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机构及立式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422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设置有研磨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腔且所述第二研磨腔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导料口用于所述第一研磨腔与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导通,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立式磨机。本方案完全摒弃了传统筛网的出料方式,无需担心出料通道被堵塞的情况,能有效确保物料的正常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传统设计而言,物料研磨路径足足延长了一倍,有效提高了物料的研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机构及立式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研磨机构及立式磨机。
技术介绍
磨机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进行粉碎的关键设备。磨机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泥、硅酸盐制品、新型建筑材料、耐火材料、化肥、有色金属选矿、玻璃陶瓷等生产行业,可以对各种矿石和其它可磨性物料进行干式或湿式粉磨,因此,磨机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磨机一般包括立式磨机或者卧式磨机,其中,立式磨机由于占地面积小而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立式磨机一般包括给料机构、研磨机构、出料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研磨机构为立式磨机的主体机构,研磨机构的设计极大决定了物料的加工质量。实际操作中,由于厂房的高度设计有限,因此,立式磨机的整体高度不能太高,研磨机构的高度设计也有限制,如此,物料在研磨机构内的研磨路径非常有限,物料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研磨,导致物料的生产质量不符合规定尺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研磨机构,该研磨机构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延长物料的研磨路径,提高物料的研磨质量。一种研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设置有研磨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腔且所述第二研磨腔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导料口用于所述第一研磨腔与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导通,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导通。优选地,所述壳体为U型壳体。优选地,所述转轴为空心转轴,所述第一研磨腔及外设进料斗通过所述空心转轴相导通,所述空心转轴用于外部待研磨物料的输入。优选地,所述研磨叶片为提升式螺旋叶片。优选地,所述搅拌杆设置有至少2根且呈环状布置在所述第二研磨腔内。优选地,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加珠斗,所述加珠斗用于所述第二研磨腔内研磨介质球的添加。优选地,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层层相间隔布置的拨珠杆。优选地,所述第一研磨腔上方设置有挡球板且所述挡球板位于所述导料口下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立式磨机,所述立式磨机上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研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研磨机构及立式磨机具体实施时,待研磨物料输入至研磨机构内后,在第一研磨腔经过粗磨,然后通过导料口进入第二研磨腔,然后在第二研磨腔经过细磨,最后通过出料口导出。相对于传统的研磨机构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研磨机构在壳体内腔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折返路径,从而物料研磨时比传统的研磨机构足足延长了一倍的路径,有效提高了物料的研磨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研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下方”、“顶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图1提供了本专利技术一种研磨机构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研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研磨机构可以运用于各种磨机,尤其适用于上部出料的立式磨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该研磨机构包括壳体1,筒体2,转轴3,研磨叶片4,第一研磨腔5,第二研磨腔6,搅拌杆7,导料口8,出料口9,进料斗10,加珠斗11,拨珠杆12,挡球板13。本方案中,该研磨机构包括壳体1,壳体1用于给物料的研磨提供空间。具体地,壳体1的形状与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计,本实施例所用的壳体1即选用了一种U型壳体。本方案中,壳体1内腔设置有筒体2,所述筒体2内腔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外设置有研磨叶片4,所述转轴3外壁与所述筒体2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研磨腔5,所述筒体2外壁与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腔6且所述第二研磨腔6内设置有搅拌杆7,所述筒体2上方设置有导料口8,所述导料口8用于所述第一研磨腔5与所述第二研磨腔6的导通,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出料口9与所述第二研磨腔6导通,出料口9用于研磨后合格物料的输出。具体地,转轴3一般贯穿壳体1顶壁,转轴3顶端一般与外部设置的驱动机构相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转轴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腔中心且沿竖直方向布置。同时,本实施例的转轴3选用了空心转轴,空心转轴下端与第一研磨腔5相导通,空心转轴上端与外部进料斗10相导通,外部待研磨物料可以直接从进料斗10进入空心转轴内腔,然后顺着空心转轴内腔运动到第一研磨腔5进行研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这种空心转轴进料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停机时研磨介质球和物料倒流流入其它管道,可以有效防止设备阀门堵塞或者泵体损害,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倒流的浆料凝固堵塞管道和研磨腔。对于本方案而言,考虑到进料斗10一般为静止,转轴3一般为旋转,为更方便的输料,可以在进料斗10与转轴3之间设置旋转接头。当然,物料也可以直接从第一研磨腔5底部输入。本方案,第一研磨腔5用于物料的第一次研磨,第二研磨腔6用于物料的第二次研磨,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研磨机构构建了双次研磨方式,首先通过第一研磨腔5对物料进行粗磨,然后通过第二研磨腔6对物料进行细磨,而传统的研磨机构仅仅只能研磨一次。本方案中,物料在第一研磨腔5和第二研磨腔6内的研磨运动均是由下往上,物料由下往上的传导可以通过物料由下往上挤压、或者通过螺旋叶片由下往上提升、或者通过设置风机形成由下往上的气流提升等等。上述方案中,研磨叶片4与搅拌杆7用于给物料的研磨提供作用力。整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研磨机构通过其结构设计,待研磨物料输入研磨机构内后,在第一研磨腔5先进行粗磨,然后通过导料口8进入第二研磨腔6,再在第二研磨腔6内进行细磨,最后研磨至合格粒径大小的物料通过出料口9导出收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研磨机构相对于传统的研磨机构而言,在壳体1内腔设置了一个巧妙的折返路径,从而物料研磨时比传统的研磨机构足足延长了一倍的路径,有效提高了物料的研磨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第一研磨腔5与第二研磨腔6位置设计巧妙,可以确保物料只有在第一研磨腔5磨到一定的粒径时才能被提升到导料口8的高度,否则则会由于过重而无法提升到设计高度(导料口8的设计高度),从而能有效实现第一研磨腔5与第二研磨腔6粗磨与细磨的明确分工,提高研磨效率与质量,避免物料重复研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物料在第一研磨腔5内的提升,优选地,所述研磨叶片4为提升式螺旋叶片。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物料在第二研磨腔6内的研磨搅拌,优选地,所述搅拌杆7设置有至少2根且呈环状布置在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设置有研磨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腔且所述第二研磨腔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导料口用于所述第一研磨腔与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导通,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内腔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设置有研磨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研磨腔,所述筒体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腔且所述第二研磨腔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导料口,所述导料口用于所述第一研磨腔与所述第二研磨腔的导通,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第二研磨腔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U型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为空心转轴,所述第一研磨腔及外设进料斗通过所述空心转轴相导通,所述空心转轴用于外部待研磨物料的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万荣粉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