定,其耐力强度并不大,极易被以工具敲开、扳开而盗开;因此,现有锁具都有耐力强度不大、易被破坏、易被盗开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箱锁具。本技术的手提箱锁具包含一封盖、一定位板、一顶撑片、一驱动块、一底座;其特征在于,一底座,锁固于箱体,其呈中空状而具有容置槽,其前端具有开口、后端一侧具有侧开口,侧开口让箱体的定位勾插入;一定位板,前后端设有螺孔配合螺栓而锁定于底座容置槽后端中,又其前端设有轴孔;一顶撑片,两端设有轴孔,前端的轴孔配合一轴心而穿组铆合于定位板前端的轴孔,顶撑片呈可上下偏摆角度,形成一曲臂的作用,使封盖上仰及下降贴平于底座;一封盖,后端两侧具有连结片,连结片前后端设有前、后轴孔,前轴孔配合一轴心而与顶撑片的后轴孔穿组枢接一体;封盖中央部位设有具锁型槽、锁闩的锁心,锁型槽不贯穿而可供对应形状的钥匙旋转锁心,进而使锁闩旋转设定上锁、开锁状态;封盖的前端底面设有轨道状的滑槽,滑槽中嵌组一控制板,控制板后端具有弹簧而可滑动,控制板底面设有对应底座前开口的锁勾、及对应锁闩的阻定片;一驱动块,组装于定位板与底座内底面之间,亦即,定位板组装于封盖与驱动块之间;又,驱动块后端上方设有轴孔,配合一轴心而与封盖连结片的后轴心枢接一体,后端设有驱动弹簧,且驱动块的侧边设有缺口而形成有勾片本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为其一,设成由厚度及宽幅大的封盖、控制板的锁勾及阻定片、锁心锁闩、驱动块所构成,而形成多重锁定、耐力强度大的效果,并且,上锁时呈封闭状态,因此可不易被盗开及破坏。其二,设有曲臂式的定位板、顶挡片、驱动弹簧,而形成上锁时封闭、开锁时顶挡上仰而打开,因此可以“整体封盖”,达到封闭上锁的功效。其三,锁心设有不贯穿的锁型槽、不贯穿的锁形孔,以防范起子强迫插入破坏式的盗开,达到极佳的防盗开功效。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技术有下列优点(1)上锁、开锁及打开、盖合箱体的操作具有简易、快速、方便的效果。(2)上锁时,封盖10封闭,该封盖10厚度大、且全封闭,具有耐力强度大、不易被破坏的作用。(3)上锁时,“控制板12锁勾13勾定”、“锁心锁闩16阻定”、“驱动块30勾片35勾定”,亦即,呈“三处锁定”的作用,可理解,其具有耐力强度大、不易被破坏式敲开或扳开的功效,防盗开效果佳。(4)锁心15的锁型槽150呈“不贯穿”,因此除非以相同形状的钥匙3,否则以一般的条片、起子工具无法开锁,达到防盗开效果佳的效果。(5)封盖10封闭时,整体外观极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上锁状态组合剖视的正视图(A)、与箱体组合的仰视图(B)。图3为本技术的开锁状态剖视初始正视图(A)、打开后正视图(B)、仰视图(C)。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3,包含一封盖10、一定位板20、一顶撑片22、一驱动块30、一底座40;其中,一底座40,锁固于箱体1,其呈中空状而具有容置槽41,其前端具有开42、后端一侧具有侧开口43,侧开口43让箱体1的定位勾2插入;一定位板20,前后端设有螺孔201配合螺栓4而锁定于底座40的容置槽41后端中,又其前端设有轴孔;一顶撑片22,两端设有轴孔220,前端的轴孔配合一轴心23而穿组铆合于定位板20前端的轴孔,顶撑片22呈可上下偏摆角度,形成一曲臂的作用,而得使封盖10上仰及下降贴平于底座40;一封盖10,后端两侧具有连结片17,连结片17前后端设有前、后轴孔18、19,前轴孔18配合一轴心24而与顶撑片22的后轴孔220穿组枢接一体;封盖10中央部位设有具锁型槽150、锁闩16的锁心15,锁型槽150不贯穿而可供对应形状的钥匙3旋转锁心15,进而使锁闩16旋转设定上锁、开锁状态;封盖10的前端底面设有轨道状的滑槽11,滑槽11中嵌组一控制板12,控制板12后端具有弹簧120(图2中(A)所示)而可滑动,控制板12底面设有对应底座40的前开口42的锁勾13、及对应锁闩16的阻定片14,在上锁状态时锁闩16呈阻挡阻定片14,使控制板12不可滑动而不能打开箱体1,在开锁状态时呈锁闩16不阻挡阻定片14,而可让控制板12后退滑动,进而使锁勾13脱离底座40的前开口42,而不勾定以打开箱体1; 一驱动块30,组装于定位板20与底座40内底面之间,亦即,定位板20组装于封盖10与驱动块30之间;又,驱动块30后端上方设有轴孔31,配合一轴心32而与封盖10连结片17的后轴心19枢接一体,后端设有驱动弹簧33,使开锁时驱动驱动块30、进而连动封盖10,且驱动块30的侧边设有缺口34而形成有勾片35,缺口34供箱体1的定位勾2插入,在上锁时驱动块30后退,使其勾片35勾合于箱体1的定位勾2,在开锁时驱动块30前进使其勾片35不勾合于箱体1的定位勾2,而打开箱体1。由上述的构造及结构组成,下面详细说明本技术使用时的作用与功能一、“上锁”状态如图2(A)、2(B)所示,封盖10下压盖合于底座40,此时前端控制板12的锁勾13勾合于底座40的前开口42中、阻定片14被锁心15锁闩16所阻定不可滑动,后端的顶撑片22呈折平状态,又,后端的驱动块30的勾片35勾合于箱体1的定位勾35,亦即,呈“三处锁定(前后勾定、中央阻定)”状态,不可打开箱体1(注箱体1呈两对半体,呈可分开)。二、“开锁”状态如图3(A)、3(B)、3(C)所示,将钥匙3插入锁心15的锁型槽150中旋转,使其锁闩16亦旋转呈不阻挡阻定片14的状态,再按压后退控制板12,控制板12的锁勾13不再勾合于底座40的前开口42中,此时驱动块30后端的驱动弹簧33弹力即被释放,而可推进驱动块30,因此即连动顶挡片22,产生顶撑片22往上撑伸的作用,而令封盖10呈斜状上升的仰动作,又,封盖10上仰及其后端连结于驱动块30,而拉动驱动块30保持往前的状态,驱动块30的勾定片35即不再勾合于箱体1的定位勾2,而打开箱体1;反之,欲再上锁时,可下压盖合封盖10,其控制板12的锁勾13配合弹簧120弹力而前进勾合于底座40的前开口42中,其驱动块30亦后退使勾片35勾合于箱体1的定位勾2,再反而旋转锁心锁闩16,呈阻定于控制板12的阻定片14。三、开锁时可盖合箱体 当锁心锁闩16呈不阻挡控制板12的阻定片14状态时,呈开锁状态,此时仍可压合封盖10(如图3(A)所示),因控制板12后端具有弹簧120、故虽处于开锁状态,其控制板12及其锁勾13仍可前进而勾合于底座40的前开口42中,使箱体1处于盖合状态,故欲打开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施玉倪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宏远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