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27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包括吸附板组件、电浮板、装置室进水口和装置室出水口,装置室进水口设置在装置室侧壁,装置室出水口设置在装置室侧壁,电浮板设置在装置室内部的底面上,吸附板组件设置在装置室内部,吸附板组件由上膜架和下膜架将若干个吸附板两端固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吸附板按照板面相对布置的方式间隔排列,吸附板设置有内腔,吸附板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毛细管孔,吸附板一端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管线,本申请只能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使污水在通过吸附板后净化效果得到加强,并且消除了之前滤膜脱落的风险,对可能存在的毛细管孔堵塞设置了擦拭组件,减少装置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目前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电加工污水净化循环回用系统,包括污水池、自然引导流水槽、装有脉冲电浮装置的脉冲电浮槽、待处理池、污水泵、不锈钢滤网、离心射流器、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反应室、第一滤室、第二滤室、第三滤室和清洁水池,污水池的出水口和脉冲电浮槽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自然引导流水槽连通,脉冲电浮槽的出水口与待处理池连通,污水泵将待处理池内的水抽入离心射流器内,污水泵的进水口上连接有不锈钢滤网,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离心射流器的污水进水嘴相连,离心射流器的臭氧水进水嘴与水体内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水出口相连,离心射流器的混合水出水管与反应室的进水口相连,反应室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滤室的进水口相连,第一滤室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管道同时与第二滤室和第三滤室相连,第二滤室和第三滤室的出水口通过清洁水管道连接到清洁水池。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第一虑室、第二滤室和第三滤室为滤膜装置,滤膜在使用过程中易脱落和附着杂质造成杜塞,使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污水净化效果欠佳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简称为装置室,包括吸附板组件,所述吸附板组件设置在所述装置室内部,所述吸附板组件由上膜架和下膜架将若干个吸附板两端固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吸附板按照板面相对布置的方式间隔排列,所述吸附板为陶瓷材料,所述吸附板设置有内腔,所述吸附板上设置由于所述内腔连通的毛细管孔,所述吸附板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管道,污水通过吸附板上的毛细管孔进入内腔中,污水中的杂质颗粒被排除在外,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进一步,所述装置室还包括擦拭组件,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毛刷、驱动机构和擦拭架,所述毛刷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擦拭架上,使得所述毛刷能够在所述吸附板上来回刷动,所述毛刷与所述擦拭架可拆卸的连接,在污水的净化过程中,污水中的杂质颗粒会附着在吸附板表面,对吸附板的毛细管孔造成堵塞,通过毛刷的来回刷动,使得杂质颗粒沉降,提高了吸附板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所述装置室还包括电浮板、装置室进水口和装置室出水口,所述装置室进水口和装置室出水口设置在装置室的不同侧壁上,所述装置室出水口设置在所述装置室侧壁的中上部,所述电浮板设置在所述装置室底面的上方且位于吸附板下方,装置室出水口设置在装置室侧壁的上部是为了排出装置室内较多的悬浮物质,电浮板产生的气泡可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上浮至装置室出水口排出。进一步,所述吸附板组件固定设置于吸附板安装架上,所述吸附板安装架为若干个平行于装置室底面的杆件组成,所述杆件两端分别固定于装置室的不同侧壁上,用于固定吸附板组件,使吸附板设置在装置室的中部,在沉淀杂质颗粒下沉和悬浮物上浮之后,中部的污水清洁度较高,利于污水的净化功能。进一步,所述毛细管孔孔径为0.004~0.006mm,用于小于此孔径的物质进入内腔,所述吸附板组件设置为2个,提高装置的净化效率。进一步,所述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底部设置为四面一底的倒梯形状,所述底面设置有装置室排污口,所述电浮板分别设置为平行于互相对称的两侧面,装置室排污口用于排出装置室内的污水杂质沉淀,电浮板用于除杂并且产生的气泡能够使悬浮物浮于装置室上部,气泡也能冲掉一部分附着在吸附板组件上的杂质颗粒。