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瑞成专利>正文

隐形电子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048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隐形电子密码锁,锁体外壳两侧安装有球形把手和密码盖,碰舌和锁舌分别固定在碰舌固定板和锁舌固定板上,上述两固定板通过定位销安装在锁体内,且两固定板后端安装有弹簧,锁舌固定板前端向上延伸到碰舌后面,且其后端有铰接在销轴上的定位挡板,定位挡板上方安装有电磁铁,锁体内的线路板上安装有密码电路,锁舌由安装在球形把手轴上的拨叉拨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锁门时双舌作用形成双保险,关门时只用碰舌,使用方便,保密保险性能好。(*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置在锁内的电子密码锁
现有的电子密码锁,如通用的MDS系列电子密码锁,其锁舌的开启大都由发条控制拨动,当关门时锁舌在弹簧作用下锁门,同时碰舌缩回锁体内把发条压紧,使拨叉产生向后的作用力,在挡板作用下不能释放,完成锁门动作。开锁时电磁铁带动挡板向上运动,拨叉在发条作用下向后释放,拨动锁舌弹出锁扣而开锁。上述已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开关门操作不便,由于每一次开关门,锁就工作一个循环,即每次都需按一次密码,而在实际使用中,办公室、家庭等场所锁门次数少,使用碰舌关门次数多,因而不够实用;2、该锁因只有一个锁舌锁门而该锁舌是单弹簧控制,没有挡板定位起不到保险作用,同时由于单锁舌对门关的位置没有定位,如安装不合适容易发生锁舌弹不回而打不开门的故障,使锁的可靠性降低;3、密码电路主要由双触发器MC1403构成,其六位码不能重复使用,破码率较高,且该锁控制部分因体积太大不能装入锁体内,大大降低了保密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程度高的隐形电子密码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由底板和上盖构成的锁体外壳的一端固定有法兰板,法兰板上的两个孔内分别安装有可伸缩的锁舌和碰舌,外壳的两侧还分别有安装在同一轴上的球形把手,其特征在于,碰舌和锁舌分别固定在碰舌固定板和锁舌固定板上,上述两固定板上各带有一长形孔,分别通过固定在底板上的定位销活动安装在锁体外壳内;在球形把手的转轴上安装有可拨动碰舌固定板回缩的拨叉,碰舌固定板的端部安装有可使其复位的弹簧;在锁舌固定板的后方有后端铰接在销轴上的可将锁舌固定板卡住定位的定位挡板,锁舌固定板的后端安装有可将锁舌弹出的弹簧;定位挡板的上方安装有可将其吸起的电磁铁,在外壳内安装有线路板,线路板上安装有与电磁铁连接的密码电路,在外壳的两侧安装有与密码电路连接的密码盘。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双舌同时锁门与单舌关门结构,即平时只用碰舌关门,球形把手开门,锁门时锁舌弹出并挡住碰舌,使其不能后缩而起到双保险作用;门锁在门扇内隐形安装,控制电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完全安装在锁体内,并具有保护报警等功能,因而本技术操作方便,使用灵活,保密度高,保险性能好,特别适合宾馆、办公室、家庭等场所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部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形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在附图给出的实施例中,扣合在一起的底板(5)和上盖(4)通过螺柱(16)(18)连接构成锁体外壳,外壳的一端固定有一块用于安装锁体的法兰板(1),法兰板(1)上的两个孔内分别安装有碰舌(2)和锁舌(3),且碰舌(2)在锁舌(3)的上方。碰舌(2)和锁舌(3)分别固定在碰舌固定板(15)和锁舌固定板(27)上,上述两固定板(15)(27)上各带有一长形孔,分别通过固定在底板(5)上的定位销(14)(26)活动安装在外壳内,且上述两固定板(15)(27)的后端分别安装有可推动其向前运动的压簧(9)(25),锁舌固定板(27)的前端向上延伸至碰舌(2)的后面。外壳的两侧有安装在同一转轴(10)上的两个球形把手(6),转轴(10)上安装有可拨动碰舌固定板(15)回缩的拨叉(13),拨叉(13)的下方有一个确定其复位位置的定位销(11)。在锁舌固定板(27)的后端有后端铰接在销轴(23)上的定位挡板(20),定位挡板(20)上带有卡口槽(24),可将锁舌固定板(27)的后端卡住定位。在定位挡板(20)的上方安装有可将其向上吸合的电磁铁(12)。