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246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及施工方法,用于固定钢筋笼的钢筋笼纵向主筋和绕制钢筋笼的钢筋笼箍筋,包括混凝土支座和F扳手,所述混凝土支座的左侧预埋有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钢筋支架的右侧为斜边,所述钢筋支架的斜边侧壁上焊接有2个钢筋头,所述钢筋头与钢筋支架的斜边侧壁形成有V字形的支架卡槽,所述混凝土支座为矩形支座,所述混凝土支座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2个支座卡槽。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制作,且可重复利用,适用性广泛,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保证了施工质量,解决了现场钢筋笼制作难度大、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及制作效率低的问题。

A kind of reinforcing cage winding devic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inforcing cage winding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fixing longitudinal main reinforcement of reinforcing cage and reinforcing cage stirrups of reinforcing cage, including concrete support and F wrench. The left side of the concrete support is embedded with reinforcing steel support, the reinforcing steel support is a right-angle trapezoidal structure, the right side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support is inclined side, and the inclined side wall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support is inclined side. There are two steel head welded on the top. The steel head and the inclined side wall of the steel support form a V-shaped support chuck. The concrete support is a rectangular suppor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support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wo support chuck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easy fabrication, reusability and wide applicability,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waste of resources, ensur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fabrication, difficult size control and low fabrication efficiency of steel cages on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钢筋笼一般采用现场人工制作,由于钢筋本身重量大,导致其制作难度大、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及制作效率低的问题,不但易导致工期延误且钢筋笼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钢筋笼制作是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场钢筋笼制作难度大、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及制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及施工方法: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用于固定钢筋笼的钢筋笼纵向主筋和绕制钢筋笼的钢筋笼箍筋,包括混凝土支座和F扳手,所述混凝土支座的左侧预埋有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钢筋支架的右侧为斜边,所述钢筋支架的斜边侧壁上焊接有2个钢筋头,所述钢筋头与钢筋支架的斜边侧壁形成有V字形的支架卡槽,所述钢筋支架的底端穿过混凝土支座,且延伸至混凝土支座下表面外侧15cm处;所述混凝土支座为矩形支座,所述混凝土支座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2个支座卡槽。优选的,所述钢筋支架为φ22钢筋制作,所述钢筋头为φ22钢筋,所述支座卡槽为φ12钢筋,所述F扳手由φ12钢筋制成。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支座为C20混凝土浇筑,所述混凝土支座宽10cm、高15cm。优选的,所述支座卡槽的槽高为5cm,所述支座卡槽的上端表面与混凝土支座的上端表面齐平。优选的,所述支架卡槽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的分布位置相配合,所述支座卡槽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的分布位置相配合。优选的,所述F扳手的卡口尺寸和相邻两根钢筋笼纵向主筋的间距相等。优选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步骤一,根据钢筋笼设计尺寸,计算出混凝土支座和钢筋支架的尺寸以及支架卡槽和支座卡槽的尺寸及位置,依据混凝土支座的尺寸制作浇筑模板;步骤二,依据设计尺寸在浇筑模板内焊接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的侧一侧为斜坡面,并依据计算位置在钢筋支架的斜面上焊接钢筋头制作支架卡槽,将钢筋支架的底端打入地基内部15cm深度处;步骤三,在浇筑模板内浇注混凝土支座,浇筑完成后立即依据计算位置在混凝土支座的上端表面插设支座卡槽,所述支座卡槽的插设深度为5cm;步骤四,待混凝土终凝;步骤五,依照上述步骤制作2个该装置,并将其等距排列;步骤六,焊接F扳手卡口,依据施工钢筋笼纵向主筋的间距确定F扳手卡口的尺寸,制作完成后测量F扳手的卡口尺寸,并将F扳手的卡口打磨至精确尺寸;步骤七:装置制作安装到位后,放置钢筋笼,使钢筋笼纵向主筋卡合在支架卡槽和支座卡槽内,然后将钢筋笼箍筋放置于混凝土支座上,与钢筋笼纵向主筋进行焊接,焊接后可固定钢筋笼,然后使用F扳手,根据已焊接的钢筋笼纵向主筋位置确定相邻的钢筋笼纵向主筋焊接位置,依次焊接到位即可完成施工;步骤八,焊接完成后,对照图纸设计要求复核尺寸,及时纠正发现的质量问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该钢筋笼绕制装置,通过浇筑混凝土支座及预埋钢筋支架,可以确保钢筋笼固定的稳定性,且钢筋支架的下端打入地面,更加加强了结构的稳固,杜绝了钢筋笼侧翻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方便施工人员作业。