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工程压力管道竖井钢衬回填断面相对较小,通过布设单趟溜管,在溜管下口采用一个三通布设两个下料点即能满足混凝土浇筑要求。而对于诸如直径在10m以上的大断面压力钢管竖井钢衬回填,若竖井直段从引水上弯一个方向采取溜管入料,如只采用一个或两个下料点,将造成压力钢管下料不均匀,侧压力大,引起钢管抬动;混凝土料头距离远,易造成冷缝,不能满足浇筑质量要求。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由单点下料转化为多点下料的可移动旋转分料系统,且不增加混凝土施工作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大断面压力钢管竖井钢衬回填过程中,压力钢管下料不均匀,侧压力大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有效改善下料均匀度,提高下料效率,避免浇筑过程中发生冷缝现象,满足大断面混凝土浇筑需求。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结构包括装配为一体的底梁、接料支撑架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结构包括装配为一体的底梁(1)、接料支撑架(2)和分料旋转系统(8),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支撑架(2)通过螺栓与底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分料旋转系统(8)通过旋转轴系统(6)与底梁(1)焊接连接;所述旋转轴系统(6)底端焊接固定于底梁(1)上;所述分料旋转系统(8)以旋转轴系统(6)为中心轴可沿旋转轴系统(6)进行360°水平旋转;所述底梁(1)由工字钢纵梁(27)、工字钢横梁(271)及钢筋网片(26)焊接构成,工字钢纵梁(27)与工字钢横梁(271)焊接构成底梁本体,钢筋网片(26)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底梁本体顶面;所述接料支撑架(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混凝土旋转分料系统,结构包括装配为一体的底梁(1)、接料支撑架(2)和分料旋转系统(8),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支撑架(2)通过螺栓与底梁(1)可拆卸连接,所述分料旋转系统(8)通过旋转轴系统(6)与底梁(1)焊接连接;所述旋转轴系统(6)底端焊接固定于底梁(1)上;所述分料旋转系统(8)以旋转轴系统(6)为中心轴可沿旋转轴系统(6)进行360°水平旋转;所述底梁(1)由工字钢纵梁(27)、工字钢横梁(271)及钢筋网片(26)焊接构成,工字钢纵梁(27)与工字钢横梁(271)焊接构成底梁本体,钢筋网片(26)以焊接方式固定于底梁本体顶面;所述接料支撑架(2)由接料支撑架本体(21)及焊接于接料支撑架本体(21)顶部的花纹钢板构成,花纹钢板上焊接固定式溜槽(3);所述旋转轴系统(6)由Φ70中心转动轴(17)、上端部轴承(16)、下端部轴承(161)、Φ159钢管套筒(18)、三角钢板(19)、上定位钢板(20)及下定位钢板(21)构成,所述Φ70中心转动轴(17)上端穿入上端部轴承(16)内,Φ70中心转动轴(17)下端穿入下端部轴承(161)内,与Φ70中心转动轴(17)装配为一体结构的上端部轴承(16)和下端部轴承(161)分别套设于Φ159钢管套筒(18)内并与Φ159钢管套筒(18)焊接固定,Φ70中心转动轴(17)底端部穿入上定位钢板(20)中心孔内,Φ70中心转动轴(17)底端部通过三角钢板(19)与上定位钢板(20)焊接固定;所述分料旋转系统(8)由分料支撑架(81)、料斗(5)、移动式溜槽(7)及焊接于分料支撑架(81)斜面顶部的花纹钢板构成,分料支撑架(81)与Φ159钢管套筒(18)外壁焊接固定,所述料斗(5)设置于旋转轴系统(6)的中心轴正上方与分料支撑架(81)焊接固定,移动式溜槽(7)焊接固定于分料旋转系统(8)的花纹钢板上;所述移动式溜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进奇,杨帆,倪华军,李洪伟,曾强,张丹萍,覃保柱,韩乔松,刘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