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13461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主要包括搭建鹅舍、育雏期管理、雏鹅期管理、中鹅期管理、肉鹅管理、种鹅管理等步骤;0~7日龄为育雏期,包括潮口、开食等步骤;8~21日龄的雏鹅期管理包括晨饮、放水、放牧、转群等步骤;30~80日龄中鹅期管理阶段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70~80日龄起,开始进行选择性分流,分流去向包括:C1、直接投放市场;C2、转入肥育舍,育肥后以肉鹅上市;C3、作为种鹅进行管理。所述的种鹅管理包括:后备期管理、产蛋期管理、停产期管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放牧为主,喂食为辅,降低成本的同时更接近散养环境,有利于提高品质,适用于进行规模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牧养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土鹅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鹅肉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风味佳、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低等优点,加上鹅是草食性动物,抗病能力强,饲养污染小,作为绿色食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其生活习性比较特殊,例如,具有喜水性、警觉性、耐寒性、生活规律性等。作为一种家禽,鹅在农村得到普遍饲养;然而,其规模化生态养殖仍然缺乏相关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以自然放牧与集约养殖相结合,养殖成本低,成品鹅肉质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搭建鹅舍;(1)育雏舍:用于养殖21日龄前的雏鹅;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2)肉鹅舍:用于养殖肉鹅;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3)肥育舍:用于肉鹅育肥;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可容纳50只肉鹅;(4)种鹅舍:用于养殖种鹅;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平方米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二)生长管理A、育雏期管理0~7日龄的雏鹅在育雏舍养殖,舍内温度为28~30℃,每天降1℃直至20~25℃;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要保持干燥;舍内密度:25只/平方米;A1、潮口:按每盆10只的密度在舍内准备若干喂食盘,雏鹅出壳24小时左右进行观察,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向喂食盘内添加清水,引导雏鹅初饮;初次饮水可以刺激雏鹅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A2、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选择新鲜的青草或菜叶洗净、沥干、切细作为青料,选择碎米、小米或碾碎后的稻谷、碾碎后的玉米作为精料,煮至5成~6成熟备用;按照以下方式每日饲喂6~8次,其中夜间饲喂2~3次:首先将步骤A1所述喂食盘清空,投入煮过的精料,间隔10~20分钟后,向地面上的草席或塑料布上投入青料;饲喂过程中,以重量计算,精料:青料=1:2~2.5;每次饲喂时应将遗留的饲料剩余物清除干净;以上步骤中,先潮口后开食,可以刺激雏鹅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开食阶段,精料煮过再喂,饲喂过程中,先喂精料,再喂青料,可以防止青料过多摄入产生胃肠道不适。A3、过渡期饲喂:5日龄后,以20%~30%的精料与70%~80%的青料、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混合形成过渡期饲料,每日分6~8次饲喂;本阶段,精料不再煮熟。B、雏鹅期管理8~21日龄育雏舍舍内密度:25只/平方米;22日龄之后10只/平方米;本阶段以饲料饲喂为主,放牧为辅;B1、晨饮:取炙黄芪、肉桂、白芍、炙甘草、当归、川芎、白术、白茯苓、熟地黄各等份,加入10倍清水,煮沸后保温一小时,降至室温后过滤,所得液体为晨饮液,所得残渣与精料混合作为饲料;7日龄后的雏鹅,每日清晨,取步骤B1所得晨饮液,按照1:100的比例与清水混合,通过饮水槽对雏鹅进行晨饮;B2、放水:7日龄后的雏鹅,选择晴天,把鹅赶到浅水边让其自由下水,放水时间逐日增加;B3、放牧:14日龄后开始选择晴天赶鹅到草地上放牧;B4、转群:21日龄前后进行转群,以50~150只仔鹅为一群,逐渐撤精饲料增加青饲料,并逐渐增加放牧时间,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清晨5时出牧,10时回棚休息,下午3时出牧,到晚上7时回棚休息;C、中鹅期:30~80日龄为中鹅期,本阶段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本阶段转入肉鹅舍管理;70~80日龄起,开始进行选择性分流,分流去向包括:C1、直接投放市场;C2、转入肥育舍,育肥后以肉鹅上市;C3、作为种鹅进行管理。所述的肉鹅育肥包括以下方式:(1)放牧育肥:农作物收割季节将鹅驱赶至稻田放牧;(2)舍饲育肥:在肉鹅舍内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3)填饲育肥:用玉米粉食为团,每天3次,填饲10天后上市。所述的种鹅管理包括以下步骤:D1、后备期管理:逐渐由精料为主过渡到粗料再到以放牧为主,使种鹅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保持一致的体重到开产;D2、产蛋期管理:产蛋期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喂3次,每鹅每次100~150g配合饲料,要选择平坦的地方放牧,放牧过程中减少粗暴干扰,以减少鹅的应激反应;D3、停产期:鹅产蛋8~9个月后,开始进入停产换羽期,本阶段,由精料改为粗料,以放牧为主,全饲为辅,使羽毛脱换,准备下次产蛋;本步骤中,鹅群按照1公6母的比例进行自然配种。