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和清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4085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除尘设备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的除尘器本体内设有多个除尘布袋;所述的除尘布袋上方设有除尘喷管机构,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包括喷管、设置在喷管上向下喷吹的多个喷嘴,从喷管的首段至尾端,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一个喷嘴正对一个除尘布袋的中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气均匀的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和清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和清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和清灰方法。
技术介绍
CN201420276803.5公开了一种喷嘴,包括连接喷管的安装部、连接该安装部的喷嘴本体和喷气通孔,喷气通孔贯穿安装部和喷嘴本体;喷气通孔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和连接孔,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通过连接孔连接,第一气室的内径大于连接孔的内径,第二气室的内径大于连接孔的内径;喷管中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室、连接孔和第二气室喷出。该方案公开了专用的喷嘴结构,由于设有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使用喷嘴进行喷吹后,解决了高压气体喷偏现象;采用弧面的安装面,利于和喷管连接;同时增设了引流孔,增加了喷吹的气率,使喷吹效果更佳;也因为喷吹中心的调整,使除尘喷吹装置中的除尘布袋受力均匀,延长了使用寿命。CN201510693746.X公开了一种袋式除尘器用引流弥散喷嘴,包括固定圈、引流器、连接器、弥散器,所述的引流器通过固定圈固定在喷吹管上;所述的弥散器通过连接器与超音速引流器相连,脉冲气体从喷吹管进入引流器,引流周围气体并通过弥散器整流后喷出。该方案利用引流器引流提高除尘器清灰系统的喷吹气量,利用弥散器对脉冲喷吹气流进行整流,使清灰气流更加均匀,提高清灰效率,消除布袋失效段,使除尘效果提高。上述两个方案都提及采用喷嘴进行布袋清灰,但是其并未注意到,喷嘴即使再优化,如果不注重口径和压力的关系,将导致喷管各处出气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气均匀的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和清灰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的除尘器本体内设有多个除尘布袋;所述的除尘布袋上方设有除尘喷管机构,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包括喷管、设置在喷管上向下喷吹的多个喷嘴,从喷管的首段至尾端,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一个喷嘴正对一个除尘布袋的中央。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中,所述的喷管的首端设有可拆卸的快装接头。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中,所述的喷管的尾端设有卡板,所述的卡板上设有卡槽。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中,所述的喷嘴内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气室、连接孔、第二气室,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位于连接孔内,所述的喷嘴上设有与第二气室连通的引流孔,所述的第一气室与喷管连通。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中,所述的喷嘴包括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所述的第一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4mm,第一喷嘴为5个;所述的第二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5mm,第二喷嘴为10个;所述的第三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6mm,第三喷嘴为1个。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中,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还包括与喷管相连的气包。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除尘器的清灰方法,采用如上任意所述的系统实施,当需要清理除尘布袋上的灰尘时,向喷管中以设定的频率通入高压吹扫气体。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方法中,在喷吹过程中,喷嘴的出口要正对除尘布袋的中央;所述的除尘布袋安装在除尘器的孔板上;在喷管安装过程中,通过一孔板与喷嘴对中工装保证喷嘴和除尘布袋的中央正对;孔板与喷嘴对中工装包括笔直的旋管,所述的旋管的上端设有与喷嘴插接的插接头,所述的旋管的下端设有锁紧件,所述的锁紧件上锁紧有与孔板的孔匹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锁紧件锁紧在定位机构的正中央。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方法中,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与孔板的孔匹配的定位板和位于定位板上方直径大于定位板的调节板。