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13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包括尼龙膜、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铝箔、聚丙烯流延膜、聚四氟乙烯活化膜、活化层、第一热胶结层、第一干法胶黏层、第二干法胶黏层、第二热胶结层,所述尼龙膜为包覆膜的最外层,为强化层,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为强化层,所述铝箔为软性金属铝层,所述聚丙烯流延膜为粘结层,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为包覆膜的最内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和耐腐蚀,聚四氟乙烯活化膜靠近聚丙烯流延膜的一面设有活化层,活化层经过活化处理,尼龙膜和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之间涂有第二热胶结层粘接,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有第一热胶结层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覆膜,具体是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
技术介绍
软包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移动DVD、蓝牙耳机、电动车等各类电子厂品上,软包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采用铝塑复合膜对裸电芯进行包覆,并对顶面及侧面的两层铝塑复合膜进行热压封装;铝塑复合膜包括粘结在一起的铝层及聚丙烯层,封装的过程主要是对铝塑复合膜中的聚丙烯层进行热融合及粘结,封装过程中的面压、温度及时间均会影响封装效果,导致软包锂离子电池存在漏液、胀气、平整度差及有效封区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包括尼龙膜、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铝箔、聚丙烯流延膜、聚四氟乙烯活化膜、活化层、第一热胶结层、第一干法胶黏层、第二干法胶黏层、第二热胶结层,所述尼龙膜为包覆膜的最外层,为强化层,防止外力对电池的损伤,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为强化层,用于强化包覆膜,通过复合的碳纤维加强包覆膜外层的机械性能,所述铝箔为软性金属铝层,用于防止电池外部水汽的渗入,所述聚丙烯流延膜为粘结层,起封口粘合作用,防止内部电解液渗出,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为包覆膜的最内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和耐腐蚀,并且由于表面的高光滑能够防止电芯周边的毛刺刺穿,聚四氟乙烯活化膜靠近聚丙烯流延膜的一面设有活化层,活化层经过活化处理,使得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和聚丙烯流延膜能够粘合,先将尼龙膜和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之间涂有第二热胶结层粘接,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有第一热胶结层粘接,再通过缓慢升温升压热合,提高包覆膜的抗水性,再在铝箔与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抹第二干法胶黏层和第一干法胶黏层,直接压合,这样既提高了包覆膜的抗水性和密封效果,又防止由于加热导致铝箔脆化从而降低隔水性能,所述第一热胶结层和第二热胶结层为EVA树脂,所述第一干法胶黏层和第二干法胶黏层为胶黏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尼龙膜厚度为15-25μ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厚度为34-40μ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铝箔厚度为40-60μ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丙烯流延膜厚度为30-40μ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厚度为30-4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最内层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大大提高的包覆膜的电绝缘性,防止由于电解与电解液产生反应,影响电池寿命,并且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具有良好的防穿刺和耐腐蚀,特别是不与氢氟酸反应,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通过聚丙烯流延膜热合,改善聚四氟乙烯活化膜热合性不好的特质,通过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进一步热合密封,并通过碳纤维提高包覆膜的强度,提高了包覆膜的密封性和机械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中压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尼龙膜1、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铝箔3、聚丙烯流延膜4、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活化层6、第一热胶结层7、第一干法胶黏层8、第二干法胶黏层9、第二热胶结层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包括尼龙膜1、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铝箔3、聚丙烯流延膜4、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活化层6、第一热胶结层7、第一干法胶黏层8、第二干法胶黏层9、第二热胶结层10,所述尼龙膜1为包覆膜的最外层,为强化层,防止外力对电池的损伤,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为强化层,用于强化包覆膜,通过复合的碳纤维加强包覆膜外层的机械性能,所述铝箔3为软性金属铝层,用于防止电池外部水汽的渗入,所述聚丙烯流延膜4为粘结层,起封口粘合作用,防止内部电解液渗出,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为包覆膜的最内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和耐腐蚀,并且由于表面的高光滑能够防止电芯周边的毛刺刺穿,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靠近聚丙烯流延膜4的一面设有活化层6,活化层6经过活化处理,使得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和聚丙烯流延膜4能够粘合,先将尼龙膜1和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之间涂有第二热胶结层10粘接,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和聚丙烯流延膜4之间涂有第一热胶结层7粘接,再通过缓慢升温升压热合,提高包覆膜的抗水性,再在铝箔3与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和聚丙烯流延膜4之间涂抹第二干法胶黏层9和第一干法胶黏层8,直接压合,这样既提高了包覆膜的抗水性和密封效果,又防止由于加热导致铝箔3脆化从而降低隔水性能,所述第一热胶结层7和第二热胶结层10为EVA树脂,所述第一干法胶黏层8和第二干法胶黏层9为胶黏剂。优选的,所述尼龙膜1厚度为15-25μm。优选的,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厚度为34-40μm。优选的,所述铝箔3厚度为40-60μm。优选的,所述聚丙烯流延膜4厚度为30-40μm。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厚度为30-40μ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尼龙膜1防止外力对电池的损伤,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通过复合的碳纤维加强包覆膜外层的机械性能,铝箔3用于防止电池外部水汽的渗入,聚丙烯流延膜4起封口粘合作用,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尼龙膜1与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2之间和聚四氟乙烯活化膜5与聚丙烯流延膜4之间通过热法压合,提高包覆膜的抗水性和耐电解液腐蚀,再将铝箔3干法粘接到中间,保证的铝箔3的隔水性能。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包括尼龙膜、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铝箔、聚丙烯流延膜、聚四氟乙烯活化膜、活化层、第一热胶结层、第一干法胶黏层、第二干法胶黏层、第二热胶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膜为包覆膜的最外层,为强化层,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为强化层,所述铝箔为软性金属铝层,所述聚丙烯流延膜为粘结层,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为包覆膜的最内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和耐腐蚀,聚四氟乙烯活化膜靠近聚丙烯流延膜的一面设有活化层,活化层经过活化处理,尼龙膜和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之间涂有第二热胶结层粘接,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有第一热胶结层粘接,铝箔与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抹第二干法胶黏层和第一干法胶黏层,直接压合,所述第一热胶结层和第二热胶结层为EVA树脂,所述第一干法胶黏层和第二干法胶黏层为胶黏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用包覆膜结构,包括尼龙膜、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铝箔、聚丙烯流延膜、聚四氟乙烯活化膜、活化层、第一热胶结层、第一干法胶黏层、第二干法胶黏层、第二热胶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膜为包覆膜的最外层,为强化层,所述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为强化层,所述铝箔为软性金属铝层,所述聚丙烯流延膜为粘结层,所述聚四氟乙烯活化膜为包覆膜的最内层,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高温和耐腐蚀,聚四氟乙烯活化膜靠近聚丙烯流延膜的一面设有活化层,活化层经过活化处理,尼龙膜和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之间涂有第二热胶结层粘接,聚四氟乙烯活化膜和聚丙烯流延膜之间涂有第一热胶结层粘接,铝箔与聚丙烯碳纤维复合膜和聚丙烯流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沁蔚李峰张卫华葛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弗尔多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