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83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锁,包含:一个可提供安装于门侧边内的闩罩,于该闩罩外端面侧具有锁闩,并于闩罩内部收容有连结于锁闩的锁闩操作机构;内把手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内侧的内心轴及可操作该内心轴做转动的内把手,于该内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一轴筒,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内心轴纳入,并于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一弹簧装置;外把手装置,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外侧的外心轴及可操作该外心轴转动的外把手,该外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二轴筒,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外心轴纳入,并在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二弹簧装置。该门锁可提高该门锁的抗扭力强度,并兼具组装便利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把手装置且门把手具有自动回位功能 的门锁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显示一种现有门锁结构,其主要具有内把手装置l、外把手装置2及一位 于该二把手装置之间的盒状闩罩3;其中,闩罩3可安装于门侧边设置的槽孔内(图中未示),于该闩罩外端面侧具有锁闩31,并于闩罩3内收容有连结于该锁闩31的锁闩操作机 构(图中只显示该锁闩操作机构的轴承构件32);内把手装置1与外把手装置2各别具有 可插接于锁闩操作机构的轴承构件32—侧端的内心轴12、外心轴22,及套接于内心轴、 外心轴以可操作内、外心轴转动的内把手11与外把手21,藉由二把手装置中的一个把手 转动,使所连接的心轴一起转动,进而带动锁闩操作机构令锁闩31做伸縮位移。上述内心轴12外侧套装一由盒体状的弹簧承座151、附接件152、弹簧153及盖板154 组成的弹簧装置15用以使得内把手11在操作放开后能自动退回至待操作位置,即附接件 152内部的方形轴孔155提供断面呈方状的内心轴12穿过,使得转动内把手ll以带动内心 轴12及附接件152旋转之后,通过弹簧153回复之势来促使内把手11自动回转;又内把手 的基端部111套装有一以扣环18作轴向定位的套筒13及一罩盘14,其中套筒13的前段内部 具内螺孔131以提供一连接板16外端凸伸出的环壁161锁接,该连接板16作为螺栓17锁接 外把手装置2的穿接棒27的支持体,以定位内、外把手装置于闩罩3两侧端面,而罩盘14 用以罩盖把手内侧的组件。外把手装置2同样具有弹簧装置25、套筒23、连接板(图中未示)及罩盘24,以使得 外把手21具有自动回转的功能,因该等组件与上述弹簧装置15、套筒13、连接板16及罩 盘14大体上相同,在此省略其细部结构说明。现有门锁之内、外把手装置结构,虽然已能使得独立操作之内、外把手具有自动回 转的功能,但是,其组件的组装并不便利,即其内、外把手ll、 21的基端部套装套筒13、 23用以提供连接板锁接的结构在组装上较为麻烦,而且该内、外把手在作相对于套筒的 摆转实施上,也可能因内壁的摩擦而使得套筒13、 23受连动,以致内、外把手装置的结 合松动;此外,其内、外把手装置并不具备抗扭力功能,无法克服过当施力的操作所引发的锁具容易受损的问题,即由于该锁具的长杆状内、外把手被下压所产生的扭力往往 很大(较另一种现有的圆筒状把手来得大),操作上一不小心,就会使得门锁把手被施 加过量的扭力,而造成收容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的组件受损或变形,进而导致锁闩 31的伸縮作动不顺畅,甚至无法完全缩回,以致锁具不堪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门把手具有自动回位功能的门锁,且该门锁兼具 组件组装便利的优点。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能提升抗扭力强度的门锁,该门锁之内、外把手 转动到设定锁闩縮回的角度时,具有制止转动的定位作用。 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门锁,其包含可提供安装于门侧边内的闩罩、内把手装置、外把手装置;所述 的可提供安装于门侧边内的闩罩,于该闩罩外端面侧具有锁闩,并于闩罩内部收容有连 结于锁闩的锁闩操作机构;所述的内把手装置,其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 内侧的内心轴及可操作该内心轴做转动的内把手,于该内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一轴筒, 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内心轴纳入,并于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一弹簧装置; 及所述的外把手装置,其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外侧的外心轴及可操作该 外心轴转动的外把手,该外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二轴筒,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外 心轴纳入,并在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二弹簧装置。