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包括长筒形的管箱,管箱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和管板,管箱上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管程流体出口和管程流体进口,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端设置有一汇流盘,所述换热管均与汇流盘一体连接,所述汇流盘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总管,总管穿过管板并与管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汇流盘和管板之间紧贴并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壳程流体泄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程和壳程中,流过不同温度的流体,通过热交换完成换热。其本身是在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食品等行业普遍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普通的管板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热流和冷流在壳体内传输,充分接触进行换热;但是由于热流和冷流介质的限制,其内部存在的杂质颗粒在换热过程中,遭遇较大的温差变化,大部分的杂质颗粒容易富集在热传导的管板或者管壁上,这样不仅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装置清洗和维护起来很不方便,费时费力,长时间使用后,换热器壳体会因为内部固体杂质富集过多而报废。公告号为CN2073657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维变空间变结构双管程双管板换热器,包括筒体和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管程流体进口,另一端设有管程流体出口,所述筒体两端内壁均设有与筒体密闭的内管板和外管板,所述内管板与所述筒体内壁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两端分别设有壳程流体出口和壳程流体进口。本技术采用三维变形HP管,比圆形光管管程截面积可减少40~60%,使得壳层空间变大,管外壳程获取平稳的流动的空间;三维变形HP管强化了冷热流体的热交换,提升换热效率20%~40%;本技术的中间介质采用液态金属,具有远高于水、空气及许多非金属介质的热导率,可实现更加高效的热量输运,保证装置长期稳定地运行。这种双管板换热器存在以下不足:多根换热管从管板中穿过并且需要密封连接,无疑增加了壳程流体泄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其能够降低壳程流体泄漏的可能性。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包括长筒形的管箱,管箱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和管板,管箱上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管程流体出口和管程流体进口,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端设置有一汇流盘,所述换热管均与汇流盘一体连接,所述汇流盘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总管,总管穿过管板并与管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汇流盘和管板之间紧贴并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汇流盘和管板之间设置有防腐蚀的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管箱内设置有折流板,换热管上设置有折流片。进一步的,所述管板包括内管板和外管板,所述外管板和内管板之间为真空段。进一步的,所述真空段的管箱为玻璃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内管板靠近外管板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为泡沫隔热板。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将所有的换热管一体连接在汇流盘上,然后通过一根总管和管板连接,从而减少了换热管和管板之间的连接部分,而只需要保证管板和总管之间的密封就可以减少漏液的可能;2、换热管上设置的逆向的折流片能够提高壳程流体在管箱内的扰动,以此来提高其与换热管的接触几率,提高换热效果;3、真空段的玻璃便于观测是否发生泄漏,以便及时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箱;101、壳程流体进口;102、壳程流体出口;103、管程流体进口;104、管程流体出口;11、换热管;12、管板;121、外管板;122、内管板;123、隔热层;13、折流片;14、折流板;15、隔板;2、汇流盘;21、总管;22、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长筒形的管箱1,管箱1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11和管板12,管箱1上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101、壳程流体出口102、管程流体出口104和管程流体进口103,换热管11和管板12的连接端设置有一汇流盘2,所述换热管11均与汇流盘2一体连接,所述汇流盘2远离换热管11的一端设置有总管21,总管21穿过管板12并与管板12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汇流盘2和管板12之间紧贴并密封连接。汇流盘2和管板12之间设置有防腐蚀的密封垫22。密封垫22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管箱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板15,将管箱分为上下两部分,并将换热管11的进出口分隔开。管箱1内设置有折流板14,换热管上设置有折流片13。管板12包括内管板122和外管板121,所述外管板121和内管板122之间为真空段。真空段的管箱1为玻璃材质。内管板122靠近外管板121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123,减少能量损耗。隔热层123选用泡沫隔热板。具体实施说明:将所有的换热管11一体连接在汇流盘2上,然后通过一根总管21和管板12连接,从而减少了换热管11和管板12之间的连接部分,而只需要保证管板12和总管21之间的密封就可以减少漏液的可能。换热管11上设置的逆向的折流片13能够提高壳程流体在管箱1内的扰动,以此来提高其与换热管11的接触几率,提高换热效果。真空段的玻璃便于观测是否发生泄漏,以便及时维修。壳程流体从隔板15下方的壳程流体进口101进入到管箱1内并向右移动,而处于隔板15下方的管程流体刚好向右流动,然后从管程流体出口104流出,从而在隔板15的下方,管程流体和壳体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实现对流,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理,隔板15上方的壳程流体和管程流体的流动方向亦相反,提高换热效率。并且,隔板15下方的管程流体是从隔板上方流过且已经经过一个换热过程的流体,其能够交换的能量已经降低,但是依然残留有可以交换的能量,因此,将其与刚进入管箱1的壳程流体进行对流,从而对壳程流体进行预换热,充分利用管程流体剩余的能量。而从隔板15上方将要出去的壳程流体,利用刚进入换热管11的管程流体与其对流,进一步换热,从而实现对管程流体能量的充分利用。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上面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包括长筒形的管箱,管箱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和管板,管箱上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管程流体出口和管程流体进口,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端设置有一汇流盘,所述换热管均与汇流盘一体连接,所述汇流盘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总管,总管穿过管板并与管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汇流盘和管板之间紧贴并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包括长筒形的管箱,管箱内设置有U型的换热管和管板,管箱上设置有壳程流体进口、壳程流体出口、管程流体出口和管程流体进口,其特征在于:换热管和管板的连接端设置有一汇流盘,所述换热管均与汇流盘一体连接,所述汇流盘远离换热管的一端设置有总管,总管穿过管板并与管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汇流盘和管板之间紧贴并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泄漏双管板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汇流盘和管板之间设置有防腐蚀的密封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企鸿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