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70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供气送风通路;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内向室外排风的排气送风通路;对流动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的过滤器;对流动在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流量进行调整的风量调整结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风量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面的附近,其中:所述同一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及所述风量调整结构的检修开口。本公开可以从为了检查换气装置而在天花板上设置的一个开口检查风量调整机构,或,能够缩小开口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气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公开的换气装置,已知将外气净化导入室内、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图1为传统技术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技术公开的换气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上设置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回风口KH;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的排风口KP;吸入外气的新风口KX;将外气排出室内的进风口KJ;连通新风口和进风口的供气送风通路20;连通回风口和排风口的排气送风通路30;设置于供气送风通路中,用于净化供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的净化装置40';形成供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气流的供气用风扇电机74;形成排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气流的排气用风扇电机75;设置于回风口的回风风口91;设置于回风风口,用于调整排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流量的风量调整机构50。传统技术公开的换气装置,存在随着使用净化外气的净化装置会发生堵塞,导致导入室内的供气量减少的现象。为了使导入室内的供气量和排出室外的排气量达到平衡,需要购买风量调整机构50,安装在回风风口91上。但是,这种结构,将换气装置安装在天花板里侧的状态下,即,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状态下,为了能够检查风量调整机构50,除了在天花板上设置用于维修换气装置的第一开口K1以外,需要在与回风口相对的天花板上再设置第二开口K2。即,在天花板上设置两个开口,或,为了能够同时满足换气装置的维修和风量调整机构50的检查,需要将一个开口设置得大一点。但是,设置大开口或设置两个开口,美观上不太理想,并且设置的工作量也会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通过了一种换气装置,减少在天花板上设置的开口数,并且缩小开口面积也能够简单检查风量调整机构。(二)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供气送风通路;从室内向室外排风的排气送风通路;去除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的过滤器;调整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流量的风量调整机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风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面的附近;所述同一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及所述风量调整机构的检修开口;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供气用风扇;形成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排气用风扇;驱动所述供气用风扇和所述排气用风扇的一个电机。(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换气装置将检查过滤器及风量调整机构的检修开口设置在同一面,由此可以得到的有益效果如下,可以从为了检查换气装置而在天花板上设置的一个开口检查风量调整机构,或,能够缩小开口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技术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热交换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换气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供气送风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换气装置中检修开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K1-第一开口;K2-第二开口;10-壳体;11-室外侧板;12-室内侧板;13-第一侧板;14-第二侧板;15-第一隔板;16-第二隔板;KH-回风口;KP-排风口;KX-新风口;-KJ-进风口;QR-热交换腔;QQ-换气腔;QR_1-第一风腔;QR_2-第二风腔;QR_3-第三风腔;QR_4-第四风腔;QQ_G-供气腔;QQ_P-排气腔;A-第一导风孔;B-第二导风孔;20-供气送风通路;30-排气送风通路;40'-净化装置;40-过滤器;50-风量调整机构;60-检修开口;61过滤器用开口;62-素子用开口;63-调整结构用开口;71-供气用风扇;72-排气用风扇;73-电机;73a-整机;73b-轴74-供气用风扇电机;75-排气用风扇电机;80-热交换素子;L1-第一气路;KJ_1-第一进气口;KC_1-第一出气口;L2-第二气路;KJ_2-第二进气口;KC_2-第二出气口;91-回风风口;KWX-维修开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换气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供气送风通路;从室内向室外排风的排气送风通路;去除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的过滤器;调整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流量的风量调整机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风量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面的附近;所述同一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及所述风量调整机构的检修开口。此外,换气装置,包括: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供气用风扇;形成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排气用风扇;驱动所述供气用风扇和所述排气用风扇的一个电机。此外,所述检修开口,包括: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器用开口;能够检查所述风量调整机构的调整结构用开口。此外,换气装置,包括:使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通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素子,热交换素子设置在所述同一面的附近。此外,所述检修开口,包括: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器用开口;能够检查所述风量调整机构的调整结构用开口;能够检查所述热交换素子的素子用开口。此外,所述过滤器用开口、所述素子用开口、所述调整结构用开口中至少两个是同一的开口。此外,所述壳体,包括:设置有连通室外的新风口及排风口的室外侧板;设置有连通室内的回风口及进风口,并且与室外侧板相对的室内侧板;设置于从所述室外侧板至所述室内侧板,并且把所述壳体内部分为换气腔及热交换腔的第一隔板;所述同一面是,形成所述热交换腔,并且与所述第一隔板相对的面。此外,所述同一面的附近,具体指所述热交换腔内。此外,所述风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紧挨所述回风口的下游一侧。此外,正视所述同一面的状态下,所述风量调整机构设置于所述检修开口的靠近所述回风口侧的边缘更接近所述回风口的一侧。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参照图2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换气装置,包括:安装在天花板里侧的壳体10;供气送风通路20;排气送风通路30;过滤器40;风量调整机构50;检修开口60。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与天花板里侧相对的底板(图2的里侧);与底板相对的顶板(图2的外侧);设置于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壳体侧面的室外侧板(图2的上侧)11、室内侧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隔板15;室外侧板11与室内侧板1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3与第二侧板14相对设置。室外侧板11,包括:连通室外的新风口KX和排风口KP。新风口KX是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导入壳体内部的开口。排风口KP是用于将壳体内部的空气排出室外的开口。室内侧板12,包括:连通室内的进风口KJ和回风口KH。进风口KJ是用于将壳体内部的空气排出室内的开口。回风口KH是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导入壳体内部的开口。新风口KX和回风口KH相对设置,并分别设置于室外侧板和室内侧板上靠近第一侧板一侧。排风口KP和进风口KJ相对设置,并分别设置于室外侧板和室内侧板上靠近第二侧板一侧。第一隔板15是:从室内侧板上的进风口及回风口之间至室外侧板上的排风口及吸风口之间设置的板状物;第一隔板15固定于顶板、底板、室外侧板、室内侧板上。第一隔板15将壳体内部分隔为热交换腔QR和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供气送风通路;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内向室外排风的排气送风通路;对流动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的过滤器;对流动在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流量进行调整的风量调整结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风量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面的附近,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及所述风量调整结构的检修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装置,其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供气送风通路;在所述壳体中设置有从室内向室外排风的排气送风通路;对流动在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中所含的去除对象物进行去除的过滤器;对流动在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的空气流量进行调整的风量调整结构,所述过滤器和所述风量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同一面的附近,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面上设置有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及所述风量调整结构的检修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供气用风扇;形成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气流的排气用风扇;驱动所述供气用风扇和所述排气用风扇的一个马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开口包括:能够检查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器用开口;能够检查所述风量调整结构的调整结构用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供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和所述排气送风通路中流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素子,其中,热交换素子设置在所述同一面的附近。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开口,其包括:能够检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