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载L-脯氨酸温度响应性核壳微凝胶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催化剂
,涉及一种基于L-脯氨酸的高分子催化剂,特别是固载L-脯氨酸的温度响应性微米级核壳微凝胶,以及该微凝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L-脯氨酸结构简单,原料易得,是典型的手性有机小分子,也是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重要手性催化剂。大多数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而L-脯氨酸却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差。因此,L-脯氨酸在催化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时,存在催化剂用量大、催化效率低的不足。同时,催化剂也容易在反应过程中失活,导致催化剂难以重复使用。使用载体材料对L-脯氨酸催化剂进行固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聚合物离子液体、温度响应性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微球是近几年来应用于固载L-脯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新型载体。但是,较为常见的单链型和两亲性聚合物载体都在产物的分离以及催化剂循环使用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凝胶是一种呈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胶体粒子,粒径范围10~5000nm。作为单个聚合物分子,微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持其形态,利用其内部的网络结构作为纳米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载L‑脯氨酸温度响应性核壳微凝胶,具有以P(MMA‑co‑L‑ProlA)@PNIPAM表述的结构,包括: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4‑羟基‑L‑脯氨酸交联形成的疏水性内核微凝胶P(MMA‑co‑L‑ProlA)核层,以及在所述核层上交联温度响应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形成的壳层,L‑脯氨酸固载量0.3~0.6mmol/g,所述核壳微凝胶P(MMA‑co‑L‑ProlA)@PNIPAM的平均数均粒径1.55~1.80μm,平均质均粒径1.85~2.10μm,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1~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载L-脯氨酸温度响应性核壳微凝胶,具有以P(MMA-co-L-ProlA)@PNIPAM表述的结构,包括: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与4-羟基-L-脯氨酸交联形成的疏水性内核微凝胶P(MMA-co-L-ProlA)核层,以及在所述核层上交联温度响应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形成的壳层,L-脯氨酸固载量0.3~0.6mmol/g,所述核壳微凝胶P(MMA-co-L-ProlA)@PNIPAM的平均数均粒径1.55~1.80μm,平均质均粒径1.85~2.10μm,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1~33℃。2.权利要求1所述固载L-脯氨酸温度响应性核壳微凝胶的制备方法,是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1)、以MMA和N-boc-L-ProlA为共聚单体,EGDMA为交联剂,于存在偶氮类引发剂的极性有机溶剂中加热蒸馏反应,制备疏水性内核微凝胶P(MMA-co-N-boc-L-ProlA);2)、将疏水性内核微凝胶P(MMA-co-N-boc-L-ProlA)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滴加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溶液,反应得到脱除N-boc保护的疏水性内核微凝胶P(MMA-co-L-ProlA);3)、以所述P(MMA-co-L-ProlA)内核微凝胶为种子,温敏性NIPAM为单体,EGDMA为交联剂,于存在偶氮类引发剂的极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加热蒸馏反应,制备得到核壳微凝胶P(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迎华,唐娱,徐伟伟,王琴雅,姚维尚,盛卫冰,邱丽,戴胜,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