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
本技术涉及中空膜成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
技术介绍
中空膜成形工艺中使中空膜壁厚均匀的工艺一直是一个阻碍中空膜扩大使用范围的难题,尤其是在纤维膜、反渗透膜、微滤膜、纳滤膜和超滤膜等功能材料的使用中,这些材料的壁厚的差异决定了效果的不同,从而在壁厚的要求上非常得高。若一根中空膜中不同段的壁厚不同,会导致中空膜在某一段时能起到过滤效果,而在另一段却无法起到效果,或者是在中空膜同一段的不同侧的壁厚不好,往往会导致过厚的一侧,阻碍了需通过的介质而无法达到过滤效果,而过薄的一侧则需过滤的介质也通过了中空膜也无法达到相应的过滤效果。从而在一些中空膜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中空膜壁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仅采用单个喷丝头对中空膜进行生产制造,从而造成了制造效率低下,中空膜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保证中空膜壁厚的一致性和精确性的情况下,提高中空膜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分料板和多个出料组件,所述分料板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1)、分料板(2)和多个出料组件(3),所述分料板(2)设于进料板(1)与出料板之间,所述进料板(1)上设有用于供给料液的第一进料孔(1.1),所述分料板(2)上设有用于将料液分流的料液分料通道(2.1),所述料液分料通道(2.1)分别与第一进料孔(1.1)和多个出料组件(3)相连接,所述进料板(1)上还设有用于供给芯液的第二进料孔(1.2),所述分料板(2)上还设有将芯液分流的芯液分料通道(2.2),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2)分别与第二进料孔(1.2)和多个出料组件(3)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孔(1.1)与料液分料通道(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板(1)、分料板(2)和多个出料组件(3),所述分料板(2)设于进料板(1)与出料板之间,所述进料板(1)上设有用于供给料液的第一进料孔(1.1),所述分料板(2)上设有用于将料液分流的料液分料通道(2.1),所述料液分料通道(2.1)分别与第一进料孔(1.1)和多个出料组件(3)相连接,所述进料板(1)上还设有用于供给芯液的第二进料孔(1.2),所述分料板(2)上还设有将芯液分流的芯液分料通道(2.2),所述芯液分料通道(2.2)分别与第二进料孔(1.2)和多个出料组件(3)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孔(1.1)与料液分料通道(2.1)的连接处将料液分料通道(2.1)分割成两个料液第一通道(2.1.1),所述第二进料孔(1.2)与芯液分料通道(2.2)的连接处将芯液分料通道(2.2)分割成两个芯液第一通道(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孔(1.1)与料液分料通道(2.1)的连接处设有料液第一缓冲腔(2.1.2),两个所述料液第一通道(2.1.1)关于料液第一缓冲腔(2.1.2)的中心对称面对称分布,所述第二进料孔(1.2)与芯液分料通道(2.2)的连接处设有芯液第一缓冲腔(2.2.2),两个所述芯液第一通道(2.2.1)关于芯液第一缓冲腔(2.2.2)的中心对称面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出料组件(3)包括缓冲块(3.1)和出料块(3.2),所述缓冲块(3.1)设于分料板(2)与出料块(3.2)之间,所述缓冲块(3.1)周向上均布设有多条用于对料液进行缓冲的料液第二通道(3.1.1),所述缓冲块(3.1)上还设有调整芯液流动方向的芯液第二通道(3.1.2),所述分料板(2)上与料液第二通道(3.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锥孔(2.3),所述第一锥孔(2.3)用于将料液分散,所述出料块(3.2)与料液第二通道(3.1.1)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锥孔(3.2.1),所述第二锥孔(3.2.1)用于将料液集中,所述芯液第二通道(3.1.2)的出液端插入第二锥孔(3.2.1)且芯液第二通道(3.1.2)的外壁与第二锥孔(3.2.1)的内壁形成出料间隙(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排组合式喷丝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板(2)包括第一分流板(2.4)和第二分流板(2.5),所述料液第一通道(2.1.1)和芯液第一通道(2.2.1)设于第一分流板(2.4)上,所述第二分流板(2.5)上设有两个料液第三通道(2.1.3),两个所述料液第一通道(2.1.1)远离第一进料孔(1.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料液第三通道(2.1.3)相连接,每个所述料液第三通道(2.1.3)均关于料液第一通道(2.1.1)与该料液第三通道(2.1.3)的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每个所述料液第三通道(2.1.3)的两端均连接有料液第四通道(2.1.4),每个所述料液第四通道(2.1.4)均关于料液第三通道(2.1.3)与该料液第四通道(2.1.4)的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每个所述料液第四通道(2.1.4)远离料液第三通道(2.1.3)与该料液第四通道(2.1.4)的连接处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出料组件(3)相连接,所述第二分流板(2.5)上还设有两个芯液第三通道(2.2.3),两个所述芯液第一通道(2.2.1)远离第二进料孔(1.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芯液第三通道(2.2.3)相连接,每个所述芯液第三通道(2.2.3)均关于芯液第一通道(2.2.1)与该芯液第三通道(2.2.3)的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每个所述芯液第三通道(2.2.3)的两端均连接有芯液第四通道(2.2.4),每个所述芯液第四通道(2.2.4)均关于芯液第三通道(2.2.3)与该芯液第四通道(2.2.4)的连接处的两侧对称分布,每个所述芯液第四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建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