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码锁的密码设定结构及其方法,该密码锁的每一个按键皆可呈多次按压,以利用数个按键配合所选定的密码代号及每一按键对应所选定的密码代号而被按压的次数,共同组成该密码锁的开门密码,使该密码锁可变化出较多的密码组数,增加窃贼开锁的困难度,并据此达到良好的防盗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是指一种采以单键按压多次进行开锁的密码锁的结构。
技术介绍
锁的使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其结构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演变创新;锁主要是被用来防止窃贼窃取财物,以避免物主的财产损失,因此,为因应场合的不同,锁的型式也区分成多种,如挂锁、排档锁、方向盘锁、旋盘片锁、密码锁…等,而以密码锁而言,常见于应用在人员进出受到管制的大建筑物上,即利用正确的密码输入,方可转动旋钮以连动锁舌开启门体。市面上的密码锁皆呈单键单次按压,即全部的号码按键共有10个,而所设定的密码若为“1357”,则直接在相对代表1、3、5、7的按键上予以单次下压,便可将该锁具开锁并打开门体;然而,此种密码锁虽具有较多的号码按键可供选择设定密码,但以上述的例字而言(在10个号码按键中、选择4个号码为密码),其密码的组成数目共有 其虽具有一定防盗效果,只是对于有心人士来说仍可在短时间内予以破解。今,专利技术人即是鉴于传统的密码锁只能单独单次按压,且所能变化的密码组数相当有限,而研制出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单键多次按压、且可变化出较多的密码组数的密码锁的设定密码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密码锁的每一个按键皆可呈多次按压,以利用数个按键配合所选定的密码代号及每一按键对应所选定的密码代号而被按压的次数,共同组成该密码锁的开门密码,使该密码锁可变化出较多的密码组数,增加窃贼开锁的困难度,并据此达到良好的防盗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密码锁的密码设定结构,其包括一外门主体,其上设有可连动门体锁舌以开启门体的旋钮以及至少一个的密码键与一个复归键,该密码键具设有下推轴,下推轴的底部形成推动齿部,而复归键设有下推柱,此下推柱上具有斜面;一固定座,设于外门主体内,其上设有供密码键及复归键穿设的穿孔,并在对应密码键的穿孔的周边设置彼此交错设立的卡掣条与卡掣沟;一复归座,由主动座体及被动座体组成,且令固定座位处主动座体及被动座体之间,于主动座体一端设有弹簧,并于其上设有分别对应密码键及复归键的贯通孔及穿置孔,且在穿置孔当中设斜面,供与复归键的下推柱的斜面对应设立推抵,再于主动座体上设有凸出的抵推片;该被动座体设有供定位轴穿设的通孔,并在被动座体的端面上设置抵推片,供与主动座体的抵推片对应抵推;一第一层架,由架板、定位轴及转轴组成,架板上设有供定位轴穿设的通孔,且该定位轴对应着密码键,该定位轴朝密码键的一端设有卡掣条、另端则呈多边形的传动杆,当其在穿过弹簧及架板的通孔后再穿置于转轴的多边形传动孔内,且该转轴远离定位轴的一端套置着扭力弹簧,并令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别定位于架板及转轴上;一回归座,其一端具设有弹簧,另端则为旋钮所推抵;一第二层架,由架板、盖板及转轴组成,架板上设有供转轴容置的通孔,且转轴上的多边形传动孔为定位轴的传动杆对应穿置,同时转轴远离定位轴的一端则设有缺口,同时在转轴与架板间设扭力弹簧,并使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别与转轴及架板固定,盖板则介于第一层架的盖板与第二层架的架板之间并与第二层架的架板固接;一上推板,其一端设有弹簧,另端可被旋钮推动移位,于上推板上设供转轴穿设的通孔,通孔周边有一卡块,可在转轴缺口与之对应时转动旋钮顺利推移上推板;一底座,固设在门体的外侧,其设有密码更换拉板,且该密码更换拉板与第二层架固接,再于架板与底座之间设弹簧;一内门主体,其上设有一拉杆,该拉杆与密码更换拉板固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密码锁的密码设定方法,包括一设立在门体外侧的外门主体及一设立在门体内侧且与外门主体对应的内门主体;该外门主体上设有一旋钮;一复归键;数个密码键,各密码键至少代表两种密码代号,且每一密码键皆可作至少两次的按压;而该内门主体上设有一开门旋钮;一密码更换旋钮;据此,以利用数个按键配合所选定的密码代号及每一按键对应所选定的密码代号而被按压的次数,共同组成该密码锁的开门密码,使该密码锁可变化出较多的密码组数,同时藉由密码更换旋钮的转动,并先后配合密码键及复归键的按压,进行开门密码的变更设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密码锁具有较多的密码组数、及良好的防盗效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放大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的立体分解放大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侧视局部放大图一;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