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155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其在以万向接头连接锁线的壳体内设置了一组锁具、一可选择呈第一或第二位置的扳动装置及一可锁固电脑锁孔的锁头。其中锁具呈开锁状态时,扳动装置具有一自壳体内延伸出壳体外的拨杆,可被选择地扳动至第一或第二位置,以控制锁头对电脑锁孔在开锁位置或锁固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尤指一种将一扳动装置设置于安全锁内以控动锁头操作的电脑安全锁。
技术介绍
在美国专利号3,136,017锁固装置(fastening device)前案中,提供了一种具T型转轴的锁头,其具有一个供T型转杆轴杆穿过的固定座,固定座前方形成凸座,以供卡入被锁固物墙上开设的长方形锁孔中;同时利用T型转轴被转动,而使T型转轴末端的横杆与凸座呈一直线时可开锁位置,而呈垂直交叉时则为锁固位置。在美国专利号5,381,685电脑物体安全装置(computer physical securitydevice)及5,327,752电脑设备锁(computer equipment lock)专利前案中,利用了上述的锁头结构,而可对具有长方形锁孔的电脑物体提供安全性的锁固装置,以防止电脑被偷窃。在电脑安全锁前案中,由于锁头的T型转轴末端的锁固横杆,是被伸入电脑物体具有锁孔的墙内,无法被操作者观察到,而不能确定锁头是在开锁位置或锁固位置,很难决定是否可将锁头自电脑锁孔内抽出。如果是在锁固状态下而误将锁头用力抽出,有时会发生破坏锁孔,而使被锁住的销售电脑商品损坏;或者,锁头在开锁位置下被误以为锁固时,则根本无法防止偷窃发生。此为公知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公知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主要在电脑安全锁内设计了一扳动装置,该扳动装置具有一自壳体内延伸出来的拨杆,而拨杆在锁具于开启状态时是可被扳动而选择至第一或第二位置,以控制锁头是在开锁或锁固位置;经此,操作者观察拨杆位置即可确知在电脑锁孔内的锁头状态,减少误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扳动装置的操作而可控制锁头的位置,使安全锁操作更为简易有效。具体地一种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用于对电脑设备上开设有长方形锁孔予以锁固;包括 一壳体;一组锁具,设于壳体内,具有一开启状态及一锁持状态;一锁线,自壳体延伸;一锁头,具有开锁位置使锁头可插入或抽出电脑设备的锁孔,以及锁固位置以锁固锁孔;及一扳动装置,具有一自壳体内延伸出的拨杆,该拨杆在锁具于开启状态时,可被选择扳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在第一位置时锁头被控制于锁固位置,在第二位置时锁头被控制于开锁位置;且当锁具于锁持状态时,该拨杆被固定不能被扳动。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而详加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操作功效。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图1所示实施例的组合图,图3组合图,但其中上壳体被移除,图4组合图,但部份被剖视,图5剖视图,显示拨杆被操作动作图一,图5A图5的正面视图,以显示横杆与凸座呈一直线的位置,图6剖视图,显示拨杆被操作动作图二,图6A图6的正面视图,以显示横杆与凸座呈倾斜位置,图7剖视图,显示拨杆被操作动作图三,图7A图7的正面视图,以显示横杆与凸座呈垂直交叉位置,图8本专利技术的扳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结构中,主要具有一可上下对开的壳体10,由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所构成。壳体10利用一万向接头结构30而连接了一锁线40。而在壳体10的内部收纳了一组锁具20、一扳动装置50及一组锁头60。锁具20具有一开启状态及锁持状态,在图中所示结构为一组号码锁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制),具有多个数字轮21及相对数量的多个锁轮22,依序设于一锁轴23的轴杆231上;以一弹性体24上的弹片241抵持数字轮21上的切槽211,而可逐号拨动数字轮,以改变在上壳体11上的数字显示孔111内的数字轮显示号码;一弹簧25设于锁轴23的轴杆231上,将锁轴23末端的锁块232保持向右推顶。