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187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地下变电站设备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控,通过冷凝的方式将水分从空气中分离出,且能够将水珠凝露的位置改变,使得设备不会发生凝露现象,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

A Condensation-proof System between Equipment in Underground Subst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condensation system between underground subst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 monitoring and control mechanism set in the equipment room, a first condensation mechanism set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equipment room, a heating mechanism set in the equipment room and corresponding equipment, and a second condensation mechanism set in the equipment room above the equipment. Humidity is monitored, moisture is separated from air by condensa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water droplet condensation can be changed, so that condensation does not occur in the equipment,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safety of the equipment in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运维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地表建筑的逐渐增多,在城市内许多变电站设计时都采用了地下变电站的设计方案,因此地下变电站证逐渐增多。但是地下变电站面临许多的问题,特别在南方地区,冬天时阴冷潮湿,而地下变电站温度会更低湿度会更大,极为容易在变电站内设备间的设备上发生凝露现象,导致设备内部或外部附着水珠,从而引起设备的损坏,因此对地下变电站的防凝露是很重要的一点。公开号为201708467U的专利公开了种地下变电站环境改善控制系统,包括湿度控制装置、废气排放子系统、粉尘控制装置、噪声控制装置、油污染控制装置、氧气含量检测仪、SF6泄露报警装置、临时出入管理子系统、临时用电子系统,所述的临时用电子系统分别与湿度控制装置、废气排放子系统、粉尘控制装置、噪声控制装置、油污染控制装置、氧气含量检测仪、SF6泄露报警装置、临时出入管理子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噪音控制好、通风性能好、除湿效果佳等优点。但是其并非专业去除空气中的水分,而是采用换气的方式,但是外界的湿度也很大,因此该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凝露。公开号为102545078A的专利涉及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散热与通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对地下变电站设备进行散热;2)设置防排风系统加强地下变电站空气流通量;3)根据设备散热量选择防排风系统的设备;4)根据防排风系统的设备确定风管规格;5)将确定好的风管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制作并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合理的对地下变电站降温的完整方案并可对根据通风温度和适宜的通风量推荐值,保证地下变电站工艺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环境条件,使设备在安全运行的同时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该专利仍然是采用通风的方法除湿器,效果依然不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可以对地下变电站设备室内的湿度进行监控,通过冷凝的方式将水分从空气中分离出,且能够将水珠凝露的位置改变,使得设备不会发生凝露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接触的橡胶刮条。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条包括吸水芯以及包裹吸水芯的透水层,所述吸水芯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采用涤纶布。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把手,所述底板上设置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筒的末端设置风机,所述风机和加热电阻丝通过设置在加热筒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顶部设置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下方通过连杆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中部设置防蒸板,所述防蒸板上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集水槽一端底部与排水管连通,所述冷凝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监测机构对设备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控制机构接收到监测信息后判定是否超过阈值,待超过阈值后启动制冷机构工作,使得冷气从第一冷凝机构内经过对设备室内的水汽进行凝聚。冷气从制冷腔内经过,对降温板降温,降温板的温度比设备低的多,也比环境温度更低,水汽便会在降温板表面产生凝露,将凝露的位置转移对设备进行保护同时降低空气的湿度。出气口将冷气送入第二冷凝机构,第二冷凝机构和加热机构配合,对于水汽的凝聚效果更好,且更能有效防止设备发生凝露。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控制机构通过微控制器实现控制,其主控芯片可以采用89C51单片机,而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可以采用HTU21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单独的传感器如DS18B20和HF3223型湿度传感器。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制冷机构可以使用中央空调,通过对冷气管道排布,能够同时对多个设备室提供冷气。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所述降温板下端外侧面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置吸水条,设备室侧壁上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端设置L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端部水平设置与所述降温板接触的橡胶刮条。降温板外侧面会附着水珠,需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再次挥发至空气中,因此设置了冷凝水清除机构。升降杆优选电动伸缩杆,其与控制机构配合,在启动中央空调后,打开升降杆并按照一小时依次的频率清除水珠。橡胶刮条位于导热板的最上方,在需要清除凝露时升降杆向下收缩,橡胶刮条将水从降温板上刮下,并汇聚在横板上被吸水条吸收。待清理完毕后,升降杆生产,使得橡胶刮条继续位于降温板的最高处,等待下一次作业。吸水条通过横板放置,可以对水珠进行吸收。所述吸水条包括吸水芯以及包裹吸水芯的透水层,所述吸水芯采用吸水树脂颗粒,所述透水层采用涤纶布。吸水树脂可以吸收大量的水且很难将水再次挥发出去,因此通过涤纶布支撑的透水层将吸水树脂颗粒包裹成长条形状放置到横板上吸水,采用涤纶布是因为其耐磨性好且弹性大,避免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撑破透水层。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方设置万向轮,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把手,所述底板上设置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筒的末端设置风机,所述风机和加热电阻丝通过设置在加热筒上的开关与电线插头连接。加热机构作为独立的工作部件,其是为了避免湿气过大时水分在设备上凝结。在需要对某个设备重点保护时,推动底板至设备的跟前,将电线插头插入插座内,打开加热筒上的开关,并将加热筒的出风口对准设备,对设备周边环境升温,使其不会发生凝露。所述第二冷凝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设备室内的监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下部的第一冷凝机构、设置在设备室内且对应设备设置的加热机构以及设置在设备室内位于设备上方的第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冷凝机构包括设备室侧壁设置的制冷腔,所述制冷腔内表面设置一层保温层,所述制冷腔内设置降温板,所述降温板内部中空设置流动腔,所述降温板上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出气口,下端设置与所述流动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制冷机构连通,所述出气口与第二冷凝机构连通;所述控制机构与监测机构、加热机构、制冷机构信号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采用微控制器,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构采用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的冷气管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进气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变电站设备间防凝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板外侧设置冷凝水清除机构,所述冷凝水清除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雪松赵世鑫陈婧媛常雪梅徐小艳陈峰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方城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