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504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防治剂Ⅰ:取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Ⅰ,备用;B、防治剂Ⅱ:取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Ⅱ,备用;C、灌淋:春季灌淋防治剂Ⅰ或Ⅱ至棕榈科植物心叶及顶部各叶鞘处,然后夏季采用同种方式灌淋防治剂Ⅰ或Ⅱ,每季施用防治剂两次,每次施用时间间隔为15~25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治剂Ⅰ和Ⅱ的配比,不会损伤植株和有益物种。采用替换灌淋,大幅度降低棕榈科植物的危害率和死亡率,还能防止红棕象甲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得植株危害率小于5%,防治效果达86.5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棕榈科植物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地区重要的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与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棕象甲疫情的不断扩散,对这些植物构成了严重威胁。红棕象甲1年发生3代,时代重叠,最佳发育温度为24~28℃,低于14℃时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该虫危害隐蔽性较强,是通过幼虫侵入棕榈科植物根部、茎干部及树冠部危害,造成生长点迅速坏死。危害的早期不易被发现,在后期发现时已经无法挽救的程度。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方法,主要用单一农药分时段进行施药,药效时间短、操作复杂、耗费人力和原料,容易使得红棕象甲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也不佳,采用根埋、茎干注射高毒素高残留内吸性较强的农药进行防治,易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人畜中毒。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对棕榈科植物中红棕象甲害虫高效低危害的防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A、防治剂Ⅰ:取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防治剂Ⅰ:取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Ⅰ,备用;B、防治剂 Ⅱ:取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 Ⅱ,备用;C、灌淋:春季灌淋防治剂Ⅰ或 Ⅱ至棕榈科植物心叶及顶部各叶鞘处,然后夏季再次灌淋防治剂Ⅰ或 Ⅱ至棕榈科植物心叶及顶部各叶鞘处,每季施用防治剂两次,每次施用时间间隔为15~25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防治剂Ⅰ:取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Ⅰ,备用;B、防治剂Ⅱ:取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和水,混合均匀,得到防治剂Ⅱ,备用;C、灌淋:春季灌淋防治剂Ⅰ或Ⅱ至棕榈科植物心叶及顶部各叶鞘处,然后夏季再次灌淋防治剂Ⅰ或Ⅱ至棕榈科植物心叶及顶部各叶鞘处,每季施用防治剂两次,每次施用时间间隔为15~25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敌敌畏乳油的浓度为80%,氧化乐果乳油的浓度为40%,乙酰甲胺磷乳油的浓度为40%;步骤B中所述的敌敌畏乳油的浓度为80%,氧化乐果乳油的浓度为40%,辛硫磷乳油的浓度为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防治剂Ⅰ中敌敌畏乳油: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水的体积配比为0.3~0.7:0.4~0.8:0.1~0.5:150~2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害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防治剂Ⅱ中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水的体积配比为0.5~1.5:0.1~0.5:0.4~0.8:100~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荣薛泽梅曹冬晴曹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浩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