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428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包括:负载组件、驱动组件、机架、激振组件、马达组件、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上板与驱动下板;驱动上板与驱动下板通过弹簧一夹紧机架板,通过弹簧三夹紧负载连接板;机架包括弹簧上支座、机架板、弹簧下支座和减振支腿;弹簧上支座与弹簧下支座通过弹簧二夹紧负载连接板;激振组件固定在驱动下板下方,在所述马达组件的带动下产生激振力。本申请对地基要求较低且消耗能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
本申请涉及物料混合
,尤其涉及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装置已广泛应用于混合、分散、测试等行业,但目前使用的振动装置大多为一自由度振动,其对地基要求较高,设备质量较大,振动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自由度振动对地基要求高、设备质量大、振动能耗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组件(1)、驱动组件(2)、机架(3)、激振组件(4)、马达组件(5)、弹簧一(7)、弹簧二(8)、弹簧三(9);所述负载组件(1)包括负载连接板(101)和负载(102),所述负载连接板(101)固定于负载(102)下方;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上板(201)和与所述驱动上板(201)连接的驱动下板(203);驱动上板(201)与驱动下板(203)通过弹簧一(7)夹紧机架板(302),通过弹簧三(9)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机架(3)包括弹簧上支座(301)、机架板(302)、弹簧下支座(303)和减振支腿(304);所述弹簧上支座(301)固定在机架板(302)上方,弹簧下支座(303)固定在机架板(302)下方,减振支腿(304)固定在弹簧下支座(303)下方,弹簧上支座(301)与弹簧下支座(303)通过弹簧二(8)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激振组件(4)固定在驱动下板(203)下方,在所述马达组件(5)的带动下产生激振力。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利用二自由度系统共振,设备运行时两质量块运动相反,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内部抵消,不产生对地面的作用力,对地基要求较低,且设备运行在共振状态时所消耗的能量最小,加速度最大。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二自由度共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二自由度共振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激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马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受力示意图;其中,1、负载组件,2、驱动组件,3、机架,4、激振组件,5、马达组件,6、底座,7、弹簧一,8、弹簧二,9、弹簧三,101、负载连接板,102、负载,201、驱动上板,202、驱动连接杆,203、驱动下板,301、弹簧上支座,302、机架板,303、弹簧下支座,304、减振支腿,401、激振座板,402、激振轴,403、偏心块,404、激振外罩,501、联轴器,502、伺服电机,503、电机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下面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二自由度共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可以包括:负载组件1、驱动组件2、机架3、激振组件4、马达组件5、弹簧一7、弹簧二8、弹簧三9;所述负载组件1包括负载连接板101和负载102,所述负载连接板101固定于负载102下方;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上板201和与所述驱动上板201连接的驱动下板203;驱动上板201与驱动下板203通过弹簧一7夹紧机架板302,通过弹簧三9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机架3包括弹簧上支座301、机架板302、弹簧下支座303和减振支腿304;所述弹簧上支座301固定在机架板302上方,弹簧下支座303固定在机架板302下方,减振支腿304固定在弹簧下支座303下方,弹簧上支座301与弹簧下支座303通过弹簧二8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激振组件4固定在驱动下板203下方,在所述马达组件的带动下产生激振力。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利用二自由度系统共振,设备运行时两质量块运动相反,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内部抵消,不产生对地面的作用力,对地基要求较低,且设备运行在共振状态时所消耗的能量最小,加速度最大。实施中,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底座(6);所述机架(3)、马达组件(5)固定于所述底座(6)上。实施中,所述激振组件(4)可以包括激振座板(401)、激振轴(402)、偏心块(403)和激振外罩(404),所述偏心块(403)套设于激振轴(402)外表面并位于激振座板(401)与激振外罩(404)形成的空间内。实施中,所述马达组件可以包括联轴器(501)、伺服电机(502)和电机支座(503);所述联轴器(501)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50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激振轴(402)相连;所述伺服电机(502)旋转带动所述偏心块(403)旋转产生激振力。