进一步,所述倒梯形状底部的四面与底面均为45°夹角,能够较大限度的使污水中的沉淀滑落至装置室排污口处,利于污水中的杂质沉淀排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通过装置室内的吸附板设置的毛细管孔,只能允许一定大小的物质通过,使污水在通过吸附板后净化效果得到加强,并且消除了之前滤膜脱落的风险,对可能存在的毛细管孔堵塞设置了擦拭组件,减少装置的堵塞,增加装置的使用年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向的投影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吸附板的剖面图;图5为擦拭架与毛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吸附板组件,2-电浮板,3-装置室进水口,4-装置室出水口,5-吸附板,6-上膜架,7-下膜架,8-擦拭组件,9-装置室排污口,10-吸附板安装架,11-安装块,51-内腔,52-毛细管孔,53-管道,81-毛刷,82-驱动机构,83-擦拭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包括吸附板组件1、电浮板2、装置室进水口3和装置室出水口4,装置室进水口3设置在装置室侧壁,装置室出水口4设置在装置室侧壁,电浮板2设置在装置室底面的上方且位于吸附板5下方,吸附板组件1设置在装置室内部,吸附板组件1由上膜架6和下膜架7将若干个吸附板5两端固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吸附板5按照板面相对布置的方式间隔排列,吸附板5设置有内腔51,吸附板5上设置有与内腔51连通的毛细管孔52,吸附板5一端设置有与内腔51连通的管道53,本实施例中,吸附板组件1上由13个吸附板5组成。如图4所示,污水通过吸附板5上的毛细管孔52进入内腔51中,通过管道53排出。如图5所示,本装置室还包括擦拭组件8,擦拭组件8包括毛刷81、驱动机构82和擦拭架83,毛刷81通过驱动机构82可伸缩的设置在擦拭架83上,使得毛刷81能够在吸附板5上来回刷动,驱动机构82为推杆电机或气缸,毛刷81与擦拭架83为可拆卸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吸附板组件1上的吸附板5中设置有14个毛刷81,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82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设置在装置室的顶部中央,推杆电机上的推杆与擦拭架83固定连接,随着推杆的移动,设置在擦拭架83上的毛刷81跟随移动,对吸附板5进行刷洗除去杂质颗粒。如图5所示,擦拭架83为“日”字型结构,在“日”字型的两个“口”内布置有吸附板组件1,毛刷81在相邻的吸附板5之间,毛刷81通过尼龙扎带与擦拭架83固定,推杆电机的推杆终端与擦拭架83“日”字型结构的中间杆件固定。吸附板组件1固定设置于吸附板安装架10上,吸附板安装架10为若干个平行于装置室底面的杆件组成,杆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块11上,安装块11焊接在装置室的不同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装置室进水口3和装置室出水口4设置在装置室的不同侧壁上,装置室出水口4设置在装置室侧壁的上部,吸附板5上的毛细管孔孔径为0.004~0.006mm,装置室底部设置为四面一底的倒梯形状,底面设置有装置室排污口9,电浮板2分别设置为平行于互相对称的两侧面,倒梯形状底部的四面与底面均为45°夹角。本申请的工作方式:本装置中的吸附板5上的管道集中连接到一条管道上,并与一个自吸泵相连接,污水通过装置室进水口3进入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板组件(1),所述吸附板组件(1)设置在所述装置室内部,所述吸附板组件(1)由上膜架(6)和下膜架(7)将若干个吸附板(5)两端固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吸附板(5)按照板面相对布置的方式间隔排列,所述吸附板(5)设置有内腔(51),所述吸附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51)连通的毛细管孔(52),所述吸附板(5)一端设置有与内腔(51)连通的管道(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板组件(1),所述吸附板组件(1)设置在所述装置室内部,所述吸附板组件(1)由上膜架(6)和下膜架(7)将若干个吸附板(5)两端固定在一起形成,若干个吸附板(5)按照板面相对布置的方式间隔排列,所述吸附板(5)设置有内腔(51),所述吸附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51)连通的毛细管孔(52),所述吸附板(5)一端设置有与内腔(51)连通的管道(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擦拭组件(8),所述擦拭组件(8)包括毛刷(81)、驱动机构(82)和擦拭架(83),所述毛刷(81)通过所述驱动机构(82)可伸缩的设置在所述擦拭架(83)上,使得所述毛刷(81)能够在所述吸附板(5)上来回刷动,所述毛刷(81)与所述擦拭架(83)可拆卸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电浮物理膜吸装置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浮板(2)、装置室进水口(3)和装置室出水口(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春吴成伟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口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