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振贤专利>正文

直推式弹子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97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套筒内前后依次设有圆柱形的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节,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及其可窜节的弹子;其中,游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可控转动,后锁节和定位节中的弹子后端受一弹簧的作用,所述的锁舌与后锁节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筒外。所述游位节的弹子孔的前端口收小于弹子孔的直径,各弹子孔中弹子的长短一致并与弹子孔的长度相等,游位节内的弹子孔即是钥匙孔。该锁芯密匙量大,具备阻断技术或者强力盗开路径的弹子孔游位功能,钥匙与前端弹子的磨损少,更经久耐用,钥匙可便捷地改变密匙,防止外人偷配。适用于各种防盗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尤其是双控防盗弹子锁芯。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机械双控密码锁是传统的有匙弹子技术和无匙密码技术的简 单组合。传统的弹子锁技术是利用锁芯内的弹子来锁定锁芯中包括锁舌构件的转动,通过钥匙侧面的匙齿推动弹子及转动钥匙,控制锁的开与关;其钥匙密 匙少,自设密匙难,钥匙和弹子磨损快,弹子短小,互开率髙,容易被强力或 者技术盗开;而无匙密码技术是利用锁体外露的密码键推动内部机关逐步开锁, 锁体体积大,识记密码多,操作繁瑣,性能单一。此类机械双控密码锁的缺点 是密匙量小、钥匙磨损快、保密性差、功能少,变换密匙过程繁瑣,不实用, 无法实现人们对机械锁具高安全性、高实用性的美好期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能够克服现有的机械钥匙、 密码键双控密码锁的密匙量小、钥匙磨损快、保密性差、功能少,不实用等不 足,而且具备阻断技术性和强力性盗开功能,钥匙和弹子少磨耐用,配匙量少, 功能多,操作更简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外套简内前后依次设有圆4主形的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 节,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及其可窜节的弹子;其 中,游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可控转动,后锁节和定位节中的弹子后端受一弹 簧的作用,所述的锁舌与后锁节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简外。所述游位节的弹子孔的前端口收小于弹子孔的直径,各弹子孔中弹子的长 短一致并与弹子孔的长度相等,游位节内的弹子孔即是钥匙孔。所述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节内的弹子孔和弹子的数量相等,其数量等于或多于游位节内的弹子孔数,并以中心线为圆心呈圆形排列,所有前、后锁节 和定位节内的弹子孔均能两两对接相通,孔内弹子可跨节移动,前锁节、后锁 节各由其后一节内的锁定弹子锁定,定位节与所述的外套简卡固定联接。 所述前锁节、后锁节、定位节内各弹子的长度可相等或不相等。 以上结构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钥匙是一组与游位节上的弹子孔相对应的 推杆,各推杆的长度与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内各对应弹子孔内弹子的总长 度相应。钥匙插入匙孔后,使后锁节和定位节之间无弹子相卡,钥匙能带动游 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及其与后锁节固定连接的锁舌转动,开锁;闭锁时,在 弹簧的作用下,后锁节内的锁定弹子伸入前锁节内的相应弹子孔内,定位节内 的锁定弹子伸入后锁节内的相应弹子孔内,此时除了游位节,其余各锁节均不 能转动。当外人企图技术盗开时,将面临二三层次的密码选择,而且须准确猜 定钥匙上各推杆的长短、间隔以及精确把握钥匙每一层次的插入深度,或者当 以非法方式作技术或者强力盗开时,将受到游位节或者前锁节的游位遮掩而不 能完成盗开,达到高安全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目的。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钥匙以0.2mm推度为一密匙,可有20mm的插入深度。实用密匙总量最 多可达到万亿次级以上。2、 具备阻断技术或者强力盗开路径的弹子孔游位功能。3、 一把钥匙即可使用于几把内置不同的锁芯,减少佩匙量。4、 钥匙与前端弹子的磨损少,更经久耐用。5、 钥匙可便捷地改变密匙,防止外人偷配。6、 插入或者拔出钥匙时更顺手。