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玉霞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5153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缠线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实现了可以将有制线机造出的线缠成卷,因为有线绳左右调节器限制绳线的位置,所以每层的线都非常的均匀,通过调节右侧支撑装置的位置,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线卷,可以通过支腿调节机器的高度,来接收不同机器的线绳,以及工作时防止勒手等功能,升降缓冲装置安装在装置下底盘上,升降装置安装在装置下底盘上,装置上底盘安装在升降缓冲装置和升降装置上,左支撑装置安装在装置上底盘上,缠线输出装置安装在左支撑装置上,右侧支撑装置安装在装置上底盘上,缠线桶安装在缠线输出装置和缠线桶安装器上,三角皮带安装在传递小带轮和大带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缠线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衣指的就是我们身上穿的,我们都知道衣服是由布裁剪缝制得来的,布是由线纺织得来的,所用织布的线都是整卷的,它是由制线机加工的线,然后再通过人缠在线桶上,由人工缠绕的线桶,不够紧密,层与层之间可能还会有着交叉,在织布的时候造成机器的卡顿,从而使得布料有残缺,人工缠线的速率还十分的低下,所以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可以将有制线机造出的线缠成卷,因为有线绳左右调节器限制绳线的位置,所以每层的线都非常的均匀,通过调节右侧支撑装置的位置,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线卷,可以通过支腿调节机器的高度,来接收不同机器的线绳,以及工作时防止勒手等功能。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缠线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包括括装置下底盘、升降缓冲装置、升降装置、装置上底盘、动力装置、左支撑装置、缠线输出装置、缠线桶、右侧支撑装置、线绳左右调节器、三角皮带,实现了可以将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包括装置下底盘(1)、升降缓冲装置(2)、升降装置(3)、装置上底盘(4)、动力装置(5)、左支撑装置(6)、缠线输出装置(7)、缠线桶(8)、右侧支撑装置(9)、线绳左右调节器(10)、三角皮带(11),其特征在于:升降缓冲装置(2)是由内钢管(2‑1)、外钢管(2‑2)、缓冲弹簧(2‑3)、限位固定螺母(2‑4)构成,内钢管(2‑1)安装在外钢管(2‑2)内部,内钢管(2‑1)和外钢管(2‑2)间隙配合,缓冲弹簧(2‑3)安装在外钢管(2‑2)内部,缓冲弹簧(2‑3)和外钢管(2‑2)间隙配合,缓冲弹簧(2‑3)和内钢管(2‑1)配合,限位固定螺母(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布料纺织用线缠线装置,包括装置下底盘(1)、升降缓冲装置(2)、升降装置(3)、装置上底盘(4)、动力装置(5)、左支撑装置(6)、缠线输出装置(7)、缠线桶(8)、右侧支撑装置(9)、线绳左右调节器(10)、三角皮带(11),其特征在于:升降缓冲装置(2)是由内钢管(2-1)、外钢管(2-2)、缓冲弹簧(2-3)、限位固定螺母(2-4)构成,内钢管(2-1)安装在外钢管(2-2)内部,内钢管(2-1)和外钢管(2-2)间隙配合,缓冲弹簧(2-3)安装在外钢管(2-2)内部,缓冲弹簧(2-3)和