前述的内、外心轴分别抵压一弹簧纳入于内、外把手所套装的轴筒头部筒内。前述的内、外把手的基端部分别与所套装的轴筒尾部形成卡合定位。前述的第一与第二轴筒的尾部筒内分别装设有一卡掣片及一穿插结合于该卡掣片上 的簧条,设于该卡掣片上的卡掣部分别与设于内、外把手基端部上的卡合孔形成卡合以 组装第一与第二轴筒于内、外把手上。前述的第一与第二弹簧装置分别包含有一弹簧承座、 一纳置于弹簧承座内的挡环、 一纳置于挡环内的弹簧及一盖合弹簧承座的盖板。前述的弹簧承座有一具中央套孔的基面及一自基面周缘延伸出的侧壁,于基面上具 有以套孔为中心的一对制止用翼片,而纳置于弹簧承座内的挡环具有一环部,该环部外 周环缘上延伸出一挡止部,当把手压转到设定锁闩縮回的角度时,该挡止部将挡抵于该 弹簧承座的其中一制止用翼片处。前述的挡环具有一环部,该环部内周环缘上形成有一卡块,该卡块能对位地卡入于 轴筒所设有的一沟槽内,使得挡环会被轴筒所带动。前述的弹簧承座基面上设有一与该对制止用翼片约相隔90度角的凸耳,而纳置于弹 簧承座内的挡环外周环缘上延伸出一对轴向脚部,其中一脚部是对位于该凸耳内侧,又 纳置于挡环内的弹簧具有两分离预定间距的末端,该两末端是对应地夹在该凸耳及其内 侧的脚部两边侧用以赋于该轴筒回转的势。前述的弹簧承座基面上设有一制止用突部,而轴筒头部端面上向外延伸有一对挡止 部,当把手压转到设定锁闩縮回的角度时,其中一挡止部将挡抵于该制止用突部处,以 提供挡止的定位作用。前述的弹簧承座上的翼片与挡环上的挡止部具有大约90度角的间隔配置关系。前述的弹簧承座上的突部与轴筒头部端面上所设的挡止部具有大约90度角的间隔配 置关系。前述的外心轴上设置一弱体部者。前述的外心轴的外侧延伸有一细杆部用以解除外把手基端部与所套装的轴筒的定位。前述的细杆部的外端抵于轴筒内的卡掣片上具有的槽孔内,以当外心轴向内推压后, 卡掣片会内縮以解除外把手基端部与所套装的轴筒间的定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为达上述目的的具体结构及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有内把手装置、外把手 装置及一位在内、外把手装置之间的闩罩,其中,内、外把手装置各别具有可插接于闩 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的内、外心轴及套接该内、外心轴以可操作锁闩做伸缩位移的内、 外把手,该内、外把手的基端部分别套装有可一起旋转的轴筒,于该等轴筒的头部外侧 分别套装有一弹簧装置用以使内、外把手具有自动回转的功能,又该等弹簧装置及轴筒 上分别设有挡止部用以在内、外把手转动到设定锁闩缩回的角度时,提供制止转动的定 位作用,而能提升该门锁的抗扭力强度,并兼具组装便利的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一门锁结构的分解略图; 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的门锁结构组合于门上的横向剖视略图; 图4是图2的门锁结构组合于门上的纵向剖视略图5是图2的外把手组件的局部组合立体图。 图6是图2的内把手组件的组合立体图7是沿图3的线7 — 7上所取的断面图;图8是图7的外把手向下压转到定位点的动作示意图; 图9是图6的内把手向下压转到定位点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显示本技术外把手脱离的实施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 图4所示,显示本技术门锁一具体实施例,该门锁结构主要包含内 把手装置4、外把手装置5及一位在该二把手装置之间的盒状闩罩3等组成;其中,闩罩3 是为上述的现有组件,其安装于门6侧边设置的槽孔61内,于该闩罩3外端面侧具有锁闩 (图中未示出),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锁,其包含:可提供安装于门侧边内的闩罩、内把手装置、外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提供安装于门侧边内的闩罩,于该闩罩外端面侧具有锁闩,并于闩罩内部收容有连结于锁闩的锁闩操作机构;    所述的内把手装置,其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内侧的内心轴及可操作该内心轴做转动的内把手,于该内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一轴筒,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内心轴纳入,并于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一弹簧装置;及    所述的外把手装置,其具有可插接于闩罩内的锁闩操作机构外侧的外心轴及可操作该外心轴转动的外把手,该外把手的基端部套装有第二轴筒,该轴筒的头部筒内能提供外心轴纳入,并在该轴筒的头部外侧套装有一第二弹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木林
申请(专利权)人:一德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