7、 在不变换内置结构的情况下即可随时选择双控或者单控,不用密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l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附图说明图1中游位节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前锁节6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前锁节6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后锁节23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后锁节23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定位节20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定位节20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弹子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IO是图1中外套简1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外套简1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后锁节38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后锁节38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内套筒35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内套简35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前锁节3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例的图l中,外套简l,游位节4,游位节弹子孔2及其前孔口 5,游位节弹子3,前锁节6,前锁节弹子7,后锁节23,后锁节弹子9,后锁节 弹子弹簧12,定位节20,定位节弹子13,定位节弹子弹簧19,锁体安装板或 外壳16,安装螺钉17。在图l所示实例中,在外套简l内,游位节4、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 位节20从前后或从左到右依次相接。其中,外套简1的结构参见图10和11的 外套简1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外套简1的前端面上设有某种刻度、数 码、色彩或者图案等标识符号32,属于一种密码,只有锁的主人才知道,与其 内侧的游位节4前面上对应的刻度27配合使用,参见图2的游位节4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外套简1的前端口 31收小于简内径,形成一收口台阶,与游位节4上的柱形台阶28相套配合,定位游位节4,并使游位节4能够转动,其前平面 与外套简1的前平面相平。外套筒1在与其内的后锁节23对应的简壁上设有一 长方形透孔33,让在后锁节23 —侧引出的锁舌10穿出,并有锁舌10转动的空 间。在外套筒1的底端或后端外对称的两侧设有定位安装耳14,其中设有螺孔 15,通过螺钉17与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固定联接。在外套筒1的后端口上设 有两侧对称的定位卡口 34,用于与定位节20后端外两侧对称的凸卡块29配合, 固定定位节20,使其不能转动,参见图7、 8的定位节20的前、后视立体结构 示意图。图1结合图2来看,在阶梯柱体的游位节4中,设有同圆周和圆心并 对称的六个弹子透孔2,其内设有直柱体的弹子3,该弹子孔2的前端口5收小 于孔2的直径,防止其中的弹子3从前端口5窜出;游位节4前端的圆形台阶 28与外套筒1的前端口 31台阶配合,定位游位节4;游位节4前端面上的刻度 27与外套筒1的前端面上设有某种刻度、数码、色彩或者图案等标识符号32配 合,定位游位节4中的弹子孔2与前锁节6中弹子孔8的对应关系。图1结合 图3和图4前锁节6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来看,前锁节6为圆柱体,其 中设有同圆周和圃心均布的若干个弹子透孔8,每个孔8都可与游位节4中的各 弹子孔2相对应;弹子孔8的前端为圆形孔,后端为设有各不同方位的凸槽26 的圆孔,在孔8内设有左大右小的阶梯柱状弹子7,该弹子7在各个孔中的长度 可不同,与钥匙相配合。弹子7若短于孔8长度的,设有凸槽的后端则被后面 后锁节23中带有凹槽的弹子9窜入,弹子9上的凹槽与孔8右端的相应凸槽配 合,凹凸槽的配合有灵活的窜动可靠性。弹子9的结构参见图9中弹子9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由图9可知,弹子9为左大右小的阶梯柱状弹子,在大阶梯柱 上设有凹槽30与带有凸槽的前锁节6弹子孔8和后锁节23弹子孔11配合,使 弹子9能灵活稳定窜动。窜入弹子孔8的弹子9可锁定前锁节6与后锁节23之 间不能相对转动,但是受钥匙的控制。后锁节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外套筒(1)内前后依次设有圆柱形的游位节(4)、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2、8、11、18)及其可窜节的弹子 (3、7、9、13、25);其中,游位节(4)内的弹子孔(2)即是钥匙孔,其数量等于或者多于钥匙推杆数,游位节(4)、前锁节(6)和后锁节(23)可控转动,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中的弹子(9、13、21、25)后端受一弹簧(12、19)的作用;所述的锁舌(10)与后锁节(23)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筒(1)外;所述的外套筒(1)与其后面的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固定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振贤
申请(专利权)人:钟振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