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沈生专利>正文

射频智能卡电脑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216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记忆功能的开启方便的射频智能卡电脑锁,它包括有锁体、传动机构、锁舌,技术要点是在传动机构上连接有一电动控制接口,该电动控制接口连接有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该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包括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中央处理模块,该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发射接收模块,触摸感应开关,控制和状态监测及延时自锁模块,身份识别码记忆模块,身份识别码学习按键;智能身份识别卡的结构为:包括一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该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身份标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开锁方式,只要随身携带身份识别卡片,开锁时完全感觉不到该卡片的存在;不同的锁可以共用身份识别卡片,对所有采用此技术的锁具,完全可做到一卡在手畅行无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活用品
,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记忆功能的开启方便、安全的射频智能卡电脑锁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木锁、石锁等,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变得十分突出,出现了最古老的锁。随着冶炼技术的出现和逐步成熟,金属材料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等。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锁具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公元前722-705年,人类专利技术了最古老的木制挂锁;大约经过1600年时间,即公元870-890年,铸造工艺技术完善后,专利技术了全金属挂锁;公元1774-1920,随着人们对机械原理的掌握,专利技术了有锁舌的机械锁;半个世纪前,美国人耶鲁,将弹子簧片应用在机械锁上,专利技术了机械弹子锁。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有新原理的锁具问世,如磁控锁、声控锁、电子锁、指纹锁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才能打开;为了增加安全性和技术开启的难度,人们又专利技术了异型弹子和多种弹子排列方法。现在又有人专利技术了磁控锁,此锁只有使用具有特殊磁力分布的专用钥匙才能开启。为增加锁的安全性,很多厂家在锁头、锁体等要害部位采用了特殊合金,这大大增加了锁体的强度。现在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在规范社会行为、捍卫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和所用材料的进步,现代的高档机械锁已具备相当高的安全性能,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真正的防电钻、防切、防锯。(锁头、锁体及要害部位采用特殊合金制成,用上述工具在标准时间内不能开启。)●防技术性开启(万能钥匙),在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基本无人能够开启。●钥匙保密性高。在无奈时把钥匙交给别人后不怕被复制,或复制难度极高。●锁眼不易堵死。(用一般杂物不能堵死锁眼,减少他人将门锁堵死而给用户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防撞击、防撬。(锁头、锁体等主要连接部分经受大力冲击后不变形,不弯曲,不脱落。)从机械锁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机械锁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安全性能的提高上,在使用的方便性上几乎没有提高,甚至由于锁结构本身的复杂化,开启方式也变得复杂起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保证锁具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使用方便性的要求也逐渐强烈起来。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应用技术的普及,为提高锁具方便性和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提高锁具使用的方便性,市场上相继出现了电子密码锁、基于各种卡片的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指纹锁和眼底视网膜电控锁等。这些锁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或多组控制,使用不同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等来控制锁的开启。新技术的使用增加了锁具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某些技术在某些方面甚至做得非常理想,但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从而限制了这些锁具的普及和推广。比如价格过高、受使用受环境(温度、噪音、使用人状态等)影响太大、维护成本高、本身可靠性差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RF智能卡电脑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记忆功能的开启方便、安全的射频智能卡电脑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锁体、传动机构、锁舌,其特征是在传动机构上连接有一电动控制接口,该电动控制接口连接有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该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包括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中央处理模块,该中央处理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发射接收模块,触摸感应开关,控制和状态监测及延时自锁模块,身份识别码记忆模块,身份识别码学习按键,电池供电模块;智能身份识别卡的结构为包括一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该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身份标识模块,电池供电模块;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中央处理模块与智能身份识别卡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非接触的相互身份认证的。RF智能卡电脑锁的工作原理是采用成熟的无线电频率RF(RadioFrequency)技术,结合高性能的嵌入式电子计算技术、安全无线传输技术、高强度的加密解密技术、和成熟的机械锁技术,利用RF智能卡完成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并控制锁的开启和关闭。最终的目的是利用RF智能卡取代传统的钥匙,实现安全、可靠、方便的锁的开启、关闭控制。图1给出了RF智能卡电脑锁的结构。RF智能卡电脑锁从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三部分RF身份识别卡、RF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和带电控接口的机械锁具。电动控制接口根据需要楞采用电磁离合器、离合电机或传动电机。RF智能卡电脑锁从物理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二部分RF智能卡(即RF身份识别卡)和RF电脑锁。RF智能卡由使用人随身携带,可取代传统的机械钥匙。RF电脑锁包括RF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和带电控接口的机械锁具二部分,它安装在门体、窗体、办公桌、柜门等需要安装传统锁具进行安全防护的部分,取代传统机械锁具。RF智能卡电脑锁的带电控接口的机械锁具采用经过市场检验的成熟的机械锁结构,并在改造过程中遵循了不影响原锁结构和可靠性的原则,因此改造后的锁具具备原锁具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市场成熟性。对传统机械锁的电可控性改造主要有三种方法电磁离合法、电控机械离合法和锁舌直接驱动法(包括电磁驱动和电机驱动)。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结构和用途的机械锁具的改造。图二给出了不同改造方法的机械结构示意图。RF身份识别卡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RF身份识别卡各模块功能如下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为RF身份识别卡的核心,它一般处于睡眠状态,只有在接收到触发条件之后才处于工作状态,并在一定条件下(工作完成后二分钟)自动返回到睡眠状态。它接受的触发条件有三种(1)该卡的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收到发给该卡的身份识别请求或控制动作结果通知;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在收到来自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的身份识别请求后,判断是否为发送给它的请求,如果是,从身份标识模块读出该卡的标识码,并通过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发射出去,并等待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接收RF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发回给该卡的控制动作结果;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在收到来自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的发给该卡的控制动作结果通知后,将结果存储到系统状态寄存器。(2)状态显示按键按下;在状态显示按键按下后,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读取系统状态寄存器,并将读出结果送到状态显示模块显示。(3)该卡的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收到标识码学习请求;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在收到来自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的标识码学习请求后,从身份标识模块读出该卡的标识码,并通过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发射出去。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接收来自于RF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的身份识别请求、标识码学习请求或控制动作结果通知;发送来自于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的本卡的标识码。状态显示模块在状态显示按键按下的情况下显示中央处理器系统状态寄存器内的系统状态。电源OK在状态显示键按下的情况下,如电源正常,显示绿色,如电源电压低,显示黄色;状态指示在状态显示键按下的情况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记忆功能的开启方便、安全的射频智能卡电脑锁,它包括有锁体、传动机构、锁舌,其特征是在传动机构上连接有一电动控制接口,该电动控制接口连接有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该智能卡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包括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中央处理模块,该中央处理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发射接收模块,触摸感应开关,控制和状态监测及延时自锁模块,身份识别码记忆模块,身份识别码学习按键,电池供电模块;智能身份识别卡的结构为:包括一身份识别卡中央处理模块,该模块的接口分别连接有身份识别卡发射接收模块,身份标识模块,电池供电模块;身份识别与控制系统中央处理模块与智能身份识别卡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实现非接触的相互身份认证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沈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沈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