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316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包括杯托,其一端连接第一杯体,另一端连接套筒;该举宫杯还包括第二杯体,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且第二杯体位于第一杯体的内侧,套筒内设有引导杆,引导杆与第二杯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杯体另一端的侧部边缘安装有电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设置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圆柱筒体,其结构更为简化,且所占空间更小,便于手术,而且腹腔镜下避免遮挡视线。且第二杯体可以转动,根据需要调节其位置,减小占用空间;摄像头的设置可以在摄像头的监视下进行切割,尤其是切开阴道后穹窿,更加安全快捷。

A Kind of Palace Cup with Electric Knif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lace cup with a charged knife, which comprises a cup holder, one end connecting the first cup body and the other end connecting the sleeve; the palace cup also includes a second cup body, the first cup body and the second cup body are all part of the cylinder body cut along the axis, and the second cup body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cup body, a guide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leeve, and the guide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second cup body. The side edge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cu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knife. The utility model sets the first and second cup bodies as a part of the cylinder body which is sliced along the axis, instead of the whole cylinder body.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up bodies is simpler, the space occupied is smaller,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sight is avoided under the laparoscope. And the second cup can rotate, adjust its position according to need, reduce occupancy space; the camera can be set up under the surveillance of the camera to cut, especially the posterior vaginal fornix, safer and f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举宫杯,具体为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
技术介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工作中最多见的手术,使用的举宫杯为完整圆形杯体结构,在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时,通过trocar孔的单极电凝钩常常有诸多不便,比如电切阴道穹窿时电凝钩定位不准,误切或损伤肠管等,特别是对于阴道后穹窿部位,常常因为子宫遮挡切除非常困难,不能顺利切除,常常在阴道内非直视下凭医生手触摸阴道后穹窿再剪断,存在诸多风险,可能损伤肠管或阴道等,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使用该装置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方便快捷,能够简化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包括杯托,其一端连接第一杯体,另一端连接套筒;该举宫杯还包括第二杯体,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且第二杯体位于第一杯体的内侧,套筒内设有引导杆,引导杆与第二杯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杯体另一端的侧部边缘安装有电刀,电刀的旁边的第二杯体上还安装有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电刀及摄像头的管线均从引导杆内部穿出与外界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均为1/4圆柱筒体。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横截面为异型,其设有一向外凸出的槽体,以使得第二杯体转动90度后与第一杯体位于同一个圆柱筒体上,构成1/2圆柱筒体。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一端穿过杯托位于杯托的中心,另一端安装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杯托内的套筒的长度小于引导杆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电刀的切割部分的长度为0.5-1cm。进一步地,摄像头与电刀的距离为0.5-2c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设置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圆柱筒体,其结构更为简化,且所占空间更小,便于手术,而且腹腔镜下避免遮挡视线。2、第二杯体可以转动,当不需要进行切割时,第二杯体与第一杯体重合,一方面可以保护电刀和摄像头,避免腹腔镜电凝钩的腹壁、肠管等损伤,同时简化手术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占用空间,还能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需要进行切割手术时,转动第二杯体,使其电刀露出,便于进行手术切割;安全平稳;摄像头的设置,可以在摄像头的监视下进行切割,尤其是切开阴道后穹窿,更加安全快捷;同时切开阴道全程在摄像头可视下操作,安全高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3、异型套筒的设置,在第二杯体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够与第一杯体位于同一个圆柱筒体上,这样便于安装举宫杯,特别是对于绝经后萎缩的阴道及宫颈尤其适用;同时可旋转的非圆柱体举宫杯杯体可以有效指引手术分离部位,避免分离过度损伤膀胱或肠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包括杯托1,其一端连接第一杯体2,另一端连接套筒3;该举宫杯还包括第二杯体4,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均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且第二杯体4位于第一杯体2的内侧,套筒3内设有引导杆5,引导杆5与第二杯体4的一端连接,第二杯体4另一端的侧部边缘安装有电刀6,电刀的旁边的第二杯体上还安装有摄像头7。进一步地,所述电刀及摄像头的管线均从引导杆内部穿出与外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均为1/4圆柱筒体。进一步地,所述套筒3的横截面为异型,其设有一向外凸出的槽体,以使得第二杯体转动90度后与第一杯体位于同一个圆柱筒体上,构成1/2圆柱筒体。另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也可通过在杯托边缘处设置导轨及可伸缩的引导杆来实现。进一步地,所述套筒3一端穿过杯托1位于杯托的中心,另一端安装有把手。该把手垂直于套筒,进一步地,所述杯托内的套筒3的长度小于引导杆的长度。便于通过引导杆转动带动第二杯体旋转。图1中需要手术切割时,第二杯体沿顺时针方向在杯托上旋转90度并外推,使之与第一杯体在同一弧形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电刀的切割部分的长度为0.5-1cm。切割之前,将举宫杯放置于合适的位置,然后调整第二杯体的位置,使电刀的切割部位与待切割的部分相吻合。进一步地,摄像头7与电刀的距离为0.5-1cm,优选1cm。摄像头位于第二杯体上,电刀和摄像头能够同步移动,使得监控更为精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开始后,常规消毒铺巾,消毒阴道,窥开阴道,钳夹宫颈,常规扩宫颈管至5号扩宫条,先上引导杆,将第二杯体套在第一杯体内侧,杯托1与套筒3靠螺丝连接。手术做到膀胱子宫腹膜反折时,切开反折腹膜,旋转整个杯体,指引分离膀胱,在可以切开阴道穹窿之前,第二杯体沿杯托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并外推第二杯体,使之与第一杯体在同一弧形面上。在腹腔镜监视下电刀先切开阴道前穹窿,顺时针旋转举宫杯,在切开的阴道穹窿后摄像头监视电刀环形切开阴道穹窿,特别在后穹窿区域是腹腔镜下的盲区,最后缝合阴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托(1),其一端连接第一杯体(2),另一端连接套筒(3);该举宫杯还包括第二杯体(4),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均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且第二杯体(4)位于第一杯体(2)的内侧,套筒(3)内设有引导杆(5),引导杆(5)与第二杯体(4)的一端连接,第二杯体(4)另一端的侧部边缘安装有电刀(6),电刀的旁边的第二杯体上还安装有摄像头(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刀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托(1),其一端连接第一杯体(2),另一端连接套筒(3);该举宫杯还包括第二杯体(4),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均为圆柱筒体沿轴向切分的一部分,且第二杯体(4)位于第一杯体(2)的内侧,套筒(3)内设有引导杆(5),引导杆(5)与第二杯体(4)的一端连接,第二杯体(4)另一端的侧部边缘安装有电刀(6),电刀的旁边的第二杯体上还安装有摄像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刀及摄像头的管线均从引导杆内部穿出与外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宫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杯体(2)和第二杯体(4)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显龚世雄王冬花李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