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瑞章专利>正文

圆柱形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53 阅读:3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柱形锁改良构造,其主体结合有内、外平把手,主体由带动轴结合牵缩器与壳筒,由牵缩器的二弹簧条各置入一内弹簧,以辅助推动板或钩拉板复位,及由主体另设一辅助板可伸在门的圆孔外侧,及以卡块卡在定位穴孔;锁心组与一定位块容入于外把手组合孔,使锁心易于更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柱形锁,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内、外平把手,内部结构改进的,适于残疾人使用的圆柱形门锁。传统的门用喇叭锁,是以圆形的喇叭形状把手供握持旋转,因此,又被称作喇叭锁。但是,该种喇叭把手无法供残疾人使用,因此,该喇叭把手部分最好以平把手来代替,然而该平把手在压按时,需要较大的压力,因此,整个锁具就需要加以改良,否则即有易于损坏及无法复位的问题,此外,本案申请人已在台湾申请有第八二二0三六一八号“管形残障锁”专利,是以内、外把手以螺栓结合在门内、外侧,使内、外把手可转动,以一方形轴转动引拉锁闩的锁舌,该外把手有一转动轴管,内有一控制筒可被外侧把手的锁心以正确钥匙带动,或由内侧把手以转钮筒转动,使一连动板以方形孔与一连动环的方形外径呈分开或啮合,以使平把手呈上锁不可转动,或可成转动的可开门状况。本技术的目的,是对该圆柱形锁的构造加以改良,使其可与平把手结合,以供残疾人使用。本专利技术圆柱形锁,其主体主要由内把手、外把手所构成,该主体由一带动轴结合牵缩器后再与壳筒结合,带动轴可供内把手套置结合,且以一按钮由内把手的中心轴孔伸出,牵缩器有一轴管可供外把手结合,牵缩器内有二弹簧条可顶推推动板使钩拉板复位;其特点在于内把手与外把手为平把手,该外把手以轴孔供锁心组容入,且以一组合孔供锁心组的凸出体套入,二者间有定位块,由定位块设弹性凸块,可使锁心组易于取出更换;牵缩器的二弹簧条内径复各容入另一内弹簧条,该内弹簧条一端可顶在推动板或钩拉板,另端由牵缩器的壁伸出,且与一板顶接,板与牵缩器共同置放在壳筒内;主体另有一辅助板,辅助板以一孔套在牵缩器的轴管,另以二脚设螺孔供固定元件结合在壳筒上,辅助板可另以二弧形边伸出在门的圆孔外侧,弧形边有凸出的卡块,可卡入门圆孔侧的定位穴孔。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组装时自外把手侧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3-3剖面图。图4是图3的4-4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5-5剖面图。如第一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锁包括有主体1、内把手1、外把手3等主要部分。主体1包括有壳筒11、带动轴12、牵缩器13及一补助板14,壳筒11、带动轴12、牵缩器13可为习知的构造,组合起来使带动轴12的按钮121由内把手2的中心轴孔20伸出,而牵缩器13内的轴管131可供外把手3组接。本案特征在于牵缩器13内的复位元件构造,由于内把手2、外把手3为平把手,所以,带动轴12、轴管131的复位力量需要较大,因此,如果将习知的复位弹簧132加粗或增加弹性系数,则势必造成组配上的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另外增加有二内复位弹簧134,习知的复位弹簧132一端顶在推动板133,另端顶在牵缩器13之壁13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内复位弹簧134则成较小直径,可套在复位弹簧132的内径中,此二内复位弹簧134一端由推动板133的孔1331通过,而顶在钩接板135的挡板1351上,或可将推动板133的孔1331封闭,使复位弹簧134一端可顶压,复位弹簧134另端由壁130的孔1301通过,且被一板136所顶压,板136配合牵缩器13的壁130,且被共同组装入壳筒11内(如图4所示),因此,增加的二内复位弹簧134在组装时,是在既有带动轴12、牵缩器13结合后再被结合,且,二内复位弹簧134是单独被板136压接,一并置入在壳筒11内,如此在安装上即不会有不易组装的问题,此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特征。