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佐军专利>正文

电控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439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电子锁的机械执行机构一电控锁。按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方法设计的电控锁,功率消耗极微,以至于用一至两节普通五号干电池供电,即可工作数月。该电控锁可与各种电子锁电路构成用途广泛的各种电子门锁、保险箱锁、以及箱包锁等锁具。(*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电控锁,属国际专利分类表中E05类。迄今为止,各种电子锁中,作为机械执行机构的电控锁,都对其电源提出了较高的功率要求。通常要用市电(~220V/50HZ)或供电能力大于数十瓦的蓄电瓶为其供电。由于锁具的高可靠性要求,以及蓄电瓶过大的体积及较高的价格,至使电子锁目前只能应用于极少场合,难以普及应用。锁具中,最常用的各种门锁通常需要有大于10mm的锁舌行程,且开启力必须足以克服作用于锁舌上的摩擦力。由于现有电控锁在其结构上大多采用电磁铁牵引锁舌开锁的工作方式,因此,为满足行程及开启力两方面的要求,必须采用功耗较大的强力电磁铁。从而对电源功率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使控制电路复杂化。诚然,若以电动机取代电磁铁作为开锁动力,从原理上可降低电控锁对电源的功率要求,但其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减速机构,在变速比比较大时,不但复杂且效率低下,所以,仍不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电控锁功耗较大这一问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9月12日《电子报》第37期第六版所刊文章“受控于24V/1A/1S脉冲的电控锁及其应用”一文所介绍的电控锁,虽然采取了使开锁能量取自弹簧所存贮能量的方法,但是控制电磁铁对电源仍有24瓦的高要求,因此,仍无法摆脱市电和蓄电池。与之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使电控锁的功耗下降两个数量级,至0.25瓦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方式与结构的改变,大幅度降低电控锁对电源的功率要求,使之低至只须一至两节普通干电池,即可满足其供电要求的水平,以使电子锁可以迅速普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在电控锁中,采用由电控信号控制外来开启力传递的方式工作的。而开启力可由人力或其它与锁无关的动力源提供,即本电控锁是以“离合方式”工作的。因此本锁中的电磁铁只是控制元件而非机械动力源。此外;为了使电磁铁在较小的电流输入条件下,即能对衔铁产生较大的引力,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基本“无”磁隙工作方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电控锁的功耗。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一所示以下结合图一简述其工作原理若外力F如图中所示方向作用于拖动块③,拖动块③与棘爪①将沿力F的方向移动;a.当电磁铁⑤无工作电流时,衔铁④未被其吸引,因此,二者间的摩擦阻力很小,此时,通过扭力簧⑥对棘爪①向下的压力所产生的侧向压力以及摩擦阻力,将使衔铁④亦被带动,与拖动块③一起运动。在此过程中,棘爪①将不会向上翻起与滑动块②啮合。b.当电磁铁⑤得电工作时,衔电④被吸引,由于其间基本“无”磁隙,所以以较小的励磁电流即可在此间产生较大的引力,因此,其间的摩擦阻力很大。此时安装于拖动块③上的棘爪①不但不能带动衔铁④与之一起运动,反而在衔铁④的阻力向上的分力的作用下被顶起,进入滑块②的豁口,与滑块②啮合,而使之运动。该滑块则可用以牵引锁舌使锁开启。以上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在设计实际的电控锁时,可将该基本工作原理扩展从而设计出许多不同的具体工作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扭转式电控锁,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二。其基本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开锁力矩由人力从轮轴④如图a中方向输入。当电磁铁⑥未得电工作时,衔铁环⑤与电磁铁⑥间摩擦力很小,在棘爪①上的销子(该销子插入衔铁环的斜孔中)的带动下与轮轴一起转动,棘爪①蛰伏不动,因此轮轴④与内套⑦不啮合,故无力矩输出。当电磁铁⑥中有电流通过时,衔铁环⑤被其吸引。因此,两者间摩擦力很大,不能与轮轴④一起转动。在衔铁环⑤上斜孔对销子压力的径向分力作用下,棘爪沿径向顶起,嵌入内套⑦的窗口内与之啮合。并由此将力矩传递至内套⑦及外套③。该力矩可用以开启锁具。图二b是以该扭转工作方式设计的电控锁示意图。结合上述工作原理,显而易见;当有电流通过电控锁时,外力矩可开锁,而无工作电流时,外力矩徒使轮轴空转,而锁不被开启。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为电控锁。属国际专利分类表中E05类。现有电控锁在技术上,采用电力方式为其提供开启能量。在核心元件----电磁铁的设计上,采用有行程的工作方式。在电磁铁的应用方式上,作为锁中电能----机械能的换能器件,或以其机械能的输出直接驱动锁舌,或触发其它储能器件释放能量开启锁具。其工作特征为电磁衔铁的运动过程即锁的开启过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锁内电磁铁作为开启力是否可施加于锁舌的控制元件,而非动力元件。电控锁的开启力,由不但与控制电磁铁无关,而且与电控锁无关的其它能源提供。二.为降低锁内电磁铁功耗,在本专利技术中电磁铁与衔铁间的间隙极小。权力请求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一;对在电控锁中,电磁铁仅作为控制元件,而非动力输出源的设计方法提出权力请求。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二;对在电控锁中,电磁铁与衔铁间工作间隙的变化与其工作过程无关之设计提出权力请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电子锁的机械执行机构—电控锁。按本专利技术设计方法设计的电控锁,功率消耗极微,以至于用一至两节普通五号干电池供电,即可工作数月。该电控锁可与各种电子锁电路构成用途广泛的各种电子门锁、保险箱锁、以及箱包锁等锁具。文档编号E05B47/02GK1100489SQ94101268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0日专利技术者韩佐军, 韩伟 申请人:韩佐军, 韩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为电控锁。属国际专利分类表中E05类。现有电控锁在技术上,采用电力方式为其提供开启能量。在核心元件----电磁铁的设计上,采用有行程的工作方式。在电磁铁的应用方式上,作为锁中电能----机械能的换能器件,或以其机械能的输出直接驱动 锁舌,或触发其它储能器件释放能量开启锁具。其工作特征为:电磁衔铁的运动过程即锁的开启过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一. 锁内电磁铁作为开启力是否可施加于锁舌的控制元件,而非动力元件。电控锁的开启力,由不但与控制电磁铁无关,而且与电控锁无关的 其它能源提供。二. 为降低锁内电磁铁功耗,在本专利技术中电磁铁与衔铁间的间隙极小。权力请求:1.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一;对在电控锁中,电磁铁仅作为控制元件,而非动力输出源的设计方法提出权力请求。2.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二;对在电控 锁中,电磁铁与衔铁间工作间隙的变化与其工作过程无关之设计提出权力请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佐军韩伟
申请(专利权)人:韩佐军韩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