外钢管(2-2)间隙配合,缓冲弹簧(2-3)和内钢管(2-1)配合,限位固定螺母(2-4)安装在外钢管(2-2)上,,限位固定螺母(2-4)和内钢管(2-1)螺纹配合;升降装置(3)是由外升降装置A(3-1)、内升降装置B(3-2)、升降装置控制装置(3-3)构成,内升降装置B(3-2)安装在外升降装置A(3-1)内部,内升降装置B(3-2)和外升降装置A(3-1)内部间隙间隙配合,升降装置控制装置(3-3)安装在外升降装置A(3-1)内部;外升降装置A(3-1)是由外置钢管(3-1-1)、丝杠固定环(3-1-2)、丝杠(3-1-3)、斜齿轮A(3-1-4)、斜齿轮加固键A(3-1-5)构成,丝杠固定环(3-1-2)安装在外置钢管(3-1-1)的内部,丝杠(3-1-3)安装在丝杠固定环(3-1-2)上,丝杠(3-1-3)和丝杠固定环(3-1-2)间隙配合,斜齿轮A(3-1-4)安装在丝杠(3-1-3)上,斜齿轮A(3-1-4)和丝杠(3-1-3)螺纹配合,斜齿轮加固键A(3-1-5)安装在丝杠(3-1-3)上,斜齿轮加固键A(3-1-5)和丝杠(3-1-3)过度配合;内升降装置B(3-2)是由内置钢管(3-2-1)、内置螺纹环(3-2-2)构成,内置螺纹环(3-2-2)安装在内置钢管(3-2-1)内部;升降装置控制装置(3-3)是由驱动杆(3-3-1)、斜齿轮B(3-3-2)、斜齿轮加固键B(3-3-3)、转动把手(3-3-4)、限位固定杆(3-3-5)构成,斜齿轮B(3-3-2)安装在驱动杆(3-3-1)上,斜齿轮B(3-3-2)和驱动杆(3-3-1)螺纹配合,斜齿轮加固键B(3-3-3)安装在驱动杆(3-3-1)上,斜齿轮加固键B(3-3-3)和驱动杆(3-3-1)过渡配合,转动把手(3-3-4)安装在驱动杆(3-3-1)上,限位固定杆(3-3-5)安装在转动把手(3-3-4)上,限位固定杆(3-3-5)和转动把手(3-3-4)间隙配合;装置上底盘(4)是由铁板(4-1)、螺纹孔(4-2)、螺丝(4-3)构成,螺纹孔(4-2)开在铁板(4-1)上,螺丝(4-3)安装在铁板(4-1)上;动力装置(5)是由电动机安装座(5-1)、电动机加固螺栓(5-2)、电动机(5-3)、传递小带轮(5-4)、传递小带轮加固键(5-5)、限位螺母(5-6)、斜齿轮C(5-7)、斜齿轮加固键C(5-8)、斜齿轮限位螺母(5-9)构成,电动机加固螺栓(5-2)安装在电动机安装座(5-1)上,电动机加固螺栓(5-2)和电动机安装座(5-1)间隙配合,电动机(5-3)安装在电动机安装座(5-1)上,传递小带轮(5-4)安装在电动机(5-3)上,传递小带轮(5-4)和电动机(5-3)间隙配合,传递小带轮加固键(5-5)安装在电动机(5-3)上,传递小带轮加固键(5-5)和电动机(5-3)配合,限位螺母(5-6)安装在电动机(5-3)上,限位螺母(5-6)和电动机(5-3)螺纹配合,限位螺母(5-6)和传递小带轮(5-4)配合,限位螺母(5-6)和传递小带轮加固键(5-5)配合,斜齿轮C(5-7)安装在电动机(5-3)上,斜齿轮C(5-7)和电动机(5-3)间隙配合,斜齿轮加固键C(5-8)安装在电动机(5-3)上,斜齿轮加固键C(5-8)和斜齿轮C(5-7)配合,斜齿轮限位螺母(5-9)安装在电动机(5-3)上,斜齿轮限位螺母(5-9)和斜齿轮C(5-7)配合,斜齿轮限位螺母(5-9)和斜齿轮加固键C(5-8)配合;左支撑装置(6)是由角铁支撑架(6-1)、轴承安装座(6-2)构成,轴承安装座(6-2)安装在角铁支撑架(6-1)上;缠线输出装置(7)是由大带轮传递轴(7-1)、大带轮(7-2)、大带轮加固键(7-3)、大带轮限位螺母(7-4)、轴承(7-5)、缠线桶安装座(7-6)构成,大带轮(7-2)安装在大带轮传递轴(7-1)上,大带轮(7-2)和大带轮传递轴(7-1)间隙配合,大带轮加固键(7-3)安装在大带轮传递轴(7-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玉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