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铜离子的荧光分子、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识别铜离子的荧光分子、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萘环、蒽环作为优良的荧光基团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中,他们在荧光分子开关、分子识别、分子逻辑门和生物传感器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超分子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荧光分子研究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使信息工程和生物工程这两大系统工程相糅合;通过在有机分子尺寸范围内实现对电子运动的控制,从而使计算机实现微电子化并具备高性能,而最终达到对人脑的模拟;应该说现有的研究水平离这一步还很遥远,但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为了抢占分子计算机这一尖端高科技领域,各个国家纷纷把开发研究荧光分子、分子器件等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也使得荧光分子成为各国的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荧光分子在分子识别等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兴趣,我们打算在分子识别方面进一步挖掘,期望通过合成含蒽、萘荧光基团的系列主体化合物及其对目标分子的分子识别性能测试,而发现具有良好分子识别性能的荧光分子,因此发展新型荧光分子主体分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或式(2)所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或式(2)所示结构:还包括式(1)的同分异构体;还包括式(2)的同分异构体;式中:Y为其分子钳臂,结构如下所示:式中:R为氢、NO2、Me、MeO和Ph中的一种。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甲基苯磺酸氯乙酯、二羟基蒽或二羟基萘、无机碱、四丁基溴化铵按照摩尔比为2:1:2:0.1~2.5:1:4:0.2,在75℃~125℃条件下,反应4~36小时,重结晶后得到中间产物;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中间产物与溶到丙酮中,加入碘化钠,加热回流得到中间产物;中间产物与吡啶-2-甲硫醇按照摩尔比为1:2~1:2.5的配比在强碱环境下,以无水乙腈为溶剂,在75℃~110℃温度条件下,反应4~36小时,重结晶后得到所需荧光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二羟基蒽为1,4-二羟基蒽、9,10-二羟基蒽和1,8-二羟基蒽中的一种,二羟基萘为1,4-二羟基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S1:对氯苯酚、邻苯二甲酸酐、硼酸和浓硫酸按照摩尔比为1:1.1: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恩,霍峰,刘宇航,徐炜,穆志臻,蒋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科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