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150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该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包括控制器本体、盖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盖体上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在盖体内侧上具有沿周向延伸且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同轴设置的主体部和穿射部,主体部底部均固定于控制器本体内,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穿射部的宽度和通孔的宽度,在主体部与穿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面,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通孔,支撑面与限位部的表面接触支撑。

Vehicle Controller Shell with High Support Strengt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vehicle controller shell with high support strength, which comprises a controller body, a cover and a plurality of conductive terminals. The cover body is closed to the controller body, and there are multiple through holes on the cover body. Each through hole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ver body has a limit part which extends circumferentially and protrudes toward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ver body. Each conductive terminal includes a coaxially arranged main part and a penetrating part. The bottom of the main part is fixed in the controller body. The cross-sectional width of the main part is larger than the width of the penetrating part and the width of the through-hole. A supporting surface is formed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ain part and the penetrating part. The cover is closed to the controller body. The perforating parts of multiple conductive terminals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 through multiple through-holes, and the supporting surface is formed. Contact support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lim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器,且特别涉及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控制器是用来控制电动车辆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以及电动车辆其他电子器件的核心控制器件。目前,电动车辆控制器的种类多种多样,对于广泛使用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电动车辆来说,由于使用环境比较多样。现有的车辆控制器通常包括控制器本体和盖体,盖体厚度较薄且为了加工方便通常会采用塑料来制作盖体,塑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厚度越薄其形变量越大,故塑料盖体很容易发生中部凹陷且当形变量超过一定值后,盖体的凹陷将不能恢复。盖体凹陷不仅严重影响车辆控制器的外形,同时也有可能会损坏到车辆控制器内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该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包括控制器本体、盖体以及多个导电端子。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盖体上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在盖体内侧上具有沿周向延伸且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同轴设置的主体部和穿射部,主体部底部均固定于控制器本体内,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穿射部的宽度和通孔的宽度,在主体部与穿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面,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通孔,支撑面与限位部的表面接触支撑。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限位部表面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盖体的内侧壁上具有多条加强筋,多条加强筋沿盖体的横向或纵向延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盖体的中部向远离控制器本体的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盖体的四周与控制器本体固定连接,在盖体的内侧凸起部的四角上均设置有倾斜的加强肋。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限位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起部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导电端子包括两个电源端子和三个相线端子,两个电源端子位于同一行,三个相线端子位于另一行,且两个电源端子和三个相线端子交错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相线端子的底部均具有向本体部两侧颜色的连接部,连接部上具有与控制器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孔,电源端子的连接孔形成与电源端子的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还包括多个防水胶圈,多个防水胶圈分别套设于穿过通孔的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通孔在盖体外侧上具有向盖体外侧凸起的凸环,每一防水胶圈均包括胶圈本体和向胶圈本体内侧凸起的凸台,凸台的中部具有套设孔,凸台和胶圈本体之间形成环形卡槽,盖体上的凸环卡入环形卡槽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通过在通孔的周向上设置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并设置每个导电端子均包括主体部和穿射部,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大于穿射部的横截面宽度。