实施中,所述驱动组件(2)进一步包括:驱动连接杆(202);所述驱动上板(201)通过所述驱动连接杆(202)与所述驱动下板(203)相连接。实施中,所述负载连接板(101)可以设有供驱动连接杆(202)穿过的孔,所述驱动连接杆(202)穿过所述负载连接板(101)上的通孔。实施中,所述负载连接板101上、下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二8和弹簧三9的凹部。实施中,所述负载连接板101上、下表面的凹部可以两两对应设置。实施中,所述驱动上板201下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一7和弹簧三9的凹部,所述驱动下板203上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一7和弹簧三9的凹部。实施中,所述驱动上板201下表面的凹部与所述驱动下板203上表面的凹部可以两两对应设置。实施中,所述弹簧上支座301下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一7的凹部,所述弹簧下支座303上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一7的凹部。实施中,所述机架板302上、下表面可以设有用于限位弹簧一7的凹部。实施中,负载组件1与驱动组件2运动方向完全相反,产生的作用力相互抵消,装置对地面的作用力为零。实施中,所述偏心块403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个。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二自由度共振装置的工作过程:马达组件5通过联轴器501带动偏心块403旋转,偏心块403两两一组以相同速度相反运动,只产生竖直方向的激振力,带动驱动组件2和负载组件1作受迫振动。当共振装置的振动频率到达第二阶固有频率时,系统产生共振效应,此时系统的振幅和加速度急剧变大,系统所需的能量最小。而负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2的运动方向刚好相反,产生的作用力相互抵消。根据振动理论,单个质体有阻尼受迫振动方程ma+cv+kx=F,其中,F为激振力,mi、ci、ki分别为各单元的质量、阻尼系数、刚度。从图8所示系统的受力图,得到二自由度系统在外加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强迫振动运动方程为:式中:mi为各单元的质量;Ci为各单元的阻尼系数;ki为各组弹簧的刚度;xi为各单元的位移;vi为各单元的速度;ai为各单元的加速度;{F}为系统的激振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设备对地面产生的作用力为零,对地基的要求较低;2)设备工作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组件(1)、驱动组件(2)、机架(3)、激振组件(4)、马达组件(5)、弹簧一(7)、弹簧二(8)、弹簧三(9);所述负载组件(1)包括负载连接板(101)和负载(102),所述负载连接板(101)固定于负载(102)下方;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上板(201)和与所述驱动上板(201)连接的驱动下板(203);驱动上板(201)与驱动下板(203)通过弹簧一(7)夹紧机架板(302),通过弹簧三(9)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机架(3)包括弹簧上支座(301)、机架板(302)、弹簧下支座(303)和减振支腿(304);所述弹簧上支座(301)固定在机架板(302)上方,弹簧下支座(303)固定在机架板(302)下方,减振支腿(304)固定在弹簧下支座(303)下方,弹簧上支座(301)与弹簧下支座(303)通过弹簧二(8)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激振组件(4)固定在驱动下板(203)下方,在所述马达组件(5)的带动下产生激振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自由度共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组件(1)、驱动组件(2)、机架(3)、激振组件(4)、马达组件(5)、弹簧一(7)、弹簧二(8)、弹簧三(9);所述负载组件(1)包括负载连接板(101)和负载(102),所述负载连接板(101)固定于负载(102)下方;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上板(201)和与所述驱动上板(201)连接的驱动下板(203);驱动上板(201)与驱动下板(203)通过弹簧一(7)夹紧机架板(302),通过弹簧三(9)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机架(3)包括弹簧上支座(301)、机架板(302)、弹簧下支座(303)和减振支腿(304);所述弹簧上支座(301)固定在机架板(302)上方,弹簧下支座(303)固定在机架板(302)下方,减振支腿(304)固定在弹簧下支座(303)下方,弹簧上支座(301)与弹簧下支座(303)通过弹簧二(8)夹紧负载连接板(101);所述激振组件(4)固定在驱动下板(203)下方,在所述马达组件(5)的带动下产生激振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底座(6);所述机架(3)、马达组件(5)固定于所述底座(6)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组件(4)包括激振座板(401)、激振轴(402)、偏心块(403)和激振外罩(404),所述偏心块(403)套设于激振轴(402)外表面并位于激振座板(401)与激振外罩(404)形成的空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联轴器(501)、伺服电机(502)和电机支座(503);所述联轴器(501)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50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猛王青松孙涛曾庆林温常琰任响宁杜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天创新专利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