在上述的除尘器的清灰方法中,所述的插接头包括与喷嘴的内径适应的柱形的插接块、设置在插接块顶部的环状的导向坡面、设置在插接块下方中央的用于与旋管连接的连接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的喷嘴,可有效降低出气不均的情况,因为随着喷管的延长,气压会逐渐降低,所以喷嘴的最窄处的口径的逐渐增大将对抵消气压降低来到的出气量变少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除尘喷管机构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除尘喷管机构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孔板与喷嘴对中工装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8,所述的除尘器本体8内设有多个除尘布袋9;具体来说,除尘器本体8上设有水平布置的孔板11,孔板11上设置孔14,除尘布袋9安装在孔14上,所述的除尘布袋9上方设有除尘喷管机构;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包括喷管1、设置在喷管1上向下喷吹的多个喷嘴、与喷管相连的气包10,气包10和喷管之间设置脉冲阀,从喷管1的首段至尾端,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一个喷嘴正对一个除尘布袋9的中央。本实施例中采用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的喷嘴,可有效降低出气不均的情况,因为随着喷管1的延长,气压会逐渐降低,所以喷嘴的最窄处的口径的逐渐增大将对抵消气压降低来到的出气量变少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喷管1的首端设有可拆卸的快装接头2。快装接头2将降低喷管1的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喷管1的尾端设有卡板3,所述的卡板3上设有卡槽4。卡槽4主要用于卡在除尘器的固定板上,卡板3一般需要垂直于水平面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喷嘴内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气室、连接孔、第二气室,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位于连接孔内,所述的喷嘴上设有与第二气室连通的引流孔,所述的第一气室与喷管1连通。第一气室、连接孔、第二气室的设置如CN201420276803.5所述,在此不再过多阐述。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的喷嘴包括第一喷嘴5、第二喷嘴6和第三喷嘴7;所述的第一喷嘴5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4mm,第一喷嘴5为5个;所述的第二喷嘴6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5mm,第二喷嘴6为10个;所述的第三喷嘴7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6mm,第三喷嘴7为1个;喷管1长约3782mm,喷嘴间距控制在220mm左右,喷管1的轴心距离喷嘴末端的距离控制在93mm左右。当然,实际应用要根据喷管1的长度来进行设定,一般来说,长度越长,第三喷嘴7的数量要适当增加。实施例2请参阅图1-5,一种除尘器的清灰方法,采用如实施例1所述的系统实施,当需要清理除尘布袋9上的灰尘时,向喷管中通过脉冲阀以设定的频率通入高压吹扫气体;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核心点在于,在喷吹过程中,喷嘴的出口要正对除尘布袋9的中央。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的除尘布袋9安装在除尘器的孔板11上,一个除尘器有一个孔板11,一个孔板11上有多个孔14,每个孔14上安装一个除尘布袋9。在喷管安装过程中,通过一孔板与喷嘴对中工装保证喷嘴和除尘布袋9的中央正对;孔板与喷嘴对中工装包括笔直的旋管12,所述的旋管12的上端设有与喷嘴插接的插接头,所述的旋管12的下端设有锁紧件13,所述的锁紧件13上锁紧有与孔板11的孔匹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锁紧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的除尘器本体内设有多个除尘布袋;所述的除尘布袋上方设有除尘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包括喷管、设置在喷管上向下喷吹的多个喷嘴,从喷管的首段至尾端,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一个喷嘴正对一个除尘布袋的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的除尘器本体内设有多个除尘布袋;所述的除尘布袋上方设有除尘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喷管机构包括喷管、设置在喷管上向下喷吹的多个喷嘴,从喷管的首段至尾端,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逐渐增大或分批逐渐增大;一个喷嘴正对一个除尘布袋的中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管的首端设有可拆卸的快装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管的尾端设有卡板,所述的卡板上设有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内由上而下依次为第一气室、连接孔、第二气室,所述的喷嘴的喷口最窄处位于连接孔内,所述的喷嘴上设有与第二气室连通的引流孔,所述的第一气室与喷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除尘器的清灰喷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包括第一喷嘴、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所述的第一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4mm,第一喷嘴为5个;所述的第二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5mm,第二喷嘴为10个;所述的第三喷嘴的喷口最窄处的口径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陵那刚罗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碧空环保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