本专利技术以放牧为主,喂食为辅,降低成本的同时更接近散养环境,有利于提高品质,适用于进行规模养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搭建鹅舍;(1)育雏舍:用于养殖21日龄前的雏鹅;21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2)肉鹅舍:用于养殖肉鹅;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3)肥育舍:用于肉鹅育肥;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可容纳50只肉鹅;(4)种鹅舍:用于养殖种鹅;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平方米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二)生长管理A、育雏期管理0~7日龄的雏鹅在育雏舍养殖,舍内温度为28~30℃,每天降1℃直至20~25℃;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要保持干燥;舍内密度:25只/平方米;A1、潮口:按每盆10只的密度在舍内准备若干喂食盘,雏鹅出壳24小时左右进行观察,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向喂食盘内添加清水,引导雏鹅初饮;初次饮水可以刺激雏鹅的食欲,促使胎粪排出。A2、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选择新鲜的青草或菜叶洗净、沥干、切细作为青料,选择碎米、小米或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搭建鹅舍;(1)育雏舍:用于养殖21日龄前的雏鹅;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1:10~15,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2)肉鹅舍:用于养殖肉鹅;肉鹅舍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3)肥育舍:用于肉鹅育肥;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4)种鹅舍:用于养殖种鹅;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设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二)生长管理A、育雏期管理0~7日龄的雏鹅在育雏舍养殖,舍内温度为28~30℃,每天降1℃直至20~25℃;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舍内密度: 25只/平方米;A1、潮口:按每盆10只的密度在舍内准备若干喂食盘,雏鹅出壳24小时左右进行观察,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向喂食盘内添加清水,引导雏鹅初饮;A2、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选择新鲜的青草或菜叶洗净、沥干、切细作为青料,选择碎米、小米或碾碎后的稻谷、碾碎后的玉米作为精料,煮至5成~6成熟备用;按照以下方式每日饲喂6~8次,其中夜间饲喂2~3次:首先将步骤A1所述喂食盘清空,投入煮过的精料,间隔10~20分钟后,向地面上的草席或塑料布上投入青料;饲喂过程中,以重量计算,精料:青料=1:2~2.5;每次饲喂时应将遗留的饲料剩余物清除干净;A3、过渡期饲喂:5日龄后,以20%~30%的精料与70%~80%的青料、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混合形成过渡期饲料,每日分6~8次饲喂;B、雏鹅期管理8~21日龄育雏舍舍内密度: 25只/平方米;22日龄之后10只/平方米;本阶段以饲料饲喂为主,放牧为辅;B1、晨饮:取炙黄芪、肉桂、白芍、炙甘草、当归、川芎、白术、白茯苓、熟地黄各等份,加入10倍清水,煮沸后保温一小时,降至室温后过滤,所得液体为晨饮液,所得残渣与精料混合作为饲料;7日龄后的雏鹅,每日清晨,取步骤B1所得晨饮液,按照1:100的比例与清水混合,通过饮水槽对雏鹅进行晨饮;B2、放水:7日龄后的雏鹅,选择晴天,把鹅赶到浅水边让其自由下水,放水时间逐日增加;B3、放牧:14日龄后开始选择晴天赶鹅到草地上放牧;B4、转群:21日龄前后进行转群,以50~150只仔鹅为一群,逐渐撤精饲料增加青饲料,并逐渐增加放牧时间,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清晨5时出牧,10时回棚休息,下午3时出牧,到晚上7时回棚休息;C、中鹅期:30~80日龄为中鹅期,本阶段以放牧为主,结合补饲中鹅料;本阶段转入肉鹅舍管理;70~80日龄起,开始进行选择性分流,分流去向包括:C1、直接投放市场;C2、转入肥育舍,育肥后以肉鹅上市;C3、作为种鹅进行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鹅的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搭建鹅舍;(1)育雏舍:用于养殖21日龄前的雏鹅;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1:10~15,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2)肉鹅舍:用于养殖肉鹅;肉鹅舍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3)肥育舍:用于肉鹅育肥;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平方米;(4)种鹅舍:用于养殖种鹅;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设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二)生长管理A、育雏期管理0~7日龄的雏鹅在育雏舍养殖,舍内温度为28~30℃,每天降1℃直至20~25℃;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舍内密度:25只/平方米;A1、潮口:按每盆10只的密度在舍内准备若干喂食盘,雏鹅出壳24小时左右进行观察,当大多数雏鹅站立走动、伸颈张嘴、有啄食欲望时向喂食盘内添加清水,引导雏鹅初饮;A2、开食:潮口后即可开食;选择新鲜的青草或菜叶洗净、沥干、切细作为青料,选择碎米、小米或碾碎后的稻谷、碾碎后的玉米作为精料,煮至5成~6成熟备用;按照以下方式每日饲喂6~8次,其中夜间饲喂2~3次:首先将步骤A1所述喂食盘清空,投入煮过的精料,间隔10~20分钟后,向地面上的草席或塑料布上投入青料;饲喂过程中,以重量计算,精料:青料=1:2~2.5;每次饲喂时应将遗留的饲料剩余物清除干净;A3、过渡期饲喂:5日龄后,以20%~30%的精料与70%~80%的青料、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混合形成过渡期饲料,每日分6~8次饲喂;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大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喜乐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