补助板14是被增加的构件,可使锁具更为坚固,此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特征,该补助板14以一孔141套在牵缩器13的轴管131,且此补助板14具有二脚142与带动轴12的定位板122成贴置,传统的锁具由定位板122设孔1221供螺栓15旋合在壳筒11上,这种传统结合方式是无法适应平把手因较大力臂而产生的拉力及扭力的,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补助板14即在改良该缺点,由补助板14设螺孔143供螺栓15旋合,此螺栓15同时贯穿有定位板122及内套盘板21加以固定,以弥补定位板122及牵缩器13由凸耳138结合之不足处;又,补助板14本身有左右二凸出的卡块144,卡块144可卡入在门的定位穴孔(如图5所示)。补助板14的增设可达到下列功效;(一)以卡块144卡入在门的定位穴孔,如此可防止以强迫扭转方式转动牵缩器因而使锁具遭到破坏。(二)由于补助板14设卡块144,其弧形端边卡入门的圆孔外侧(如图3、5所示),所以以强力拉拔方式也无法达到破坏目的。外把手3本身可套在轴管131,且以定位槽31被轴管131内的定位片137卡入,形成外把手3结合于轴管131,外把手3以一轴孔32供锁心组33容入,锁心组33有一凸出体331,凸出体331可伸入在外把手3的组合孔35,且二者间填入有一定位块34,该定位块34设有弹性凸块341可由外把手3的定位孔36凸出,使锁心组33容入固定。该凸块341可被压按,使锁心组33易于取出,以达到方便更换锁心组的目的,该构造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特征。本专利技术构造,可以使传统的喇叭锁具也可改用平把手结合,如此,即可方便残疾人士使用,而该锁具在结构上更为安全,且在组装上也未增加麻烦,其功效有显著增进。权利要求一种圆柱形锁,其主体主要由内把手、外把手所构成,该主体由一带动轴结合牵缩器后再与壳筒结合,带动轴可供内把手套置结合,且以一按钮由内把手的中心轴孔伸出,牵缩器有一轴管可供外把手结合,牵缩器内有二弹簧条可顶推推动板使钩拉板复位;其特征在于内把手与外把手为平把手,该外把手以轴孔供锁心组容入,且以一组合孔供锁心组的凸出体套入,二者间有定位块,由定位块设弹性凸块,可使锁心组易于取出更换;牵缩器的二弹簧条内径复各容入另一内弹簧条,该内弹簧条一端可顶在推动板或钩拉板,另端由牵缩器的壁伸出,且与一板顶接,板与牵缩器共同置放在壳筒内;主体另有一辅助板,辅助板以一孔套在牵缩器的轴管,另以二脚设螺孔供固定元件结合在壳筒上,辅助板可另以二弧形边伸出在门的圆孔外侧,弧形边有凸出的卡块,可卡入门圆孔侧的定位穴孔。全文摘要一种圆柱形锁改良构造,其主体结合有内、外平把手,主体由带动轴结合牵缩器与壳筒,由牵缩器的二弹簧条各置入一内弹簧,以辅助推动板或钩拉板复位,及由主体另设一辅助板可伸在门的圆孔外侧,及以卡块卡在定位穴孔;锁心组与一定位块容入于外把手组合孔,使锁心易于更换。文档编号E05B3/00GK1098157SQ9310847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6日专利技术者林瑞章 申请人:林瑞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形锁,其主体主要由内把手、外把手所构成,该主体由一带动轴结合牵缩器后再与壳筒结合,带动轴可供内把手套置结合,且以一按钮由内把手的中心轴孔伸出,牵缩器有一轴管可供外把手结合,牵缩器内有二弹簧条可顶推推动板使钩拉板复位;其特征在于:内把手与外把手为平把手,该外把手以轴孔供锁心组容入,且以一组合孔供锁心组的凸出体套入,二者间有定位块,由定位块设弹性凸块,可使锁心组易于取出更换;牵缩器的二弹簧条内径复各容入另一内弹簧条,该内弹簧条一端可顶在推动板或钩拉板,另端由牵缩器的壁伸出,且与一板顶接,板与牵缩器共同置放在壳筒内;主体另有一辅助板,辅助板以一孔套在牵缩器的轴管,另以二脚设螺孔供固定元件结合在壳筒上,辅助板可另以二弧形边伸出在门的圆孔外侧,弧形边有凸出的卡块,可卡入门圆孔侧的定位穴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瑞章
申请(专利权)人:林瑞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