2)该钢筋笼绕制装置,通过在钢筋支架焊接钢筋头制作支架卡槽和在混凝土支座上设置支座卡槽,与钢筋笼纵向主筋卡合,可以使钢筋笼固定在该装置上,防止其滑落,方便了施工人员操作,降低了制作难度。3)该钢筋笼绕制装置,通过专门制作F扳手使其卡口尺寸与相邻两根钢筋笼纵向主筋的间距匹配,方便了施工人员绕制钢筋笼箍筋,可以保证钢筋笼绕制的作业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制作,且可重复利用,适用性广泛,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保证了施工质量,解决了现场钢筋笼制作难度大、尺寸精度难以控制及制作效率低的问题,值得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绕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钢筋笼绕制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图中:1.钢筋支架、2.混凝土支座、3.支架卡槽、4.支座卡槽、5.钢筋笼箍筋、6.钢筋笼纵向主筋、7.F扳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用于固定钢筋笼的钢筋笼纵向主筋6和绕制钢筋笼的钢筋笼箍筋5,包括混凝土支座2和F扳手7,混凝土支座2的左侧预埋有钢筋支架1,钢筋支架1为直角梯形结构,钢筋支架1的右侧为斜边,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上焊接有2个钢筋头,钢筋头与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形成有V字形的支架卡槽3,钢筋支架1的底端穿过混凝土支座2,且延伸至混凝土支座2下表面外侧15cm处;混凝土支座2为矩形支座,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2个支座卡槽4;其中,钢筋支架1为φ22钢筋制作,钢筋头为φ22钢筋,支座卡槽4为φ12钢筋,F扳手7由φ12钢筋制成;混凝土支座2为C2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支座2宽10cm、高15cm;支座卡槽4的槽高为5cm,支座卡槽4的上端表面与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齐平;支架卡槽3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分布位置相配合,支座卡槽4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分布位置相配合;F扳手7的卡口尺寸和相邻两根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间距相等。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步骤一,根据钢筋笼设计尺寸,计算出混凝土支座2和钢筋支架1的尺寸以及支架卡槽3和支座卡槽4的尺寸及位置,依据混凝土支座2的尺寸制作浇筑模板;步骤二,依据设计尺寸在浇筑模板内焊接钢筋支架1,钢筋支架1的侧一侧为斜坡面,并依据计算位置在钢筋支架1的斜面上焊接钢筋头制作支架卡槽3,将钢筋支架1的底端打入地基内部15cm深度处;步骤三,在浇筑模板内浇注混凝土支座2,浇筑完成后立即依据计算位置在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插设支座卡槽4,支座卡槽4的插设深度为5cm;步骤四,待混凝土终凝;步骤五,依照上述步骤制作2个该装置,并将其等距排列;步骤六,焊接F扳手7卡口,依据施工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间距确定F扳手7卡口的尺寸,制作完成后测量F扳手7的卡口尺寸,并将F扳手7的卡口打磨至精确尺寸;步骤七:装置制作安装到位后,放置钢筋笼,使钢筋笼纵向主筋6卡合在支架卡槽3和支座卡槽4内,然后将钢筋笼箍筋5放置于混凝土支座2上,与钢筋笼纵向主筋6进行焊接,焊接后可固定钢筋笼,然后使用F扳手7,根据已焊接的钢筋笼纵向主筋6位置确定相邻的钢筋笼纵向主筋6焊接位置,依次焊接到位即可完成施工;步骤八,焊接完成后,对照图纸设计要求复核尺寸,及时纠正发现的质量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用于固定钢筋笼的钢筋笼纵向主筋(6)和绕制钢筋笼的钢筋笼箍筋(5),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支座(2)和F扳手(7),所述混凝土支座(2)的左侧预埋有钢筋支架(1),所述钢筋支架(1)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钢筋支架(1)的右侧为斜边,所述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上焊接有2个钢筋头,所述钢筋头与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形成有V字形的支架卡槽(3),所述钢筋支架(1)的底端穿过混凝土支座(2),且延伸至混凝土支座(2)下表面外侧15cm处;所述混凝土支座(2)为矩形支座,所述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2个支座卡槽(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用于固定钢筋笼的钢筋笼纵向主筋(6)和绕制钢筋笼的钢筋笼箍筋(5),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支座(2)和F扳手(7),所述混凝土支座(2)的左侧预埋有钢筋支架(1),所述钢筋支架(1)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钢筋支架(1)的右侧为斜边,所述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上焊接有2个钢筋头,所述钢筋头与钢筋支架(1)的斜边侧壁形成有V字形的支架卡槽(3),所述钢筋支架(1)的底端穿过混凝土支座(2),且延伸至混凝土支座(2)下表面外侧15cm处;所述混凝土支座(2)为矩形支座,所述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2个支座卡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支架(1)为φ22钢筋制作,所述钢筋头为φ22钢筋,所述支座卡槽(4)为φ12钢筋,所述F扳手(7)由φ12钢筋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支座(2)为C20混凝土浇筑,所述混凝土支座(2)宽10cm、高1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卡槽(4)的槽高为5cm,所述支座卡槽(4)的上端表面与混凝土支座(2)的上端表面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卡槽(3)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分布位置相配合,所述支座卡槽(4)的分布位置和钢筋笼纵向主筋(6)的分布位置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笼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扳手(7)的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敏何承辉王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