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橡胶制品工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胶粉和再生胶是废旧橡胶制品的再利用,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胶粉是脱硫前的废旧橡胶,再生胶为脱硫后的废旧橡胶,为了环保要求,实行物理脱硫工艺,即双螺杆挤出机脱硫工艺,将发泡剂从双螺杆挤出机加料口加入胶料内,最终形成粒状发泡再生胶料。在一般情况下,使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发孔的物质都可作为发泡剂,物理发泡是一种常见的橡胶发泡工艺,其原理是将发泡剂溶解在高聚合物中,在体系的压力降低或稳定升高时变成气体使高聚合物体积膨胀而沸腾发泡的物质,其优点是不产生分解残渣,不会污染空气或腐蚀加工设备,但需要增加高压发泡下发泡的特殊设备(连续起泡机),对于发泡设备要求特别严格,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也增加了设备费用。发泡橡胶制品工艺流程为,利用连续起泡机进行橡胶发泡——注射或挤出模压成型——硫化——最终制品,工艺繁琐,设备投资大,设备维修费用高。。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5330985B,公开日2018.04.24,专利技术名称:一种一种橡胶材料生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包括合模油缸(1)、上支架(4)、上半模具(5)、下半模具(7)、下支架(9)和支座(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腔增容油缸(2),其中:所述支座(10)、下支架(9)和下半模具(7)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半模具(7)正上方,所述上半模具(5)、上支架(4)和合模油缸(1)的合模油缸活塞杆(11)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油缸(1)和模腔增容油缸(2)均固定于支座(10)的上方;所述下半模具(7)和上半模具(5)模口相对并配合设置,合模后形成的模腔(14)为可增容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包括合模油缸(1)、上支架(4)、上半模具(5)、下半模具(7)、下支架(9)和支座(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腔增容油缸(2),其中:所述支座(10)、下支架(9)和下半模具(7)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半模具(7)正上方,所述上半模具(5)、上支架(4)和合模油缸(1)的合模油缸活塞杆(11)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油缸(1)和模腔增容油缸(2)均固定于支座(10)的上方;所述下半模具(7)和上半模具(5)模口相对并配合设置,合模后形成的模腔(14)为可增容模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增容模腔通过模腔增容油缸(2)的增模腔活塞杆(21)在模腔(14)内上升来实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模腔活塞杆(21)的底部的截面呈倒T形结构,与模腔(14)的内壁间隙配合,底端面边缘处契合橡胶制品(6)的形状;所述模腔(14)几何中心处固定有筒状的膜腔芯(81);所述增模腔活塞杆(21)穿过上支架(4)后连接有模芯(8);所述模芯(8)和膜腔芯(81)间隙配合;所述增模腔活塞杆(21)的底部和模芯(8)分别在模腔(14)和膜腔芯(81)内密封式升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支座(10)上方的上横梁(3),所述模腔增容油缸(2)和合模油缸(1)均支撑于上横梁(3)上,所述增模腔活塞杆(21)和合模油缸活塞杆(11)均穿过上横梁(3)后分别与上支架(4)和模芯(8)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制品模内发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油缸(1)为多个,在模腔增容油缸(2)周围均匀对称分布,并同步运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橡胶制品模内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帆,葛九敢,叶孙勇,强金凤,黎广,赵正,王闯,陶克军,路丽珠,徐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世界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