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小象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1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一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该袋绳绕过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手提袋的底部。因此整个袋子的受力点移到了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或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改变了现有手提袋的受力点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周围的状态,使手提袋辅载重物和颠簸时不易撕裂。(*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袋类,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手提袋作为外包装用时,主要供商店或者厂家用于商品最外层的包装,起到保护商品和方便顾客携带的作用。现有的手提袋如附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中袋体1是用纸板、塑料薄膜或较厚的纸等折合而成;袋体较长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3,两条袋绳5和5’分别由袋体外侧向内穿过穿绳孔后打上结4,打结是防止袋绳从穿绳孔中脱出;袋绳穿过穿绳孔后还形成了两个半圆的提环6,用手抓住提环就能提起袋子。这样构造的手提袋提起袋子时整个袋子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的周围。当袋子里装的东西较重或者袋子颠簸得比较厉害时,穿绳孔很容易就会裂开,如果穿绳孔较为坚固,又会把袋体撕裂。这不仅会造成袋子里的东西掉落的麻烦,同时也使手提袋不能多次重复利用。有的袋子为了加大穿绳孔和袋体的强度,在穿绳孔处钉有空心铆钉(即俗称的“鸡眼”)或者把袋体上部开口处边缘的一部分向内折下(图中未示),这样构造虽然具有一定的加强效果,但由于没有改变袋子的受力点,因此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手提袋存在的辅载重物和颠簸时容易撕裂穿绳孔和袋体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撕裂,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还包括一袋绳,该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绕过所述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所述手提袋的底部,再把两端相连,使袋绳形成闭合状态。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可在所述袋体的两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或者袋底两侧边缘开有四个第二穿绳孔,袋绳穿过第二穿绳孔后再绕过手提袋的底部。上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后,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上述袋绳绕过手提袋的底部时两端交叉,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中的袋绳并没有必要固定在袋体上,最好是可以向两侧拉动;另外由于袋绳绕过了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了手提袋的底部并且可以向两侧自由拉动,因此该袋绳的总长度约等于袋体的4倍高度加上2倍宽度再加上袋绳闭合后形成的两侧提环展开的长度。上述袋绳的整个长度可以是由一截构成,或者是由几截分开的绳子连接而成。本技术改进结构的手提袋和目前的手提袋相比,因为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袋绳绕过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手提袋的底部,所以整个袋子的受力点移到了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或者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改变了现有手提袋提起袋子时整个袋子的受力点集中在穿绳孔与袋绳的结接触的地方以及袋体上部周围的状态,使手提袋辅载重物和颠簸时不会把穿绳孔和袋体撕裂。这样袋子里装的物品将更加安全,也使手提袋能够多次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另外,本技术改进结构的手提袋提起袋子时袋体几乎没有受力,或者受力点在整个袋子最坚固的袋底,因此袋体可以选用更薄的材料制造,还可省去现有手提袋穿绳孔处钉的空心铆钉和袋体上部开口边缘处向内折下的边,这无疑能够降低手提袋的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是现有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袋绳绕过袋子所装物品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袋绳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袋绳穿过袋体侧面的第二穿绳孔后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6是图5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袋绳穿过袋体底面的第二穿绳孔后绕过袋子底部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图9是图7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的手提袋结构的透视示意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手提袋袋底的仰视图。参看图2,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由袋体的外侧逐个穿过袋体两个侧面近开口处的四个穿绳孔3,然后由袋子内部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适合于一件商品和一个袋子固定搭配出售,并且商品的底部是立方体形状的情况。袋子中所装的商品(图中未示)从手提袋的开口处放进袋子,商品呈方形的底部差不多到达袋子底面2时压住了袋绳5,导致受力点处于物品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这样抓住袋绳5穿过穿绳孔3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6,就能很方便地提起袋子。由于袋体1几乎没有受力,因此所装物品可以更重一些,也不用担心袋子会裂开。参看图3,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内部向外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手提袋外部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处于袋子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不仅适合于一件商品和一个手提袋固定搭配出售,并且商品底部的形状也没有限制,同时还适合装进零碎物品。这样抓住袋绳5形成的两个提环6,就能很方便地提起袋子。参看图4,图中用1表示袋体,5表示袋绳。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体1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袋绳5在底面2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也处于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而且和图3实施例相比,从袋子侧面几乎看不到绕过袋子侧面的袋绳5,具有美观的作用,还可防止袋绳5侧向滑动。图中6表示袋绳5穿好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参看图5、图6,图5、6实施例是图4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体1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把袋绳5两端交叉,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另一个侧面下部近袋底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由图6可见袋绳5形成交叉状支撑住袋子。参看图7,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袋体1的外部向内穿过袋体一个侧面近开口处的两个穿绳孔3,然后从袋子内部向外穿过袋子的底面2近边缘处开出的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从袋外绕过袋子的底面2,再由袋子外部向内穿过袋子的底面2另一侧近边缘处开出的另外两个第二穿绳孔7,再由内向外穿过近开口处的另外两个穿绳孔3,最后把两端相连,形成闭合状态。经此构造后的手提袋受力点也处于手提袋底部与袋绳接触的地方,而且从袋子外面看不到绕过袋子侧面的袋绳5,既美观,又实用。图中6表示袋绳5穿好后形成的两个半圆形提环。参看图8,图中示出了袋绳5在袋子的底面2的状况。袋绳5穿过底面2近边缘处开出的四个第二穿绳孔7后,形成平行状支撑住袋子,使整个手提袋的受力点处于袋子最坚固的袋底,而且袋绳5在袋底无法侧向滑动。参看图9、图10,图9、10实施例是图7实施例中袋绳的一种变形穿法。袋绳5的两端首先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手提袋,主要包括一袋体,该袋体的两个侧面近开口处开有四个穿绳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袋绳,该袋绳穿过袋体两侧的四个穿绳孔后绕过所述手提袋所装物品的底部或者绕过所述手提袋的底部,再把两端相连,使袋绳形成闭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象
申请(专利权)人:许小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