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462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鸡舍选择阳光充足的无公害养殖地,并配备鸡笼、饮水桶、采料桶、干湿温度计、保温炉;雏鸡采用鸡笼式育雏;雏鸡孵出后,前7天采用葡萄糖加奶粉饮水,并及时增加鸡笼;鸡笼中饲养1个半月后,投放到养殖地饲养,每天早上放鸡出去,晚上赶回鸡舍,每天投放饲料2‑3次;50天开始添加青饲料,每天投放饲料2‑4次,并以南瓜为主;每天早上在五黑鸡离开鸡舍前,对五黑鸡进行喂水;每周对鸡舍及其养殖地进行消毒处理,每次饮水都进行消毒处理,每周进行灭虫和灭鼠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养殖地里散养五黑鸡,五黑鸡可以自由觅食树上或者草丛中的虫子、草籽,纯天然的饲料,提高五黑鸡原有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禽饲养
,具体涉及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五黑鸡:又名明代黑毛乌骨鸡,是我国稀有珍禽。原产江西武夷山西翼的南城浔溪里山地区,现有1300多年的养殖历史。外型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的特性,故名为五黑鸡;内含丰富的黑色素、氨基酸和黑色胶体,被谓“中国黑宝”、“鸡中珍品”和“药食兼用型的黑色营养保健食品”之称,受到历代医药家的关注和重视。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历史记载:“五黑鸡对慢性营养不良型水肿、肝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宫颈炎、赤白带、产后虚弱、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及脑神经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经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科学测定,五黑鸡的肌肉和肝脏中,不仅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极低(只有普通鸡的1/4),同时皮薄肉嫩、清香味美,是一种较佳食用补品。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五黑鸡在养殖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五黑鸡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在养殖时通过添加饲料添加剂。这种养殖方法虽然能提高五黑鸡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但是严重影响五黑鸡的原有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鸡舍选择阳光充足的无公害养殖地,养殖地旁边有果园地、竹木林地、荒山地、茶园地或农作物收割后的休闲地,并配备鸡笼、饮水桶、采料桶、干湿温度计、保温炉;b雏鸡入驻前,鸡舍内外要用20%的火碱水消毒,采用鸡笼式育雏,每平方饲养30羽;雏鸡孵出后,前3天采用强光刺激,让雏鸡进料饮水,3天后改为弱光照;鸡舍的温度在雏阶段要保持在摄氏30‑32℃,以后可随雏鸡的生长,每周降温1‑2℃,鸡舍温度保持在18‑20℃,夜间室温应比白天高2℃;   c雏鸡孵出后,前7天采用葡萄糖加奶粉饮水,增强雏鸡体质;随着日龄增加,鸡笼中密度增大,及时增加鸡笼,减少原鸡笼中的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黑鸡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鸡舍选择阳光充足的无公害养殖地,养殖地旁边有果园地、竹木林地、荒山地、茶园地或农作物收割后的休闲地,并配备鸡笼、饮水桶、采料桶、干湿温度计、保温炉;b雏鸡入驻前,鸡舍内外要用20%的火碱水消毒,采用鸡笼式育雏,每平方饲养30羽;雏鸡孵出后,前3天采用强光刺激,让雏鸡进料饮水,3天后改为弱光照;鸡舍的温度在雏阶段要保持在摄氏30-32℃,以后可随雏鸡的生长,每周降温1-2℃,鸡舍温度保持在18-20℃,夜间室温应比白天高2℃;  c雏鸡孵出后,前7天采用葡萄糖加奶粉饮水,增强雏鸡体质;随着日龄增加,鸡笼中密度增大,及时增加鸡笼,减少原鸡笼中的密度;d鸡笼中饲养1个半月后,将五黑鸡投放到养殖地饲养,利用鸡舍养殖地旁边的果园地、竹木林地、荒山地、茶园地或农作物收割后的休闲地等进行放养,每天早上放鸡出去,晚上赶回鸡舍,每天投放饲料2-3次,所述的饲料由下列重量份原料组成:谷类50-60份、鱼粉10-15份、豆饼8-10份、肉粉8-10份、麸皮2-5份、叶粉1-2份、贝壳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大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喜乐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