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乐专利>正文

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65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包括引导筒、与引导筒一体的操作杆、标线器以及扁凿,扁凿包括凿柄和凿头,凿头具有尖锐的工作面,凿柄沿引导筒的内周孔滑动,凿柄为六棱柱结构,引导筒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凿柄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凿柄旋转,凿柄上端连接有砧头,操作杆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滑动的活动筒,操作杆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活动筒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标线器包括引导杆以及设置在引导杆下端的两个刻线凿,刻线凿下端呈尖状,引导杆穿置活动筒上的引导孔、操作杆上的长槽孔,引导孔为由角落部分被设置为圆角的四边形状的通孔,引导杆被配置为与引导孔的形状对应,以防止引导杆旋转,操作安全,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材加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
技术介绍
天然文化石是开采于自然界的石材矿床,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成为一种装饰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质坚硬,色泽鲜明,纹理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抗压、耐磨、耐火、耐寒、耐腐蚀、吸水率低等优点。天然文化石的加工方法,在切割成长方体的的石材表面用铅笔画出截断线,截断线间距即为加工好后文化石的厚度,工人一只手扶着扁凿的凿柄,将扁凿的凿头对准截断线,保证扁凿垂直于石材表面,另一只手握锤敲击凿柄上端,石材被扁凿截断形成自然断面,使石材纹理丰富,风格各异有良好的装饰效果,在生产加工过程,需要事先画好截断线,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来的文化石厚度基本一致,但增加了加工环节,工人一只手扶着扁凿的凿柄,稍不注意,便会被锤子砸到手,容易造成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减少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包括引导筒、与引导筒一体的操作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其特征是:包括引导筒(1)、与引导筒(1)一体的操作杆(2)、标线器(3)以及扁凿(4),所述操作杆(2)垂直于所述引导筒(1),所述扁凿(4)包括凿柄(41)和凿头(42),所述凿头(42)具有尖锐的工作面,所述凿柄(41)沿所述引导筒(1)的内周孔滑动,所述凿柄(41)为六棱柱结构,所述引导筒(1)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所述凿柄(41)的形状对应,以防止所述凿柄(41)旋转,所述凿柄(41)上端连接有砧头(5),所述操作杆(2)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2)滑动的活动筒(6),所述操作杆(2)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21),所述活动筒(6)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6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材自然面加工工具,其特征是:包括引导筒(1)、与引导筒(1)一体的操作杆(2)、标线器(3)以及扁凿(4),所述操作杆(2)垂直于所述引导筒(1),所述扁凿(4)包括凿柄(41)和凿头(42),所述凿头(42)具有尖锐的工作面,所述凿柄(41)沿所述引导筒(1)的内周孔滑动,所述凿柄(41)为六棱柱结构,所述引导筒(1)的内周孔被配置为与所述凿柄(41)的形状对应,以防止所述凿柄(41)旋转,所述凿柄(41)上端连接有砧头(5),所述操作杆(2)上套置有可沿操作杆(2)滑动的活动筒(6),所述操作杆(2)上竖向开设有长槽孔(21),所述活动筒(6)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引导孔(61),所述标线器(3)包括引导杆(31)以及设置在引导杆(31)下端的两个刻线凿(32),刻线凿(32)下端呈尖状,所述引导杆(31)穿置活动筒(6)上的引导孔(61)、操作杆(2)上的长槽孔(21),所述引导孔(61)为由角落部分被设置为圆角的四边形状的通孔,所述引导杆(31)被配置为与所述引导孔(61)的形状对应,以防止所述引导杆(31)旋转,所述引导杆(31)的两侧面与所述长槽孔(21)的两侧壁精密滑动配合,所述引导杆(31)上套置有弹簧(7),所述引导杆(31)上设置有销孔,固定销(33)穿设在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乐
申请(专利权)人:卢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