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3028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8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在砂土地上开挖出梯形槽,梯形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保水层、骨架层、犁底层和表土层,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依次覆盖保水层、骨架层,表土层位于梯形槽的槽口处,梯形槽的槽口上方设置工作道。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重构系统长期种植后,可以在保水层和骨架层之间自然形成长期稳定防渗层,达到了水田土体构型效果。并且,所构建水田稳定且土壤质量好、产能高。

A Soil Body Reconstruction System for Sandy Land Reclamation and Paddy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il body reconstruction system for paddy field reclamation on sandy land. Trapezoidal grooves are excavated on sandy soil. Water-retaining layer, skeleton layer, plough bottom layer and surface soil layer are arranged in the trapezoidal groove from bottom to top. The side walls and bottom of the trapezoidal groove are covered with water-retaining layer and skeleton layer in turn. The surface soil layer is located at the groove mouth of the trapezoidal groove, and a working channel is arranged above the groove mouth of the trapez After long-term planting of the re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a long-term stable impervious layer can be formed naturally between the water-retaining layer and the skeleton layer, thus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paddy field soil configuration. Moreover, the paddy fields constructed are stable, with good soil quality and high produ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
本技术涉及砂土地防治
,尤其涉及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并且优质水田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被占用比例大。按照“必须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规定,开发补充水田尤为重要。满足开发补充水田水源要求的土地多位于江河流域,土体构型多为通体砂等,严重限制了开发补充水田的数量和质量。采用有效的土体重构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土体构型对开发补充水田的限制,但是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砂土地开发补充水田土体重构技术。申请号CN20131075275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防渗砂,该材料可以用来解决通体砂构型土壤的保水问题,可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保水层材料来源之一。申请号CN20162066754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透气防渗砂防渗结构,但其所述结构不适合用作水稻种植。申请号CN201521065179.5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防渗砂土壤改造系统,包含了储水层、种植层等,但其防渗层仅有一层防渗砂,难以抵抗水稻根系、土壤生物等的影响,无法满足水田多年耕作的需求。因此,专门针对砂土地开发补充水田的土体重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改造系统防渗效果差,难以抵抗水稻根系、土壤生物等影响,无法满足水田多年耕作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在砂土地上开挖出梯形槽,梯形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保水层、骨架层、犁底层和表土层,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依次覆盖保水层、骨架层,表土层位于梯形槽的槽口处,梯形槽的槽口上方设置工作道。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梯形槽设置在砂土地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梯形槽为等腰梯形,梯形槽的夹角为45~60°,所述梯形槽的槽深为60~80cm。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保水层采用防渗砂等即保水又透气的材料,防渗砂均匀铺设在梯形槽的槽底和四周侧壁上,防渗砂的铺设厚度为1~5cm,注意平整,保水层是耕作初期整个土体构型中防止水分渗漏的基础。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骨架层采用粘土,粘土均匀覆盖在保水层上,粘土的容重为1.8~2.0g/cm3,骨架层在梯形槽的四周侧壁上的铺设厚度为5~15cm,骨架层在梯形槽的槽底的铺设厚度为20~60cm。骨架层的作用是保证整个土体构型的长期稳定,并对短期保水层形成保护和补充作用,通过长期耕作的淋溶和沉积作用,使细小黏粒不断在保水层和骨架层之间积聚,最终形成稳定的长期保水层。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犁底层采用混合有2%~10%重量比有机质的土壤,有机质为腐熟后的畜禽粪便等厩肥或者粉碎腐熟后的作物秸秆等,犁底层的铺设厚度为0~60cm,犁底层的容重为1.3~1.5g/cm3。犁底层在整个土体构型中处于核心层,对开发成水田后的土壤肥力质量以及后期水稻的产能均具有重要影响。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表土层采用客土来源处的原始表土再混合2%~15%重量比的有机质或者普通壤质土壤混合5%~15%重量比的有机质,客土来源处的原始表土可以使新垦水田更快形成产能,表土层的铺设厚度为0~30cm,表土层的容重为1.1~1.3g/cm3。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所述工作道采用水泥铺设,工作道是为了保护保水层,防止水分侧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经过本技术的重构系统长期种植后,可以在保水层和骨架层之间自然形成长期稳定防渗层,达到了水田土体构型效果。并且,所构建水田稳定且土壤质量好、产能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所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砂土地;2保水层;3骨架层;4犁底层;5表土层;6工作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由图1所示,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在砂土地1上开挖出梯形槽,梯形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保水层2、骨架层3、犁底层4和表土层5,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依次覆盖保水层2、骨架层3,表土层5位于梯形槽的槽口处,梯形槽的槽口上方设置工作道6。所述梯形槽设置在砂土地1地形相对平坦的区域,梯形槽为等腰梯形,梯形槽的夹角为60°,所述梯形槽的槽深为80cm。所述保水层2采用防渗砂,防渗砂平铺在梯形槽的槽底和四侧壁上,防渗砂的铺设厚度为3cm。所述骨架层3采用粘土,粘土均匀覆盖在保水层2上,粘土压实至容重为1.8g/cm3,骨架层3在梯形槽的四周侧壁上的铺设厚度为10cm,骨架层在梯形槽的槽底的铺设厚度为27cm。所述犁底层4采用混合有5%重量比的腐熟牛粪的土壤,犁底层4的铺设厚度为30cm,犁底层4压实至容重为1.3g/cm3。所述表土层5采用异地表层壤质土壤混合2%重量比的腐熟牛粪,表土层5的铺设厚度为20cm,表土层5压实至容重为1.1g/cm3。所述工作道6采用水泥铺设而成,工作道6的宽度为60c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砂土地上开挖出梯形槽,梯形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保水层、骨架层、犁底层和表土层,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依次覆盖保水层、骨架层,表土层位于梯形槽的槽口处,梯形槽的槽口上方设置工作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砂土地上开挖出梯形槽,梯形槽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保水层、骨架层、犁底层和表土层,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依次覆盖保水层、骨架层,表土层位于梯形槽的槽口处,梯形槽的槽口上方设置工作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为等腰梯形,梯形槽的夹角为45~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槽的槽深为80~1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土地垦造水田土体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层采用防渗砂,防渗砂均匀铺设在梯形槽的四周侧壁和槽底上,防渗砂的铺设厚度为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亚刘科学郭敏邓保仁马强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图规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