当所有的数字轮21显示正确的开锁号码时,即开启状态,锁轴23才可被在轴向上移动,通过锁轴23末端的锁块232被扳动装置50的扳动推抵,以控制锁头结构60的开锁或锁固。由于号码锁是已知的设备,并非本专利技术的主要设计,故不多加描述。锁头60则与前案相近,具有一固定座62及一T型转杆61。其中固定座62被T型转杆61的转轴611穿过,而前方的凸座621突出壳体10外并穿入被锁电脑的锁孔中;一弹簧63设于固定座62末端面,保持固定座62的凸座621向前推顶。如T型转杆61前端的横杆612与凸座621同一直线时,为开锁位置,可穿入或移出电脑的锁孔;当横杆612与凸座621交叉时,为锁固位置,则锁固电脑的锁孔,此与公知锁头类似。本专利技术主要改良在电脑安全锁中设计了一扳动装置50。扳动装置50具有一拨杆51,其自壳体10内伸出,在锁具20于开启状态时而可被选择地扳动至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及第二位置。拨杆51申入壳体10的末端连接一推块52,推块52具有一轴孔53供T型转杆61的转轴611上压花部613穿过而咬合,使得推块52在拨杆51被扳动时,会一同旋转T型转杆61,以改变T型转杆61前端横杆612与凸座621的相对位置。在扳动装置的推块52上形成有第一位置孔541及第二位置孔542,该二位置孔被锁具20的锁轴23末端锁块232卡入,如锁具20是在锁持状态时,则拨杆51是无法被扳动的。但如果锁具20是呈开锁状态,即数字轮21位于正确显示号码时,锁轴23是可以被移动的,意即拨杆51可被扳动以转动推块52变换至另一位置孔,此操作可参见图5至图7。在此实施例中,锁轴23末端的锁块232是由两个倾斜的斜面所构成,可参考图4,并在两斜面的交接位置形成一小段垂直面,以约略构成一梯形状,而推块52基本为圆筒状,并在其径向上相对拨杆51形成第一位置孔541,而在轴向上垂直第一位置孔541形成第二位置孔542。经此结构,使得拨杆51被扳动时,恰好带动T型转杆61旋转九十度,使得T型转杆端部的横杆612与凸座621同一直线,或者相互垂直交叉,可参见图5A至图7A。以下,将参见第五图至第七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操作动作而予以说明。参见图5,锁具20起始的锁持状态下,锁轴23末端的锁块232是卡入扳动装置50的推块52上的第二位置孔542,此时拨杆51是与壳体10呈垂直的。同时参见图5A,此初始状态下,推块52将T型转杆61前端的横杆612设定成与固定座62的凸座621在同一直线上,即锁头60在开锁位置。如果锁具20是在锁持状态时,则锁轴23无法在轴向上移动,也就是拨杆51无法被扳动的。进者,参见图6,当锁具20呈开启状态时,即数字轮21显示出正确开锁号码时,使得锁轴23可作轴向移动(如箭头G2所示方向)。如扳动拨杆51,将拨杆51自垂直于壳体10方向转向至平行方向(如箭头G1所示方向),此时,推块52将推抵锁块232在锁轴的轴向上位移,而锁块232也脱离对第二位置孔542卡持。同时,参见图6A,T型转杆61末端的横杆612也因推块51的旋转而与凸座621呈倾斜位置。参见图7,当拨杆51继续被沿箭头G3方向扳动而至与壳体10平行位置时,锁轴23末端的锁块232由于弹簧25的推顶会向箭头G4方向移动,同时卡入扳动装置50上的第一位置孔541。参考图7A,此时T型转杆61末端的横杆612与凸座621呈垂直交叉位置,为锁固位置,即可锁扣于电脑的锁孔。如将锁具20转成锁持状态时,即数字轮21被拨转至不正确号码时,则锁轴23无法在轴向上移动,也就是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扳动装置的电脑安全锁,用于对电脑设备上开设有长方形锁孔予以锁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组锁具,设于壳体内,具有一开启状态及一锁持状态;一锁线,自壳体延伸;一锁头,具有开锁位置使锁头可插入或抽出电脑设备的锁孔,以及锁固位置以锁固锁孔;及一扳动装置,具有一自壳体内延伸出的拨杆,该拨杆在锁具于开启状态时,可被选择扳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且在第一位置时锁头被控制于锁固位置,在第二位置时锁头被控制于开锁位置;且当锁具于锁持状态时,该拨杆被固定不能被扳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纪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谥螺丝五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