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博专利>正文

实时远程脉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2287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包括第一上位机、第二上位机、脉象采集设备和脉象仿真设备,脉象采集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第一上位机连接,脉象仿真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第二上位机连接,第一上位机和第二上位机通过网络连接,脉象采集组件受机械运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实现脉象采集组件的脉象采集点位的位移运动与脉诊压力动作,机械运动伺服控制系统的状态控制指令数据来自脉象仿真组件的脉象仿真点位的状态数据,脉象采集组件采集的脉象电信号驱动脉象仿真组件的电机,在中医师的指端实时复现脉道点位的搏动状态,设备的虚拟脉道是由脉象采集现场的实时图象画面与位于图象画面之下的脉象仿真组件共同实现。

Real-time remote pulse diagnosis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al-time remote pulse diagnosis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upper computer, a second upper computer, a pulse acquisition device and a pulse simulation device. The pulse acquisi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power supply and a first upper computer respectively. The pulse simula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power supply and a second upper computer respectively. The first upper computer and a second upper computer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network, and the pulse acquisition component is servo by mechanical motion. The control system drives, realizes the displacement movement and pulse pressure action of the pulse acquisition point of the pulse acquisition module, the state control command data of the mechanical motion servo control system comes from the state data of the pulse simulation point of the pulse simulation module, and the motor of the pulse simulation module is driven by the pulse signal collected by the pulse acquisition module, reappearing the pulse channel point in real time at the fingertip of the doctor. The virtual pulse path of the device is realized by the real-time image picture of the pulse acquisition scene and the pulse simulation module located under the image pi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时远程脉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诊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
技术介绍
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四诊之一,他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肺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这积极的意义,但现有技术诊脉都是面对面,不能实现远程脉诊服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实现对自然人进行远程脉诊服务的系统,该系统是由脉象采集设备和应用于脉象信息实时复现的脉象仿真设备构成,两者是实时联合工作的。脉象采集设备是采集自然人脉道上的脉象信息的,其核心是由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构成的脉象采集组件,脉象仿真设备是接收脉象采集设备采集到的脉象电信号,通过电路的处理,驱动脉象仿真组件在中医师的指端再现自然人的脉道在受压时的搏动状态。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包括第一上位机、第二上位机、脉象采集设备和脉象仿真设备,脉象采集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第一上位机连接,脉象仿真设备分别与电源和第二上位机连接,第一上位机和第二上位机通过网络连接;脉象采集设备包括采集支架、第一XY轴控制平台、图像传感器、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构成的脉象采集组件、至少一个Z轴控制平台、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模块和第一脉象处理模块组成,第一XY轴控制平台设置在采集支架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Z轴控制平台设置在第一XY轴控制平台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脉象采集组件的脉象传感器通过第一弹簧柔性连接在Z轴控制平台上且与第一脉象处理模块连接,第一脉象处理模块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与第一上位机连接,图像传感器设置在采集支架上且与第一上位机连接,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和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脉象采集组件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脉象仿真设备包括脉象仿真支架、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至少一个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第二XY轴运动平台、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投影装置、弹性元件、框架、第二微处理器模块、第二脉象处理模块、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第一幕布、第二幕布和指端位置传感器组成,投影装置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上且与第二上位机连接,第二XY轴运动平台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框架设置在第二XY轴运动平台上,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通过弹性元件悬停在框架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的电机底端,第二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和第二上位机连接,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和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和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框架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第二幕布中间开设有通孔,第一幕布设置在第二幕布通孔上端,第二幕布边缘设置有多个指端位置传感器,指端位置传感器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连接。所述的指端位置传感器为光发射管与光发射接收管。所述的实时远程脉诊系统还包括第一时钟和第二时钟,第一时钟设置在脉象采集设备上,第二时钟设置在脉象仿真设备上。所述脉象仿真组件的电机为直线电机或音圈电机。所述的弹性元件为至少由4个第二弹簧构成的弹簧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不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远程脉诊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有助于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程;有助于基于脉象分析的中医专家诊断系统以及脉诊设备,走出实验室,走入百姓家庭。3、本专利技术有助于普及中医文化,改善人们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4、中医师在脉象仿真设备上为自然人诊脉,所看到的是自然人的真实的,实时的手臂图象画面,在真实画面的寸口部位,实现脉诊动作,具有逼真的临场感。5、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智能的识别自然人脉道位置,并且在脉道位置上实现智能的脉诊动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脉象采集设备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脉象仿真设备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脉象仿真设备局部示意图。图5是脉象采集设备与脉象仿真设备基于网络的工作流程图。图6是脉象采集设备电路原理图。图7是脉象仿真设备电路原理图。图8是脉象仿真组件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脉象采集设备工作流程图。