外壳内还有固定在螺柱(18)上的线路板(21),线路板(21)上安装有控制电磁铁(12)动作的密码电路,该密码电路均集中在一个密码电路块(19)内。在外壳的两侧安装有并联的两个密码盘(7),密码盘(7)采用12位标准键盘,安装在一个带盖(8)的盒体内。密码盘(7)与密码电路通过固定在线路板(21)上的插头座(2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密码电路包括一控制集成电路IC,该控制集成电路IC采用TWH9103集成块,密码盘(7)分别与集成块TWH9103的5、6、7、8脚及10、11脚连接。在集成块TWH9103的17脚上连接有二极管D4以及与D4连接的三极管BG1,在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上连接有另一三极管BG2,电磁铁(12)连接在BG1的放射极和BG2的集电极之间;在集成块TWH9103的15脚上连接有三极管BG3,该三极管BG3的集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错码保护的继电器J;在集成块TWH9103的14脚上连接有蜂鸣器,在其13脚上连接有编码控制开关K1,在其5脚与三极管BG1基极间连接有锁门控制开关K2。锁门控制开关K2安装在锁舌固定板(27)的后方并由其压合,二者间还装有用于压合时起缓冲作用的弹簧(28)。在碰舌(2)上方有开在法兰板(1)上的小孔(17),编码控制开关K1安装在锁体外壳内与该小孔位置对应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设置密码,操作时从小孔(17)按下编码控制开关K1,通过密码盘(7)上的按键输入密码,然后按“*”键,将开关K1释放,密码即被送入集成块IC内贮存作为开锁操作的比较码。开锁时,只需按密码盘(7)上的“*”、“O”或“#”键的任一个,锁舌(3)即弹出将门锁住,其原理是门未锁时锁舌固定板(27)卡在定位挡板(20)上的卡口槽(24)后部,并将锁门控制开关K2闭合,此时按“*”、“O”或“#”键中的任一个,三极管BG2导通,使电磁铁通电而吸合,带动定位挡板(20)向上运动,使锁舌固定板(27)从卡口槽(24)后部脱开,在弹簧(25)的作用下锁舌(3)弹出锁体。此时锁舌固定板(27)将锁门控制开关K2释放,锁门信号断开,三极管BG1在电阻R4的作用下截止,电磁铁(12)断电,定位挡板(20)在自重作用下落下,使锁舌固定板(27)卡住在卡口槽(24)的前部,锁舌(3)不能后退,同时,锁舌固定板(27)向上延伸的部分将碰舌(2)挡住使其不能后退,形成双保险。开锁时,先输入密码,然后按密码盘(7)上的“#”键,转动球形把手(6)即可,其原理是当输入密码并按“#”键后,集成块TWH09103的17脚输出2秒钟开锁信号,经二极管D1加到三极管BG1基极使BG1及三极管BG2导通,电磁铁(12)通电吸合,带动定位挡板(20)向上运动,使锁舌固定板(27)与卡口槽(24)前部脱开,然后转动球形把手(6),拨叉(13)拨动碰舌(2)后退,碰舌(2)又推动锁舌固定板(27)连同锁舌(3)后退,2秒钟后,电磁铁(12)断电,定位挡板(20)落下,锁舌固定板(27)后端卡在卡口槽(24)的后部,实现开锁。此时锁门控制开关K2在锁舌固定板(27)的作用下压合,为下一次锁门作好准备。此后,碰舌(2)在弹簧(9)的作用下仍被弹出,可用于平时关门,只要转动球形把手(6)即可方便地开门。本技术的电路部分还具有错码报警及自动保护功能,当输入错码按“#”键,蜂鸣器发出2秒钟音响信号提醒操作人注意,当第三次输入错码,密码电路即认为是在破码,同时输出两路信号,一路由集成块TWH9103的14脚发出,控制蜂鸣器发出时间为1分钟的音响报警信号;另一路由集成块TWH9103的15脚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电子密码锁,具有由底板(5)和上盖(4)构成的锁体外壳,外壳的一端固定有法兰板(1),法兰板(1)上的两个孔内分别安装有锁舌(3)和碰舌(2),外壳的两侧安装有球形把手(6),其特征在于:碰舌(2)和锁舌(3)分别固定在碰舌固定板(15)和锁舌固定板(27)上,上述两固定板上各带有一长形孔,分别通过固定在底板(5)上的定位销(14)(26)活动安装在锁体外壳内;在球形把手(6)的转轴(10)上安装有可拨动碰舌固定板回缩的拨叉(13),碰舌固定板(15)的后端安装有可使其复位的弹簧(9);在锁舌固定板(27)的后方有后端铰接在销轴(23)上的可将锁舌固定板(27)卡住定位的定位挡板(20),锁舌固定板(27)的后端也安装有弹簧;定位挡板(20)的上方安装有电磁铁(12),外壳内安装有线路板(21),线路板(21)上安装有控制电磁铁动作的密码电路,在外壳的两侧安装有与密码电路连接的密码盘(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成
申请(专利权)人:孙瑞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