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358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一端的侧板,所述框架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中部设置有第三打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打磨元件根据金属带材的宽度、板形,完美贴合于打磨面,保证打磨效果,该打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钢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领域,热轧带钢经酸洗后,一般需圆盘剪对带钢边部进行切边。圆盘剪用于控制带钢的宽度,刀片转动方向与带钢相同,为被动传动,上述剪切工序往往造成带钢边部质量缺陷,如带钢边部经常会出现毛刺、锯齿边、翘皮等,这些缺陷经轧机轧制后会产生边裂,严重的甚至会使轧机断带。此外,还有少部分热轧带钢是不经过圆盘剪进行切边的,受热扎工艺的限制,这部分的带钢边部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对带钢边部质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其能够根据带钢的板形,对带钢边部进行打磨,将带钢边部毛刺、翘皮等缺陷抛光,改善边部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和顶板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与顶板一端的侧板,所述框架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一蜗轮轴、第一打磨元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蜗杆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底板上远离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后与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一蜗轮轴固定设置于第一蜗轮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蜗轮轴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打磨元件包括与底板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盘、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盘上方的第一打磨盘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撑盘与第一打磨盘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第一蜗轮轴上端与第一支撑盘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二蜗轮轴和第二打磨元件,所述第二蜗杆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顶板上远离侧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蜗轮轴固定设置于第二蜗轮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二蜗轮轴的上端通过轴承与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打磨元件包括与顶板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盘、平行设置于第二支撑盘下方的第二打磨盘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二支撑盘与第二打磨盘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第二蜗轮轴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盘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上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蜗杆上设置有与第一带轮相对应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打磨机构,所述第三打磨机构包括第三打磨元件和驱动第三打磨元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三打磨元件包括与侧板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盘、平行设置于第三支撑盘一侧的第三打磨盘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三支撑盘和第三打磨盘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第三支撑盘与侧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盘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后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万向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打磨元件包括支撑盘、弹簧和打磨盘,可根据金属带材的宽度、板形,由弹簧进行缓冲,完美贴合于打磨面,保证打磨效果,该打磨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实用性高,该装置同样适于流水线生产的其他带材表面打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底板;2、顶板;3、侧板;4、第一蜗杆;5、第一蜗轮;6、第一蜗轮轴;7、第一电机;8、轴承;9、第一支撑盘;10、第一打磨盘;11、弹簧;12、第二蜗杆;13、第二蜗轮;14、第二蜗轮轴;15、第二支撑盘;16、第二打磨盘;17、第一带轮;18、第二带轮;19、皮带;20、第二电机;21、第三支撑盘;22、第三打磨盘;23、转轴;24、万向轮;25、带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2一端的侧板3,所述框架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4、第一蜗轮5、第一蜗轮轴6、第一打磨元件和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蜗杆4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底板1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蜗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3后与第一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5与第一蜗杆4啮合,所述第一蜗轮轴6固定设置于第一蜗轮5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蜗轮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8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打磨元件包括与底板1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盘9、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上方的第一打磨盘10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与第一打磨盘10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一蜗轮轴6上端与第一支撑盘9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12、第二蜗轮13、第二蜗轮轴14和第二打磨元件,所述第二蜗杆12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顶板2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蜗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二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13与第二蜗杆12啮合,所述第二蜗轮轴14固定设置于第二蜗轮13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二蜗轮轴14的上端通过轴承8与顶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打磨元件包括与顶板2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盘15、平行设置于第二支撑盘15下方的第二打磨盘16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二支撑盘15与第二打磨盘16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二蜗轮轴14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盘15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上设置有第一带轮17,所述第二蜗杆12上设置有与第一带轮17相对应的第二带轮18,所述第一带轮17与第二带轮18通过皮带19传动连接。运行时,由第一电机7驱动,通过第一带轮17、第二带轮18和皮带19传动连接,带动第一蜗杆4和第二蜗杆12转动,使第一打磨元件和第二打磨元件运转,对带钢25的下表面和上表面进行打磨。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打磨机构,所述第三打磨机构包括第三打磨元件和驱动第三打磨元件转动的第二电机20,所述第三打磨元件包括与侧板3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撑盘21、平行设置于第三支撑盘21一侧的第三打磨盘22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三支撑盘21和第三打磨盘22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三支撑盘21与侧板3之间设置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盘2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3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3后与第二电机20输出轴连接。运行时,通过第二电机20驱动,带动第三打磨元件运转,对带钢25的侧边进行打磨。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万向轮24。本技术使用时,将两台打磨装置沿带钢25运行方向对称布置,使第一打磨盘10、第二打磨盘16和第三打磨盘22紧贴带钢25的边部,带钢25运行时,第一打磨盘10对带钢25一侧下表面打磨,第二打磨盘16对带钢25一侧上表面打磨,第三打磨盘22对带钢25一侧的侧边打磨,当带钢25运行偏移,或带钢25宽度和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2)一端的侧板(3),所述框架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4)、第一蜗轮(5)、第一蜗轮轴(6)、第一打磨元件和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蜗杆(4)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底板(1)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蜗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3)后与第一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5)与第一蜗杆(4)啮合,所述第一蜗轮轴(6)固定设置于第一蜗轮(5)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蜗轮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8)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打磨元件包括与底板(1)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盘(9)、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上方的第一打磨盘(10)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与第一打磨盘(10)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一蜗轮轴(6)上端与第一支撑盘(9)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12)、第二蜗轮(13)、第二蜗轮轴(14)和第二打磨元件,所述第二蜗杆(12)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顶板(2)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蜗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二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轮(13)与第二蜗杆(12)啮合,所述第二蜗轮轴(14)固定设置于第二蜗轮(13)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二蜗轮轴(14)的上端通过轴承(8)与顶板(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打磨元件包括与顶板(2)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撑盘(15)、平行设置于第二支撑盘(15)下方的第二打磨盘(16)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二支撑盘(15)与第二打磨盘(16)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二蜗轮轴(14)的下端与第二支撑盘(15)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4)上设置有第一带轮(17),所述第二蜗杆(12)上设置有与第一带轮(17)相对应的第二带轮(18),所述第一带轮(17)与第二带轮(18)通过皮带(19)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钢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底板(1)和顶板(2)以及垂直设置于底板(1)与顶板(2)一端的侧板(3),所述框架内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打磨机构,所述框架内的上部设置有第二打磨机构;所述第一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4)、第一蜗轮(5)、第一蜗轮轴(6)、第一打磨元件和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蜗杆(4)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底板(1)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蜗杆(4)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一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动连接,并且穿过侧板(3)后与第一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蜗轮(5)与第一蜗杆(4)啮合,所述第一蜗轮轴(6)固定设置于第一蜗轮(5)中心轴线处,所述第一蜗轮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8)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打磨元件包括与底板(1)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盘(9)、平行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上方的第一打磨盘(10)以及均匀设置于第一支撑盘(9)与第一打磨盘(10)之间的多个弹簧(11),所述第一蜗轮轴(6)上端与第一支撑盘(9)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打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12)、第二蜗轮(13)、第二蜗轮轴(14)和第二打磨元件,所述第二蜗杆(12)水平设置于框架内,所述顶板(2)上远离侧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立板,所述第二蜗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8)与第二立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与侧板(3)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