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989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抗菌除臭剂以皂角皮、无患子皮等天然植物以及红糖、淘米水、果皮及新鲜厨余为原料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抗菌除臭剂成分天然,含有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水解酶,可通过多种生物酶的作用,利用酶的专一性和高效催化性能进行除臭,同时具有清洁能力和护理作用,且具有抗菌防虫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使用天然物质,与普通化学除臭剂相比,更加环保且易于处理,配方中采用果皮及新鲜厨余,可以实现对废弃的果皮及新鲜厨余的综合利用,减少排放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属除臭剂制备

技术介绍
除臭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物理除臭剂、化学除臭剂、微生物型除臭剂和复合型除臭剂等。物理除臭主要是以明矾、干石灰粉、木炭、茶叶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进行除臭;化学除臭是通过化学物质与臭气成分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无臭物质以达到脱臭的目的;生物除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除臭,通过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将具有臭味的物质加以转化,使目标污染物被有效分解去除,以达到恶臭的治理目的。一些具有杀菌功效的除臭剂,通过加入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成分,如乙酸芳樟醇,香茅醇,苯乙醇,对氯间二甲苯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香精等加以掩盖,不仅臭味无法去除,且化合物的残留如接触人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该除臭剂以天然植物及淘米水、果皮及新鲜厨余作为原料,经过发酵、高频振荡等方法制备,具有除臭效果好,易于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成本低,抗菌防虫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抗菌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皂角皮 70‑90份,无患子皮 60‑80份,迷迭香60‑80份,菖蒲叶50‑70份,桑叶20‑45份,红糖20‑30份,果皮及新鲜厨余20‑30份,淘米水400‑1000份,酶液40‑100份;所述酶液是以新鲜秸秆为原料,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皂角皮70-90份,无患子皮60-80份,迷迭香60-80份,菖蒲叶50-70份,桑叶20-45份,红糖20-30份,果皮及新鲜厨余20-30份,淘米水400-1000份,酶液40-100份;所述酶液是以新鲜秸秆为原料,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抗菌除臭剂,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1)原料准备:a、取新鲜皂角,去两端、挤出籽,将外皮置于30-40℃温水中,浸泡1-2h后,取出于避光自然通风处晾干,得皂角皮,备用;b、取新鲜无患子,去种子脱肉,保留外层皮,日光下晒干,得无患子皮;c、取迷迭香,将茎、叶、花混合捣碎,备用;d、取新鲜菖蒲叶,置于30-40℃温水中,浸泡1-2h后,取出于避光自然通风处晾干,备用;e、取新鲜桑叶,置于30-40℃温水中,浸泡1-2h后,取出于避光自然通风处晾干,粉碎成100-200目细粉,得桑叶粉;f、准备红糖、淘米水、果皮及新鲜厨余,无特殊处理;(2)酶液制备:取新鲜秸秆,除去杂质,自然风干后,洗净沥干,粉碎成80-100目细粉;将细粉浸泡于浓度为25-45%的碳酸氢钙溶液中24h,沥去多余溶液,加入细粉质量10-15%的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均匀,置于密封发酵罐中发酵72h以上,过滤,离心,得酶液;(3)将红糖、果皮及新鲜厨余、部分淘米水混合加入到分散机A中,搅拌分散2-3h,得溶液A;将皂角皮、无患子皮、部分淘米水混合加入到分散机B中,搅拌分散1-2h,静置30min,取上层清液,得溶液B;将迷迭香、菖蒲叶、剩余淘米水混合加入到分散机C中,搅拌分散1-2h,静置30min,取上层清液,得溶液C;(4)密封分散机A口部,每天需打开容器口部放气并搅拌一次,持续30天后密封存放,在常温常压下密封存放60天,然后过滤,得溶液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伟亮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