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498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9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取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毛坯;二、粗车,确保圆柱状毛坯的外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或确保圆筒状的毛坯的外管壁和内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在毛坯的上端部车出一段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的锥体锥体的顶部车平,锥体的外侧表面形成一圈待堆焊表面;三、在磁粉检测合格后的待堆焊表面上堆焊过渡堆焊层,过渡堆焊层堆焊完毕后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四、将过渡堆焊层的厚度车至设计值堆焊面层;五、对面层渗透检测合格的毛坯进一步粗车;六、按补强管设计值精加工形成补强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有效避免因焊接应力导致接管段产生变形,大大提高堆焊质量,更大大提高补强管的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容器的制作工艺
,具体涉及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压力容器上需要设置补强管,补强管的一端管壁厚度大、另一端管壁厚度小,补强管管壁厚度大的一端称之为补强段,补强段用于与压力容器的壳体焊接,补强管管壁厚度小的一端称之为接管段,接管段用于与设备接管焊接固定。由于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压力容器上的设备接管的材质与补强管的材质不同,则需要在补强管的接管段的管端先堆焊一层过渡堆焊层,然后再焊接一层面层,面层的材质与设备接管相同。然而由于补强管接管段的管壁厚度小,因此堆焊十分麻烦,不仅堆焊质量无法保证,而且会导致补强管的接管段变形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其能能有效防止补强管变形,有效提高补强管的堆焊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取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毛坯;二、对毛坯的轮廓进行粗车,确保圆柱状毛坯的外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或确保圆筒状的毛坯的外管壁和内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在毛坯的上端部车出一段直径由上至下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取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毛坯;二、对毛坯的轮廓进行粗车,确保圆柱状毛坯的外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或确保圆筒状的毛坯的外管壁和内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在毛坯的上端部车出一段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的锥体,锥体与毛坯同轴心,锥体的顶部车平,锥体的外侧表面形成一圈待堆焊表面,对待堆焊表面进行磁粉检测;三、在磁粉检测合格后的待堆焊表面上堆焊过渡堆焊层,过渡堆焊层堆焊完毕后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四、对完成了消应力热处理后的过渡堆焊层进行车加工,将过渡堆焊层的厚度车至设计值,然后在上面堆焊面层,面层进行渗透检测;五、面层渗透检测合格后的毛坯进一步粗车,车出补...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取圆柱状或圆筒状的毛坯;二、对毛坯的轮廓进行粗车,确保圆柱状毛坯的外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或确保圆筒状的毛坯的外管壁和内管壁与上、下端面垂直,在毛坯的上端部车出一段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大的锥体,锥体与毛坯同轴心,锥体的顶部车平,锥体的外侧表面形成一圈待堆焊表面,对待堆焊表面进行磁粉检测;三、在磁粉检测合格后的待堆焊表面上堆焊过渡堆焊层,过渡堆焊层堆焊完毕后进行消应力热处理;四、对完成了消应力热处理后的过渡堆焊层进行车加工,将过渡堆焊层的厚度车至设计值,然后在上面堆焊面层,面层进行渗透检测;五、面层渗透检测合格后的毛坯进一步粗车,车出补强段的外管壁、接管段的外管壁、补强段与接管段之间过渡的锥面,补强段与接管段的内管径和外管径都预留1mm的精加工余量;六、按补强管设计值精加工形成补强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容器上的补强管的制作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玉超朱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