该设置使得主体部和穿射部之间形成支撑面。当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时,穿射部穿过通孔,限位部与支撑面相抵,主体部对限位部进行支撑,从而有效解决了盖体的凹陷问题。限位部本身占用的空间较小,其不仅不会影响车辆控制器的性能和布局且相比增加盖体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大大节约了生产的成本。进一步的,为增强盖体的强度,在盖体的内侧壁上还设置了多条沿横向或纵向延伸的加强筋。为增大车辆控制器内部的空间,通常设置盖体的中部向远离控制器本体的方向凸起,为加强盖体的强度,在盖体的内侧凸起部的四角上均设置有倾斜的加强肋。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多个导电端子与盖体的装配示意图。图4所示为多个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防水胶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包括控制器本体1、盖体2以及多个导电端子3。盖体2盖合于控制器本体1,盖体2上具有多个通孔21,每一通孔21在盖体内侧上具有沿周向延伸且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22。每一导电端子3均包括同轴设置的主体部31和穿射部32,主体部31底部均固定于控制器本体1内,主体部31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穿射部32的宽度和通孔21的宽度,在主体部31与穿射部32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面33,盖体2盖合于控制器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32一一对应穿过多个通孔21,支撑面33与限位部22的表面接触支撑。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通过在盖体的内侧壁上设置限位部22并对应在每个导电端子上设置支撑面33。当穿射部32穿过通孔时,限位部22的表面和支撑面33相抵,从而使得主体部31将通过限位部22对盖体2进行支撑。这个设计非常的巧妙,只需在每个通孔的周向上设置体积较小的限位部22即可实现盖体的支撑,有效解决厚度较薄的盖体的凹陷,不仅防凹陷效果好且相比增厚盖体而言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于本实施例中,盖体2为塑料盖体。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厚度较薄的不锈钢盖体中同样可采用限位部和支撑面的配合。由于控制器壳体内要容纳很多的器件,为增加壳体内部的空间,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盖体2的中部向远离控制器本体的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201,通孔21和限位部22形成于凸起部201上。盖体的四周202与控制器本体1固定连接,在盖体的内侧凸起部201的四角上均设置有倾斜的加强肋23。倾斜的加强肋23对凸起部201的两个相邻侧壁进行支撑。进一步的,于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01的内侧壁上具有多条加强筋24,多条加强筋24沿盖体的横向延伸。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例中,多条加强筋可沿盖体的纵向延伸,或沿盖体的横向和纵向均延伸分布。于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塑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同时为兼顾控制器本体内的空间,设置限位部22的高度小于凸起部201的高度。然而,本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于其它实施了中,位部22的高度可等于凸起部201的高度。于本实施中,导电端子3包括两个电源端子301和三个相线端子302,两个电源端子301位于同一行,三个相线端子302位于另一行,且两个电源端子301和三个相线端子302交错分布。该设置不仅极大方便了用户接线,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电源端子301和相线端子302的相互干扰。进一步的,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相线端子302的底部均具有向本体部31两侧颜色的连接部34,连接部34上具有与控制器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孔35,电源端子301的连接孔形成与电源端子的底部。防水等级是车辆控制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还包括多个防水胶圈4,多个防水胶圈4分别套设于穿过通孔的多个导电端子3的穿射部32上。具体而言,每一通孔21在盖体外侧上具有向盖体外侧凸起的凸环25。每一防水胶圈4均包括胶圈本体41和向胶圈本体内侧凸起的凸台42,凸台42的中部具有套设孔43,穿射部22穿射套设孔43。凸台42和胶圈本体41之间形成环形卡槽44,盖体上的凸环25卡入环形卡槽44内,实现防水胶圈4和盖体2的连接。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本体;盖体,盖合于所述控制器本体,所述盖体上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在盖体内侧上具有沿周向延伸且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多个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同轴设置的主体部和穿射部,主体部底部均固定于控制器本体内,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穿射部的宽度和通孔的宽度,在主体部与穿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面,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通孔,支撑面与限位部的表面接触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本体;盖体,盖合于所述控制器本体,所述盖体上具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在盖体内侧上具有沿周向延伸且向盖体内侧凸起的限位部;多个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同轴设置的主体部和穿射部,主体部底部均固定于控制器本体内,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均大于穿射部的宽度和通孔的宽度,在主体部与穿射部的连接处形成支撑面,盖体盖合于控制器本体,多个导电端子的穿射部一一对应穿过多个通孔,支撑面与限位部的表面接触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主体部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或等于限位部表面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侧壁上具有多条加强筋,多条加强筋沿盖体的横向或纵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撑强度的车辆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盖体的中部向远离控制器本体的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盖体的四周与控制器本体固定连接,在盖体的内侧凸起部的四角上均设置有倾斜的加强肋。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阔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