图10是脉象仿真设备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包括第一上位机1、第二上位机2、脉象采集设备3和脉象仿真设备4,脉象采集设备3分别与电源5和第一上位机1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分别与电源5和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一上位机1和第二上位机2通过网络连接;脉象采集设备3包括采集支架30、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图像传感器32、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构成的脉象采集组件34、至少一个Z轴控制平台35、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和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组成,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Z轴控制平台35设置在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采集组件34的脉象传感器通过第一弹簧柔性连接在Z轴控制平台35上且与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连接,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图像传感器32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和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设置在脉象采集组件34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包括脉象仿真支架40、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1、至少一个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45、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46、投影装置47、弹性元件48、框架49、第二微处理器模块50、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52、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53、第一幕布54、第二幕布55和指端位置传感器56组成,投影装置47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框架49设置在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上,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通过弹性元件48悬停在框架49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连接,压力传感器41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42的电机底端,第二微处理器模块50分别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和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45和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42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52和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53设置在框架49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第二幕布55中间开设有通孔,第一幕布54设置在第二幕布55通孔上端,第二幕布55边缘设置有多个指端位置传感器56,指端位置传感器56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所述的指端位置传感器56为光发射管与光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位机(1)、第二上位机(2)、脉象采集设备(3)和脉象仿真设备(4),脉象采集设备(3)分别与电源(5)和第一上位机(1)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分别与电源(5)和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一上位机(1)和第二上位机(2)通过网络连接;脉象采集设备(3)包括采集支架(30)、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图像传感器(32)、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构成的脉象采集组件(34)、至少一个Z轴控制平台(35)、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和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组成,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Z轴控制平台(35)设置在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采集组件(34)的脉象传感器通过第一弹簧柔性连接在Z轴控制平台(35)上且与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连接,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图像传感器(32)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和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设置在脉象采集组件(34)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包括脉象仿真支架(40)、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1)、至少一个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45)、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46)、投影装置(47)、弹性元件(48)、框架(49)、第二微处理器模块(50)、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52)、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53)、第一幕布(54)、第二幕布(55)和指端位置传感器(56)组成,投影装置(47)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框架(49)设置在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上,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通过弹性元件(48)悬停在框架(49)的中心位置并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连接,压力传感器(41)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42)的电机底端,第二微处理器模块(50)分别与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和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45)和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脉象仿真组件(42)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52)和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53)设置在框架(49)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第二幕布(55)中间开设有通孔,第一幕布(54)设置在第二幕布(55)通孔上端,第二幕布(55)边缘设置有多个指端位置传感器(56),指端位置传感器(56)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以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为核心的脉象采集组件(34),受机械运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实现脉象采集组件(34)的脉象采集点位的位移运动与脉诊压力动作,机械运动伺服控制系统的状态控制指令数据来自于至少一个电机所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的脉象仿真点位的状态数据,状态数据包括脉象仿真点位的位置坐标数据以及中医师指端在脉象仿真点位上施加的脉诊压力数据,脉象采集组件(34)采集的脉象电信号驱动脉象仿真组件(42)的电机,在中医师的指端实时复现脉道点位的搏动状态,设备的虚拟脉道是由脉象采集现场的实时图象画面与位于图象画面之下的脉象仿真组件(42)共同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时远程脉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位机(1)、第二上位机(2)、脉象采集设备(3)和脉象仿真设备(4),脉象采集设备(3)分别与电源(5)和第一上位机(1)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分别与电源(5)和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一上位机(1)和第二上位机(2)通过网络连接;脉象采集设备(3)包括采集支架(30)、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图像传感器(32)、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至少一个脉象传感器构成的脉象采集组件(34)、至少一个Z轴控制平台(35)、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和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组成,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Z轴控制平台(35)设置在第一XY轴控制平台(31)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采集组件(34)的脉象传感器通过第一弹簧柔性连接在Z轴控制平台(35)上且与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连接,第一脉象处理模块(39)与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连接,第一微处理器模块(38)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图像传感器(32)设置在采集支架(30)上且与第一上位机(1)连接,第一X轴位移传感器(36)和第一Y轴位移传感器(37)设置在脉象采集组件(34)上且与采集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33)连接;脉象仿真设备(4)包括脉象仿真支架(40)、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41)、至少一个电机构成的脉象仿真组件(42)、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第二X轴位移传感器(45)、第二Y轴位移传感器(46)、投影装置(47)、弹性元件(48)、框架(49)、第二微处理器模块(50)、第二脉象处理模块(51)、第三X轴位移传感器(52)、第三Y轴位移传感器(53)、第一幕布(54)、第二幕布(55)和指端位置传感器(56)组成,投影装置(47)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第二上位机(2)连接,第二XY轴运动平台(43)设置在脉象仿真支架(40)上且与脉象仿真设备运动伺服控制器(44)连接,框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郑长江郑长清
申请(专利权)人:郑博郑长江郑长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