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28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包括隧道底板、海床,所述隧道底板设置于海床顶部,所述隧道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海底隧道,所述海底隧道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且所述加固环的数目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海底隧道上的前端与后端位置,所述加固环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海底隧道内部设有横向支架框,所述横向支架框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底端固定连接在隧道底板顶部,所述加固环外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隧道底板底部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预埋底座,整体结构结构合理,方便施工,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属于海底隧道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工程中已实施的海底隧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距离海底面有一定深度的岩石或土体中挖孔衬砌构造成海底隧道,该种形式的海底隧道施工期限长,施工难度高,工程造价高,固定不牢固,另一种是位于海床表层或浅层土中的分段预制连接结构,对于该种方法,为了克服浮力,一是将隧道结构断面建造的非常庞大,靠结构重量来平衡上浮力,这样就增加了工程材料费用,二是在海底挖槽埋置,靠结构重量和结构上的埋土重量来平衡上浮力,这样就增加了工程施工费用,特别是在较深的海底挖槽填埋和埋填土的施工费特别高,同时施工期限加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结构合理,方便施工,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包括隧道底板、海床,所述隧道底板设置于海床顶部,所述隧道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海底隧道,所述海底隧道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且所述加固环的数目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海底隧道上的前端与后端位置,所述加固环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海底隧道内部设有横向支架框,所述横向支架框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架,所述竖向支架底端固定连接在隧道底板顶部,所述加固环外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第一加强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所述隧道底板底部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预埋底座,所述预埋底座左右两端均设有预埋杆,所述预埋杆与固定支座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所述预埋底座左右两端均设有凹槽。进一步而言,所述海底隧道由钢筋骨架、混泥土混合构成,所述海底隧道呈拱形设置。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加强杆贯穿隧道底板伸入海床内。进一步而言,所述横向支架框由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之间。进一步而言,所述预埋底座设置为工字型结构。进一步而言,所述隧道底板上设有通孔。本技术有益效果: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在使用时首先将预埋底座、预埋杆、固定支座预埋在海床内,海底隧道通过内部设置的横向支架框以及竖向支架提供支撑,提高了海底隧道的强度,通过加固环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杆提高了海底隧道的施工稳定性,可以将海底隧道固定在海床上,通过第二加强杆将固定支座与预埋杆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沉管式海底隧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预埋底座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横向支架框结构图。图中标号:1、隧道底板;2、海底隧道;3、加固环;4、横向支架框;5、竖向支架;6、第一加强杆;7、海床;8、固定支座;9、预埋杆;10、预埋底座;11、第二加强杆;12、连接块;13、连接板;14、凹槽;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包括隧道底板1、海床7,所述隧道底板1设置于海床7顶部,所述隧道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海底隧道2,所述海底隧道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3,且所述加固环3的数目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海底隧道2上的前端与后端位置,所述加固环3之间设有连接板13,所述海底隧道2内部设有横向支架框4,所述横向支架框4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架5,所述竖向支架5底端固定连接在隧道底板1顶部,海底隧道2通过内部设置的横向支架框4以及竖向支架5提供支撑,提高了海底隧道2的强度,所述加固环3外侧设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6,通过加固环3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杆6提高了海底隧道2的施工稳定性,可以将海底隧道2进一步固定在海床7上,所述第一加强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8,所述隧道底板1底部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预埋底座10,所述预埋底座10左右两端均设有预埋杆9,所述预埋杆9与固定支座8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11,通过第二加强杆11将固定支座8与预埋杆9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沉管式海底隧道的使用寿命,所述预埋底座10左右两端均设有凹槽14,便于实现预埋底座10的位置固定。更具体而言,所述海底隧道2由钢筋骨架、混泥土混合构成,所述海底隧道2呈拱形设置,所述第一加强杆6贯穿隧道底板1伸入海床7内,所述横向支架框4由第一连接杆15、第二连接杆16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杆16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5之间,所述预埋底座10设置为工字型结构,所述隧道底板1上设有通孔。本技术改进于: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在使用时首先将预埋底座10、预埋杆9、固定支座8预埋在海床7内,海底隧道2通过内部设置的横向支架框4以及竖向支架5提供支撑,提高了海底隧道2的强度,通过加固环3上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杆6提高了海底隧道2的施工稳定性,可以将海底隧道2进一步固定在海床7上,通过第二加强杆11将固定支座8与预埋杆9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沉管式海底隧道的使用寿命。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包括隧道底板(1)、海床(7),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1)设置于海床(7)顶部,所述隧道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海底隧道(2),所述海底隧道(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3),且所述加固环(3)的数目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海底隧道(2)上的前端与后端位置,所述加固环(3)之间设有连接板(13),所述海底隧道(2)内部设有横向支架框(4),所述横向支架框(4)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架(5),所述竖向支架(5)底端固定连接在隧道底板(1)顶部,所述加固环(3)外侧设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6),所述第一加强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8),所述隧道底板(1)底部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预埋底座(10),所述预埋底座(10)左右两端均设有预埋杆(9),所述预埋杆(9)与固定支座(8)之间设有第二加强杆(11),所述预埋底座(10)左右两端均设有凹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沉管式海底隧道,包括隧道底板(1)、海床(7),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底板(1)设置于海床(7)顶部,所述隧道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海底隧道(2),所述海底隧道(2)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环(3),且所述加固环(3)的数目设置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海底隧道(2)上的前端与后端位置,所述加固环(3)之间设有连接板(13),所述海底隧道(2)内部设有横向支架框(4),所述横向支架框(4)底部固定连接有竖向支架(5),所述竖向支架(5)底端固定连接在隧道底板(1)顶部,所述加固环(3)外侧设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6),所述第一加强杆(6)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支座(8),所述隧道底板(1)底部中间位置还固定连接有预埋底座(10),所述预埋底座(10)左右两端均设有预埋杆(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宏夏兰强沐波冯森郭智超李华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