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890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浴足车包括车架,其包括两个支撑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移动轮;两个所述支撑件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下部,第一托板水平设置,第一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中部,第二托板水平设置,第二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移动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下端面的两侧;足浴盆,其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及药液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上;解决将医护人员足浴盆移动给病人治疗时,即费时费用力也不安全,极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
技术介绍
足浴疗法源远流长,它源于我国远古时代,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总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古人曾经有过许多对足浴的经典记载和描述:“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苏东坡曰:“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可见我国自古就对足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医院足浴疗法实际操作中,在治疗室配好药液,用足浴盆装好药液分别给多个病人进行足浴治疗;将足浴盆移动给病人治疗时,医护人员大多采取端、杠、搬等方式,即费时费力也不安全,极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解决将医护人员足浴盆移动给病人治疗时,即费时费用力也不安全,极大影响了工作的效率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包括车架,其包括两个支撑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移动轮;两个所述支撑件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下部,第一托板水平设置,第一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中部,第二托板水平设置,第二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移动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下端面的两侧;足浴盆,其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及药液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上。基于上述结构:治疗时,可以直接在药液桶里进行配置熏足药液,配好药液后可将车架推到病人身边,将药液桶下端的出水阀将药液放到足浴盆内;消除“端、扛、搬”的操作步骤,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板上端面设置有围栏。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防止放置在第一托板的足浴盆在车架移动过程中掉落,提高安全性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板上方设置有固定条,固定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条围成药液桶外轮廓形。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防止放置在第二托板的药液桶在车架移动过程中掉落,提高安全性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药液桶下部设置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出水阀,护士可提高将药液拿到足浴盆时的便捷性,减少护士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药液桶为保温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药液桶为保温桶可一次性配多盆药液并存放较长时间,减少反复的多次配置药液,进一上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储物袋。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储物袋可放置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浴足袋等物品,提高浴足车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带有锁定功能。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足浴车停下时可通过移动轮锁定,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支撑件间距为50-60cm,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间距为30-40cm,所述第一托板的宽度为50-60c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使本浴足车符合和人机工程,护士操作更得心应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解决进行治疗时,可以直接在药液桶里进行配置熏足药液,配好药液后可将车架推到病人身边,通过药液桶下端的出水阀将药液放到足浴盆内,减少了中药熏浴足专项护理的繁琐步骤,由原来的“端、扛、搬”转变为“一车搞定”,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2.本专利技术每次每次药水配置可供4-5个病人使用,极大减少了护士的来回走动次数,极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储物袋,储物袋放置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浴足袋,可减少护士的清洗工作,进一步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三维图。附图中,1-车架、2-足浴盆、3-药液桶、11-支撑件、12-第一托板、13-第二托板、14-移动轮、15-固定条、16-围栏、17-储物袋、31-出水阀、32-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包括车架1、足浴盆2、及药液桶3,其中:车架1包括两个支撑件11、第一托板12、第二托板13和移动轮14;两个所述支撑件11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托板12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11之间的下部,第一托板12水平设置,第一托板1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托板12上端面设置有围栏16;所述第二托板13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11之间的中部,第二托板13水平设置,第二托板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板13上方设置有固定条15,固定条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条15围成药液桶3外轮廓形;所述移动轮14数量为四个,四个移动轮14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11下端面的两侧;所述移动轮14带有锁定功能;所述支撑件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竖排设置的储物袋17。足浴盆2为普通足浴盆2,足浴盆2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12上;药液桶3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12上,所述药液桶3下部设置有出水阀31,所述出水阀31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管32,所述药液桶3为保温桶。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支撑件11间距为50cm,所述第一托板11和第二托板12的间距为40cm,所述第一托板11的宽度为50cm。使用时,可以直接在药液桶3里进行配置熏足药液,配好药液后可将车架1推到病人身边,通过药液桶3下端的出水阀31将药液放到足浴盆2内,减少了中药熏浴足专项护理的繁琐步骤,由原来的“端、扛、搬”转变为“一车搞定”,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上述说明是针对本专利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专利技术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涵盖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其包括两个支撑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移动轮;两个所述支撑件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下部,第一托板水平设置,第一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中部,第二托板水平设置,第二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移动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下端面的两侧;足浴盆,其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及药液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其包括两个支撑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移动轮;两个所述支撑件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下部,第一托板水平设置,第一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托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中部,第二托板水平设置,第二托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移动轮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移动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件下端面的两侧;足浴盆,其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上;及药液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上端面设置有围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浴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静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