侧视局部放大图二;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于实施密码设定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密码键被下压时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于复归键被下压时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于密码设定后其转轴的状态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于实施转动外门主体上的旋钮时的俯视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于实施转动外门主体上的旋钮时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密码键代号示意图一;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密码键代号示意图二。附图标号说明1、外门主体10、门体 101、锁舌11、旋钮 111、凸轮 112、推动块1111、轴杆 1112、抵块 1121、推块12、按键孔 13、复归键 131、下推柱1311、锁孔 1312、斜面 132、锁固件133、按键内套 134、按键弹簧 135、按键帽14、密码键 141、下推轴1411、锁孔142、锁固件143、按键内套 144、按键弹簧145、按键帽1412、推动齿部 2、固定座21、穿孔 22、套筒 221、卡掣条2211、斜角 222、卡掣沟223、挡块3、复归座 31、主动座体 311、凸柱312、弹簧 313、穿置孔3131、斜面 314、贯通孔 315、抵推片3151、斜面316、推动片 32、被动座体 321、通孔322、抵推片 3221、斜面 323、卡制勾4、第一层架 41、架板 411、挡片412、通孔413、限制块414、限位柱42、盖板 421、透孔 43、定位轴431、卡掣条 4311、斜面 433、传动杆434、弹簧44、转轴 441、容室442、传动孔 443、限制块444、限位柱445、扭力弹簧5、回归座 51、凸柱52、弹簧 53、抵块 54、下凸片6、第二层架 61、架板 611、通孔612、限位柱 613、凹室 614、套柱615、弹簧616、挡片 62、盖板621、通孔63、转轴 631、传动孔632、凸块633、扭力弹簧 634、缺口7、上推板71、凸柱 72、弹簧73、通孔 731、卡块 74、推动片8、底座 81、浅槽 82、密码更换拉板821、通孔822、锁固孔9、内门主体91、开门旋钮 92、容室 93、斜齿94、限制片 95、穿孔 96、密码更换旋钮961、斜齿962、限位柱97、拉杆98、锁固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密码锁由外门主体1、固定座2、复归座3、第一层架4、回归座5、第二层架6、上推板7、底座8及内门主体9所组成;其中外门主体1上设有可供旋转以连动锁舌101开启的旋钮11,该旋钮11主要是利用与之连动的凸轮111推动上推板7、推动块112推动回归座5,来达到成功开门10的动作,于凸轮111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码锁的密码设定结构,其包括:一外门主体,其上设有可连动门体锁舌以开启门体的旋钮以及至少一个的密码键与一个复归键,该密码键具设有下推轴,下推轴的底部形成推动齿部,而复归键设有下推柱,此下推柱上具有斜面;一固定座,设于外门 主体内,其上设有供密码键及复归键穿设的穿孔,并在对应密码键的穿孔的周边设置彼此交错设立的卡掣条与卡掣沟;一复归座,由主动座体及被动座体组成,且令固定座位处主动座体及被动座体之间,于主动座体一端设有弹簧,并于其上设有分别对应密码键及复 归键的贯通孔及穿置孔,且在穿置孔当中设斜面,供与复归键的下推柱的斜面对应设立推抵,再于主动座体上设有凸出的抵推片;该被动座体设有供定位轴穿设的通孔,并在被动座体的端面上设置抵推片,供与主动座体的抵推片对应抵推;一第一层架,由架板、定 位轴及转轴组成,架板上设有供定位轴穿设的通孔,且该定位轴对应着密码键,该定位轴朝密码键的一端设有卡掣条、另端则呈多边形的传动杆,当其在穿过弹簧及架板的通孔后再穿置于转轴的多边形传动孔内,且该转轴远离定位轴的一端套置着扭力弹簧,并令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别定位于架板及转轴上;一回归座,其一端具设有弹簧,另端则为旋钮所推抵;一第二层架,由架板、盖板及转轴组成,架板上设有供转轴容置的通孔,且转轴上的多边形传动孔为定位轴的传动杆对应穿置,同时转轴远离定位轴的一端则设有缺口, 同时在转轴与架板间设扭力弹簧,并使扭力弹簧的二端分别与转轴及架板固定,盖板则介于第一层架的盖板与第二层架的架板之间并与第二层架的架板固接;一上推板,其一端设有弹簧,另端可被旋钮推动移位,于上推板上设供转轴穿设的通孔,通孔周边有一卡块 ,可在转轴缺口与之对应时转动旋钮顺利推移上推板;一底座,固设在门体的外侧,其设有密码更换拉板,且该密码更换拉板与第二层架固接,再于架板与底座之间设弹簧;一内门主体,其上设有一拉杆,该拉杆与密码更换拉板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颂鸣,
申请(专利权)人:王美莉,王颂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